在语文教材中,《水浒传》一直都被定义为“讲述农民起义的小说”。可是,在梁山108条好汉中,究竟又有多少好汉是农民呢?答案是:只有一个农民。这个人,名叫陶宗旺,“庄家田户出身,惯使一把铁锹,”在梁山排名第75位。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真正的农民,而他的排名又太低,所以,梁山的路线,是绝不可能以他这个农民为中心来发展的。
那么,和农民比较接近的、近似的阶层,还有哪些呢?还有渔民和猎户。把打鱼的和打猎的和种田的,归为同一个阶层,应该不会错吧。如此一来,就有了6个人:
渔民: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猎户:解珍、解宝
农民:陶宗旺
这6个人加起来,还抵不上108将的零头,在梁山的分量依然太轻。所以,梁山的路线,也是绝不可能以他们这个农民阶层为中心来发展的。
我们再看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无非都是些“分田地”“均贫富”“免杂税”之类,都是些实实在在的、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而梁山的口号,则与此相去甚远。他们要“替天行道”,是与自身的生活毫不相关的东西,且表达得含糊其词,这替天行道的“天”,究竟是指“上天”呢?还是“天子”呢?或是“天下”呢?不清楚。
这样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宋江领导的梁山义军,其实很难与“农民起义”扯得上边。
梁山一共经历了三代领导人,每代领导人的路线纲领都各不相同。起初他们都很穷,又不务正业。阮小七好赌,输得赤条条的。阮小五也好赌,输红了眼,找他老妈要钱,没有,就把他老妈头上的钗儿拔了,又去赌。你看,这里没有官逼民反,只有好逸恶劳。
因此,起初的梁山也就是流氓强盗的销金窝。他们追求的是过上有钱人的生活,追求的是一种“快活”!
到了宋江时期的梁山,新加盟的好汉越来越多,人员的阶层结构,也在悄然变化,高于“小吏”这个层次以上的人员,至少占到了70%以上。他们才是梁山的主流阶层,宋江则是他们的代言人。这些人,哪一个家里不是要多少酒有多少酒,要多少肉有多少肉?他们会可以跑到梁山上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吗?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他们需要的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因为已经满足了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而宋江的“招安路线”,则正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自我实现需求”的平台。
摘自《黑水浒》(河北人民出版社)
●吴闲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