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惩罚”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惩罚,学生,教师
  • 发布时间:2014-12-26 12:46

  最近,娄底卫校一教师罚学生嗑瓜子的事件颇为吸睛。馋嘴的学生上课嗑瓜子,老师索性买来五十公斤(一说十五公斤)瓜子,让馋嘴者“嗑个够”。被罚的学生在教室外走廊上分两排面对面盘坐,每人面前放着一堆瓜子,大家埋头苦嗑……

  今年夏天,我为唐山市某区教师做培训,选了两个案例,交由教师剖析。巧了,那两个案例也都是关于学生在课堂上嗑瓜子的。

  案例一:有位名噪全国的男教师,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嗑瓜子,万分恼火,于是制定了令人大跌眼镜的班规--凡在班里丢一粒瓜子壳,就要写一千字的说明书;发现手中持有或口袋里装有瓜子,每一粒要写一百字的说明书。后来,有个学生以身试法,被责令写了两千六百字的说明书。自此,瓜子与瓜子壳在班级绝迹。该教师对嗑瓜子的治理工作大功告成。

  案例二:有位中年女班主任,来班里上课,不经意间瞥见教室后面的地上有一小堆瓜子壳。她勃然大怒,问是谁干的,无人回应。她发飙了,从第一排开始挨个审讯“是不是你嗑的”?得到“不是”的回答后,该生就出教室站着……审了大半个班了,班主任一无所获。眼看无法收场,女班长站了起来,低声道:“老师,是我嗑的。”老师听了,突然就没了脾气。班长将一堆瓜子壳清扫干净,回座,上课……多年之后,同学聚会,大家逗班长:我们知道那根本就不是你干的,你可真有担当啊!班长听了,屈辱的泪水倾泻而下。

  我很想知道受训的教师们如何评价案例中的这两位教师。反馈的结果是,将近一半的教师表示对那位男教师“钦佩”,对那位女教师“理解”。

  我遗憾地看到,许多教师感染了可怕的“整人崇拜症”,对种种丑陋甚至丑恶的“整人创意”膜拜有加。与罚钱、罚站、罚跑、罚抄、罚憋尿比起来,罚嗑瓜子堪称“人治的暴虐”,这种侵犯学生尊严的“心罚”带给孩子的内伤更难疗愈。有位男神般的教师,在班级里大搞“选举闲话能手”、“上课说话接力本”、“犯错误说明书”、“心理病例”……龌龊地将教育对象设定为“敌人”、“仇人”、“痴人”、“下人”、“病人”,有了这样的设定,怎样的“诛心创意”都可以被解读为“大智慧”。我不能想象,那个“有担当”的女班长,在“屈辱的泪水倾泻而下”之前的漫漫时日里,怎样被一粒粒尖锐的瓜子壳抵着薄薄的面皮,遭着猜疑、背着黑锅、顶着压力,独自默默消化那一堆令人恐惧的瓜子壳……

  如果说学生在课堂上嗑瓜子的错误指数是5,那么,上述三位教师惩罚学生的错误指数(不计“创意”含量)则是10。

  我坚持认为“教师的平庸是一种恶”,因为坐在教室里的每个孩子从教师那里接受“平庸”之后,即开始复制这“平庸”。大量的“平庸”相加甚或相乘,我们所收获的注定已是“平庸”的升级版--“恶”。想想看,如果我们送给孩子的压根儿就是“恶”呢?这些“恶”乔装打扮,披了“负责任”、“严要求”等外衣,却无视接纳者的内心感受,将满腔的“愤”泼孩子满身满脸,这些“恶”相加甚或相乘,你能指望着收获什么?

  “文革”时期的能人善于“整人”,今天的能人善于“宠人”。教师之间不能“比坏”,不能比看谁惩罚学生的手段更“下三滥”;有本事,大家不妨比一比,看谁更善于让每一个孩子“心灵受宠”,看谁更善于为每一个孩子制造属于他(她)的“焦点时刻”,看谁更善于拉着角落里的孩子走到舞台中央,指着好山好水动情地告诉他(她):孩子,这是你的世界……

  【原载2014年12月6日《渤海早报·渤海潮副刊》】

  张丽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