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西沙群岛20年 一个摄影师的影像手记

  编者按:有很多人向往去马尔代夫,但在查春明眼里,西沙群岛的美远远胜过马尔代夫。这位被誉为“航拍西沙第一人”的摄影师,在近20年的时间里,无数次乘坐直升机翱翔在西沙群岛上空,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片中国领海的点点滴滴,也为国家留下了宝贵的影像档案。从他的照片中,我们不仅能直观地欣赏西沙群岛的壮美,也能感受到他对西沙群岛深深的眷念。

  作为新华社驻海军摄影记者,从1989年开始,我曾20多次踏访西沙群岛,同那里的官兵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95年5月,我还被海军西沙守岛部队授予“荣誉天涯哨兵”的称号。正如一位驻守过西沙群岛的老兵所说:“一日守西沙,终身西沙情”。而我对西沙群岛的热爱,更多的是通过手中的镜头在进行表达。

  在我看来,西沙群岛是立体的,要想真正欣赏它的美,就一定要从空中俯瞰。因此,从1995年起,我就开始了对西沙群岛的航拍。每当我搭乘海军航空兵舰载直升机翱翔在西沙群岛上空时,心情就会无比激动。机身下那一座座岛屿犹如一块块翡翠镶嵌在万顷碧波上,景色无与伦比。

  在近20年的拍摄中,每一次我都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而且这种精彩还将继续,我相信,西沙群岛会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第一次航拍西沙群岛

  镜头下的巨型海上花园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以及十几个暗礁、暗滩。我曾到过祖国的万里海疆,在我眼里,唯有南海的海水最清澈,色彩最美,这为我的拍摄提供了有利条件。

  虽然我已无数次从空中俯瞰西沙群岛,但从未对这片海域产生厌倦,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航拍时的情形。那是盛夏的一天,清晨6点30分,随着军舰上铃声的响起,我迅速起床,以最快速度洗漱完毕后直奔餐厅,匆匆吃完早餐后,拿起两台早已准备好的佳能相机,于7点钟准时到达了直升机起降平台。此时,一轮朝阳从辽阔的海平面升起,灿烂的阳光给飞行甲板上国产直八J型舰载直升机披上了一层金光。天气真给力,我默默祈祷能收获精美的照片。

  此次航拍是和直升机飞行训练任务结合在一起的,担任飞行任务的是南海舰队航空兵的舰载直升机组。十几年来,我曾多次搭乘这支部队的直升机完成采访任务,和机组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机长焦振军是海军航空兵一级飞行员。他脸庞黝黑,身材结实,有着明显的河北口音。他的飞行时间已超过2600小时,曾多次出色地完成海上重大的飞行任务。

  机务人员也在有条不紊地做着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名水兵将一件崭新的橘红色救生衣递给我,并帮我穿好,还认真检查了救生衣的各项救生功能是否良好,并耐心地讲解了救生衣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随后,“全副武装”的我登上直升机,机械师将安全带系在我的腰上。此时,直升机的舱门已经拉开。接着,直升机点火,头顶螺旋桨的旋转速度也越来越快,噪音也越来越大,我急忙戴上耳机。

  直升机轰鸣着飞离了甲板,稍作悬停后机身一转,便飞向湛蓝的西沙群岛上空。

  直升机在空中飞行6分钟后,到达永乐群岛上空。按照计划,直升机开始围着岛屿盘旋。一圈、两圈,100米、200米、300米、500米、800米、1000米……随着直升机飞行高度的提升,整个珊瑚礁盘壮丽的景象渐渐展现在我的视野之中。由于海水十分清澈,透明度极高,水下礁盘清晰可见。而随着海水深度的变化,礁盘的颜色由淡绿逐渐向深蓝过渡,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面对眼前这纯粹而极致的美景,我激动不已,轮换着使用两台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并采用不同焦距的镜头记录这些让人震撼的景观。

  接下来的几天,我相继拍摄了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的众多岛屿、沙洲和礁盘。当直升机上升到1800米的高度时,我从舱门向下望去,几个礁盘隐约相连,犹如一座巨型的海上花园,朵朵白云不时从脚下掠过,这种“腾云驾雾”的感觉让我无比兴奋。

  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普通渔民感动中国

  西沙群岛中的岛屿、沙洲和礁盘形状各异,有的很小,整个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而有的暗藏在水下的礁盘则很大,绵延十几平方公里,一眼望不到边。有的小岛全部露出水面,上面长满郁郁葱葱的植被,有的则几乎隐藏在水下,只将一小部分沙洲显露出来。由于海面上风云瞬息万变,使得光影变幻无穷,因此我所拍摄的西沙多彩多面,富有层次感。

  除了视觉上的震撼,西沙群岛也曾让我心灵震撼。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2013年6月的那次航拍。那天,直升机像往常一样在空中飞行,当飞越永乐群岛的鸭公岛上空时,飞行员发现礁盘的沙洲上似乎有人居住,飞近一看,原来是一个由几十间木屋搭建而成的渔村,每个木屋的房顶上都压满了白色的珊瑚石。这似乎是一个新建的渔村,为了弄清楚这里住的是什么人,直升机围着渔村上空盘旋,从距离地面几百米一直下降到几十米的高度。随着直升机轰鸣声加大,有人从木屋里走了出来,不一会儿,他高举着一面旗帜使劲朝我们挥舞。我急忙将相机的长焦镜头对准他连拍数张,然后在相机的显示屏上放大,发现他手里拿着的是一面五星红旗。于是,我对机长竖起大拇指,并高声地说:“是五星红旗,自己人!”机组人员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这面五星红旗虽然不大,但在蔚蓝色的大海中却十分显眼,更重要的是,它在这片海域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象征。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中国人就往来于南海,并对南海诸岛礁进行了命名,逐步完善了对南海相关海域的管辖。在西沙数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有多个渔村,这些渔民大都来自海南的潭门镇。很早以前,他们的祖辈就驾着渔船来到南海捕鱼,开始了一趟趟冒险之旅。在西沙群岛的许多小岛上,都有先民们留下的生活印记:他们挖掘并使用过的水井、立下的石碑和建成的庙宇……这些宝贵的遗迹向世人证明:南海自古属于中国!

  因此,看着那位渔民手中挥舞的五星红旗,对他产生了无限的敬意。这个场景,至今仍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难以忘怀。他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中国。

  克服高温和强光

  我的海上航拍技巧

  通过对西沙群岛的航拍实践,我总结出了许多海上航拍的经验。

  首先是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为了确保完成航拍任务,每次起飞前,我都要与直升机机组人员进行认真研究,仔细商定直升机的进入角度、飞行高度和航拍的时间,做到彼此心中有数。

  在直升机起飞前,还必须穿好救生衣。虽然穿着厚厚的救生衣进行拍摄总是让我汗流浃背,但每次拍摄下来,我的体重都会因此而减轻,这对于想减肥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此外,系好安全带也非常重要。不过,要是乘坐国产直九型舰载机,是没有安全带的。每当直升机离舰起飞和调头转向时,倾斜度加大,大有扎向大海的感觉。而在着舰降落时,舰尾的飞行甲板在海浪中左右摇摆,更是让人心惊胆战。因此,克服恐惧心理,保持平静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海上航拍还要讲究技巧,例如怎样避免相机镜头起雾。由于西沙海域四季如夏,军舰甲板在日晒下最高可达六、七十摄氏度,直升机由于曝晒在阳光下,机舱里的温度也非常高,而军舰住舱里的温度在空调的作用下往往比较低,与舱外温差很大,如果贸然把相机拿到甲板外,镜头就会蒙上一层水雾,影响拍摄。记得第一次在海上拍摄西沙鲣鸟时,当我兴奋地把相机拿到甲板上,镜头上忽然起了一层白色的水雾,久久不能消除,我只能望着成群的鲣鸟干着急,一张也没能拍成。后来,我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办法来避免镜头起雾,那就是每次拍摄前提前将相机拿出住舱,先不急于走到甲板,而是在住舱通往甲板的通道里等待10~15分钟,让相机和镜头逐渐适应温度变化,这样镜头就不会起雾了。

  海上拍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光线太强,稍不注意画面上有些部分就会曝光过度。而我的应对方法,就是将曝光补偿减少三分之一档,这样做不但不会使照片曝光不足,反而会增加画面的饱和度。

  另外,在器材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通常,我会准备两台机身,以防某一台临时出现故障。还要准备3只镜头,即16-35mm、28-300mm和15mm鱼眼镜头,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此外,我还会准备偏振镜,这是非常重要的。过去在海上拍摄,我嫌麻烦很少使用偏振镜,只注意掌握好相机的曝光量。但后来在拍摄时,我发现海水反光特别明显,给原本深蓝的海面罩上一层晕光,使拍出来的照片缺乏厚重感。但使用偏振镜就明显不一样了,它不但能消除海面的反光,还能增加海水和蓝天色彩的饱和度,层次感也会更强。

  回顾这些年来的拍摄,每一次在天空中翱翔,我都庆幸自己能用相机记录这片美丽的海域。因此,我从航拍的数万张照片中精选出部分,集结成名为《西沙 西沙》的画册出版,这也是我献给这片海洋及其守护者的最好礼物。

  文图 查春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