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校友经济学”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创新,创业教育,经济学
  • 发布时间:2015-01-12 10:07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校友企业家联合会

  “创业过程中,有三句话,代表着创业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昨夜西风凋碧树’,面对未来,要先立志:看清楚方向、定出方向,并且有决心。第二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阶段就是为了目标和理想不断努力、不断拼搏。第三个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已是开花结果的阶段。”在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礼堂内,校友楼爱芬不久前的“创业讲座”赢得了学生的满堂喝彩。这是缙云县中等职业学校校友企业家联合会成立后的首次大型校友草根讲堂活动,是学校发挥校友优势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鲜活样本。

  缙云的困惑——中职生校内创业项目“入市”遭遇“滑铁卢”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中职教育的新增长点。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更是成为中职教育圈的共识,许多中职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许多中职学生也满怀热情地投入创业之中。然而,在摸索中前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正面临着创业“滑铁卢”:在实际操作中,中职学生校内创业项目进入市场后的成功率远低于社会创业成功率。

  “对本地创新创业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创业过于理想化、概念化,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找不到适合本地实际的创业项目,是中职生创业成功率如此低的一大重要原因。”通过搜集和调查本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生存和发展情况,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叶云汉对中职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新的认知:“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和经济的个性化,这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以培养和输送本土人才的中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创新创业教育也应当融入本土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轨道对接,与区域产业集合贯通。”

  正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处在与本土经济和区域产业错位、脱节或极不适应的状态,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停留在意识培养和模拟演练的初级层面,局限在校内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或者学生社团活动,“零风险、零投资、零竞争”的校内创新项目缺乏社会性,一旦进入市场这个复杂、竞争的环境中,就无法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从2007年试点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浙江省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先锋,一直致力于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寻求新的出路,以匹配区域经济的市场拉动型“缙云模式”,打破中职生校内创业项目“入市”成功率低的“魔咒”。

  缙云的探索——从“经理人”俱乐部到校友企业家联合会

  2013年12月,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友会的基础上成立“经理人”俱乐部,主要由学校的部分优秀毕业生组成,目前有个人会员142人。俱乐部以“感恩、责任、互动;交流、投资、帮扶”为宗旨,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优渥而专业的“导师”团队。

  “他们中有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行政干部及技术创新能手。他们是学校的骄傲,更是在校学生的榜样。”叶云汉认为,“经理人”俱乐部的建立为校内创新创业和社会创业搭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特别是校友的资源。

  这,只是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突围”创新创业教育瓶颈的第一步。2014年2月,学校又在“经理人”俱乐部的基础上“转型升级”,创建了校友企业家联合会。具有工商注册认证的校友企业家联合会,不仅拥有200个校友的庞大资源库,还为学校创新创业注入了雄厚的资金,带来了极具开发潜力的项目。

  联合会成立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变:一是学校有了自己的草根讲堂,主讲人都是学校的毕业生,从普通的中职生到成功企业家,他们的经历和经验更贴合中职学生的需求,对中职学生创业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为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学校通过联合会引进最新的创业资讯,把缙云区域文化和产业文化嵌入创新创业课堂,为学生扎根缙云、建设缙云、在缙云当地创业保驾护航;三是学校有了符合缙云本土特色的创业项目,受联合会校友的扶持,一批对接缙云旅游、养生、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创业项目正在启动,逐步实现了从“点的突破”到“面的覆盖”;四是联合会平台与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嫁接”,从形式到操作的各个环节上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特征,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金字塔”结构。

  “我终于见到了钭祖军这位最崇拜的校友了!”学校2011级国贸班学生朱柳倩一边指着学校创业导师钭祖军的照片,一边感叹:“他是我们心中的明星,老师上课时经常讲他的创业故事,现在他是我们学校校友联合会的执行会长,也是我们的创业导师,能与‘传说’中的校友面对面交流,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有他手把手指导我们如何进行创业项目分析,开展创业市场分析,提高团队合作效率,为我们创业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参照,真是太有意义了!”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能以一校之力,创建这样一个优质、高端、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与学校和当地浓厚的创业氛围密切相关。据悉,学校毕业生5年后走上创业路的占37%,10年后自主创业的接近90%,其中担任异地缙云商会会长、副会长或异地商会会长、副会长以上职务的有50多人,如宁波缙云商会会长蒋松发、温州缙云商会楼志坚等,各校友的产业更是横跨一二三产。“这就是我们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友经济学!”叶云汉自豪地说。

  缙云的期待——壮大“缙云人经济”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有一个“特殊”的超市。在这个超市里,毕业生周雷盛是承包者,也是团队导师,学校创业社团的学生是经营管理者。“这样的创业扶持,将对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促进校园文化与产业文化融合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曾经担任过上海联华超市副总、现为缙云金龙购物广场总经理的周雷盛十分看好此次合作,他希望借助自己在超市领域的经验,为有开店创业梦想的学弟学妹提供完整的培训,协助他们了解整个超市的运营链。

  “学生自主经营+校友对接”的合作创业模式是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校友企业家联合会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尝试。创新创业教育是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的特色项目,因此,叶云汉的“终极设想”是:依托校友企业家联合会平台,把创新创业教育往“双向选择”(学生和校友对项目进行双向的选择)发展,校友和毕业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把创新创业教育往培育“缙商精神”发展,挖掘在外缙商群体的合力能量,把“缙云人经济”做大做强。

  对此,校友企业家联合会执行会长钭祖军与母校的观点不谋而合。钭祖军是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91届建筑专业毕业生,经过多年打拼,如今已是福建味家生活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共青团青年创业促进会(YBC)创业导师、福建邵武市浙商投资商会会长。他说:“校友企业家联合会要积极响应缙商回归号召,把在外的资金和人才带回缙云,做成一个服务型的超级平台,一是企业与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二是企业与人才的互通平台,三是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对接平台。”

  记者了解到,缙云县目前有近15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湖南、海南等省份,涉及灯具照明、带锯床营销、房地产、商贸物流、服务业、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多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缙云在外创业人士共计实现销售收入60多亿元。因此,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友企业家联合会的构建和发展,不仅能为学校发展带来极其优渥的社会资源,塑造“缙职校友品牌”,还能促使异地缙商的回归和反哺,助推缙云和“缙云人经济”发展,为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文/本刊记者 吴家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