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伤了谁

  • 来源:中外会展
  • 关键字:疯狂的石头,珠宝展
  • 发布时间:2015-02-07 12:56

  临近岁末,各类展销会陆续开幕,展销会这一品牌集中、折扣力度大的销售形式,正好符合消费者货比三家、“理性消费”的消费习惯,并得到消费者普遍的认可。但即便您是理性消费,但也得擦亮双眼,一些不法商家往往在这时候就可能会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趁虚而入。

  据报道,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某珠宝展会上,学过珠宝鉴定的李女士花13200元购买了8颗带有鉴定证书的“天然宝石”。可是,让她没想到的是,8颗“天然宝石”的复检结果竟然是合成石。而另一场展会,身为鉴定师的的王女士也买到了四颗号称坦桑石的假宝石。学过珠宝鉴定的两位女士在展会上都打了眼,而对于那些仅凭信任购物的消费者,恐怕更难以分辨其中的真伪了。记者在某搜索网站上输入“珠宝展买到假货”显示出近7万个搜索结果,显然,珠宝展上“疯狂的石头”让消费者很受伤啊。

  在李女士买“宝石”的展会现场,展会主办方表示,在珠宝展上都会贴有先鉴定后购买的消费提醒,而且也设有现场鉴定处。但是,鉴定处的能力又怎样呢?据了解,一些珠宝玉石根本不在鉴定范围内,他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现场的工作人员还介绍说,这个鉴定处无法出具鉴定证书,之所以设立这么个鉴定处,无非就是对参展商有个震慑作用,同时为消费者提出些建议,让老百姓心里有点儿底,真说要权威检测,还是得找专业机构。另外,有些珠宝的销售者并不是准入的参展商,而是一些摊主私自转租出去,这个监管起来就有些困难。

  说道这里不禁要问,为什么假货能够充斥展会呢?为什么仅仅要靠没有鉴定常识的消费者自身甄别?为什么不从源头遏制参展商这种以假乱真的行为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珠宝展的主办方是否要立下这样一个规矩,设立这样一个黑名单呢?

  据了解,国内各类珠宝展最受诟病的就是没有准入门槛。大部分的情况下,参展商只要向主办方交纳摊位费,就能随便组织货品参展。另外,展览会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这就使得展览市场上鱼龙混杂,对于一些好不容易积累了品牌效应的展览也有些负面的影响。

  长此以往,砸的只会是整个行业的牌子,声誉下降,许多消费者最后也就变成“随便看看”,没有效益,也就没厂商参展,这“疯狂的石头”究竟让谁受伤,只能是这些主办者、珠宝商自己可以算明白了。

  对比国外展会,高门槛的准入机制,不仅对参展商实行登记制,连参加展览的消费者也有着严格把关。对于入场者的消费能力、职业都有一定的要求。最大程度的限制了非准入参展商随意进入展览现场,扰乱整个展览。要想更好的持续发展,国内的珠宝展也应该借鉴国外的做法,展会主办方对商户的身份和产品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在合约中对其加强限制和管理,一旦出现问题,主办方应该承担责任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本刊记者|朱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