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解读埃博拉出血热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 关键字:疾控专家,埃博拉
  • 发布时间:2015-02-07 16:02

  埃博拉病毒引发的疾病发现于1976年,期间曾有过几次暴发流行,但从来没有哪一次像2014年这次这样肆虐:发病数与死亡数都是历史最高,流行覆盖的地域也最为广泛。 此时此刻,中国人不会忘记2003年SARS带来的危害,也会想起历史上其他重大传染病灾难带给人们的恐慌。公众在关注埃博拉出血热事态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的组织下,余宏杰博士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埃博拉出血热公众防护问答》一书(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高福院士为此书担任主审。本文从该书中选摘了几个重要问题,以飨读者。

  解读1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最早发现于1976年。当时在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发生了两起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因后者发生在靠近名叫“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子,因此将这一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病毒直径约80 nm,但长度变化很大,一般为1000nm,最长可达14000nm。埃博拉病毒有五种型别,包括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本迪布焦型和莱斯顿型,其中前四种可导致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如猴、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罹患埃博拉出血热,第五种(莱斯顿型)只能引起人类隐性感染却不致病,但可引起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发病。从目前来看,致病力最强的为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这也是造成本次西非四国暴发疫情的病原体,当然也表现出与经典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不同的地方。

  解读2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现有研究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或死亡的大猩猩、黑猩猩、猴子等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以及森林羚羊、豪猪等野生动物而发病。

  当埃博拉出血热在人群中暴发、流行时,主要通过接触已感染且出现临床表现的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痰液和精液)、体液、排泄物和呕吐物,或者接触被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痰液和精液)、体液、排泄物和呕吐物污染的物体(如针头)而传播。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近距离飞沫或空气传播,而SARS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可以通过近距离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解读3 埃博拉出血热有哪些临床表现?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后全身均可出现如下临床表现:(1)常见表现:起病突然,发热、头痛、关节及肌肉疼痛,全身感觉极度乏力。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下降等。(2)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疹、结膜充血、呃逆(打嗝)、咽痛、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内出血和外出血。出血表现包括(但不限于):皮肤出血点、淤斑、紫癜、血疱,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血量过多,尿血,便血,呕血,颅内出血,肝脾等器官血肿等。(3)临床实验室检查可出现: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随后中性粒细胞数增加并出现核左移;在胰腺感染的情况下淀粉酶可能升高;肝脏转氨酶会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会高于丙氨酸转氨酶;还可能出现蛋白尿;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会延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等。

  解读4 怀疑得了埃博拉出血热,该如何处理?

  当怀疑自己感染了埃博拉出血热时,应立刻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报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或12320卫生热线,并向医护人员说明病情。同时应告知家属避免继续接触,以免受到传染。

  及时就医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如患者决定自行就诊,请尽量避免与其他人接触。由于接触患者的家属、朋友也可能患病,因此,请患者告知他们立刻通过上述途径及时求医,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救治。

  解读5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即对随病程进展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治疗,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维持血压、血氧饱和度稳定。(3)治疗并发症:如保护肝肾功能,补充各类凝血因子,预防及控制出血,治疗继发感染等。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的信息,建议阅读《埃博拉出血热公众防护问答》一书,或从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官方网站获取埃博拉出血热的健康建议及其相关信息,还可以拨打12320热线电话进行咨询。

  组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

  主编/余宏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处长,主任医师)

  主审/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