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癌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最先进入“现代社会”的英国,两性关系一直都没有尖锐对立。英国文化既不十分强调雄性力量和男子气概,也不过分强调女性的耻感和贞操

  最近,作家周国平在微博上讨论两性关系,说一个女人,才华再高,若不肯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美感要打折扣。此言一出,批评排山倒海而来,周国平不得不删除微博。

  时隔不久,某大学教授也在网上发表对“女德”的看法,告诫学生要“嫁鸡随鸡”“女子无才便是德”,云云。

  网友出离愤怒了,大声疾呼:救救直男癌。这场热闹甚至引起了外媒的关注,2月5日,日本《外交学者》杂志评论称,“这会引起中国的性别革命吗?”

  “直男癌”一词,来自英语straight man(异性恋),它很形象,指“不可救药”的直男做派,即推崇男性至上主义的双重标准,漠视或不尊重女性。

  按说,作为知识精英,周国平等肯定明白性别平等的道理,但言谈间却不经意流露出直男癌倾向。看来这个“病”不分地位和身份,稍不注意就会染上。如果直男癌真是一种“病”,那么它是怎么来的?有救吗?

  直男癌患者一般都相信一个观念:一阴一阳之谓道。由此形成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多少年来根深蒂固,落到性别关系上,更是如此。男性一定要像一棵橡树,高大挺直,女性必须如“攀缘的凌霄花”。

  当男性不像橡树一般高大伟岸时,就被父权体系贬为“不像一个男人”。因此,一些人潜意识里埋藏着对“不够直”的恐惧,由此诱发出直男癌。

  直男癌所倡导的其实是一种“支配性男性气质”。在原始或农耕时代,这是正当的,因为男性需要在田地里多用力。但在一个现代或后现代社会,这个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了。1982年,人类学家对澳大利亚一所高中的调查揭示,影响性别气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生物原因,还包括性倾向、阶级、经济、种族,等等。性别气质是多样的,被建构的,而两性关系,在橡树和凌霄花之外,还有更多的选择。

  抛弃生物决定论,从社会因素看两性关系,是现代性的视角。如果一个文化规定了某种性别气质是正确的,其他是错误的,那么这个文化便不是一种现代、开放的文化。

  社会学家发现,最先进入“现代社会”的英国,两性关系一直都没有尖锐对立。英国文化既不十分强调雄性力量和男子气概,也不过分强调女性的耻感和贞操。这种宽松开放的性别关系可以维持终生。所以,夫妻在英国人那里变成了婚姻中的朋友(married friends)。

  攻克直男癌利国利民。最显见的两点好处是:女博士不用恨嫁了,男屌丝不必有房有车了。但与英国相比,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郑秋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