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 才能改变家族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改变,自己,家族
  • 发布时间:2015-03-09 07:46

  我是一位70后的老凤凰男。《上海观察》关于凤凰男的讨论,每篇皆被我妻子及时转发给我,成为这两天家里热议的话题。看了有关报道中的故事,为自己能成为一个还算成功的凤凰男,感到幸运和得意。我本无意卷入这场公开的讨论,这个话题涉及面太宽,也太沉重。

  但是,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凤凰男想融入上海这座城市,我不免想为他们说几句。当然,每个人的背景、所处环境等有所不同,我只是想分享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希望有助于人们改变对凤凰男的些许认识。

  我于80年代末从内地农村考入上海一所知名大学,在读期间认识与我同校就读、来自内地城市的妻子,工作后与仍然在读的她相恋,随后成家、生子,如今已有20多年了。这期间恰逢市场经济兴起,或多或少因为我的缘故,我的兄弟姐妹、堂兄堂弟、表兄表弟等相继到上海打工、求学、安家,他们的下一代也纷纷来上海就学、就业,累计已有数十人,如果算上关系稍远的那就更多了。我父母也在我们孩子出生之日起,从农村来到了上海,过上了城里的生活。回想起这一切,自己曾经费了不少心思和周折,但带给我更多的是成就感与快乐。

  作为一名内地农村成长起来的凤凰男,经历过、更见识过农村太多的清贫与辛酸;在成长中获得过亲友太多的赞赏和鼓励,它让我在贫寒中感受到了温暖,也激励着我不断地奋发努力。在自己的生活不断向好的同时,想到仍然生活在农村的亲友,发自内心的同情感,自然而然地化为一种责任与使命。亲友有所求时,总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只要有机会,往往会想到他们。有时是告知一个信息、提供一份建议,有时是在他们初到上海时提供一个落脚之地,也有时是在他们初创期提供小额资金上的帮助,大多数是些举手之劳,但对于改变他们命运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如同面对一个落水的人,拉他一把就会让他逃过一劫。对我来说,花费一些精力是难免的,但并不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多少影响。

  我的这些来自农村的亲友绝大多数是勤劳而纯朴的,对我举手之劳的帮助,往往一直记在心上。也许受我的一些影响,来沪的亲友多了,互帮互助的氛围日渐浓厚,事业也日渐发展起来。初来上海打工时,往往是在饭店或工地里做个小工、在企业做个普通工人、在马路上摆个小地摊等,渐渐地开起了小饭馆、当上了包工头、办起了小公司,在上海购房买车,他们的下代也多数考上了大学。我也日渐享受着助人为乐的快乐,感受着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比如家里要小修小补了、回老家要买火车票了、家里网络不好用了、小孩偶尔没人照顾了等这类小事,只要一个电话,问题很快就有人帮助解决。

  我父母来上海,起因是小孩有了之后,我们工作繁忙,家里需要有人照料。父母几乎包揽了买汰烧、打扫卫生、照看孩子等一切家务,每天都不知疲惫地劳作着,逢人便夸自己的晚辈,笑容挂在脸上,快乐溢满心头。问他们是否累,总是说,与农村劳动相比,这算不了什么。晚辈们夸菜烧得好吃、家里收拾得干净,他们就感到由衷的喜悦。

  看他们年龄大了,请个钟点工帮忙清扫,他们满是失落和抵触,认为浪费钱,自己还能干得动。因曾经的生活方式、习惯、理念不同,偶尔也会有些小小的冲突,比如,我母亲也曾在我们早上未起床时直接进入我们的房间取走我们需要换洗的衣服,在未与我们通气的情况下邀请亲戚朋友来家做客,但经过几次沟通提醒,也就不再有了;经历过艰苦岁月的父母,看到我们把吃剩的饭菜随手倒掉、把小孩用过但依然完好的玩具扔掉,往往会惋惜几声,但见徒劳无益也就作罢。

  在他们来我家第一天起,我就告知他们,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肯定有所不同,他们可以提意见,但最终要听我们的,这个说法我每逢遇到冲突时便不断地提起,也渐渐为他们所接受。父母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对我们也是非常的体谅,以往岳父母想来上海时,他们会自觉地回老家过上一阵子,需要时一个电话就立即赶过来,直到前几年,我们有条件在家边买了套小房子,父母才不再来回奔波。

  我们在家族中总是被大家尊宠着、另眼相待,对我们是否遵从家乡的习俗也从不勉为其难。比如说,我们回到老家,粗活、重活、脏活是从来不让干的;亲戚朋友能请到我们去吃饭,都当作一件很有面子和隆重的事;办喜事时劝酒之风尽管很盛,但大家认为我是读书人,会网开一面。我倒是感到,家乡的亲友,包括长辈和儿时的玩伴,在见面时非常的客气甚至有些拘谨,担心在我们面前显得粗俗;每当给他们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他们都会千恩万谢,唯恐失去礼数。

  他们的自尊及对我们作为城里文化人的尊重往往令我感动。当然,认识和观念上的差异带来的误会也是有的,比如有的亲友托给我们办些事,因不了解上海办事讲究规则和程序,以为我们无所不能,当我们无能为力或有难处的时候,难免有些不快,但多数情况下只要我们坦诚以告,一般也能得到谅解。

  作为一个凤凰男,找到一个城里的姑娘是幸运的。实话说,尽管自己成长在农村,但小时候少不更事,稍大一点主要任务是学习,农村人情世故的规矩给我留下的烙印还是比较少的,在妻子的影响下,自己能够很快地了解、熟悉并适应城里的居家生活,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重要的是让妻子接受自己原有的家庭,理解并支持自己对原有家庭所作出的一切。有些事在道理上容易说得通,而在情感上要让其自觉接受确实也需要一个过程。

  一开始,我对亲友的帮助,往往是在她不知情或不参与的情况下实施的,渐渐地她也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毕竟有钱人乐意做慈善,我们何不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呢;同时在我的不断开导下,她也意识到,当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身边的亲友多了,就会有更多的依靠,于是也加入了帮助我的亲友的行列。当然,她自己老家亲友需要帮助时,我们同样是不遗余力的。

  我们曾多次全家回农村过年,农村物质条件不免要差许多,下雨天满地是泥泞,但农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保存较好的传统文化习俗,也让她与孩子感到别样的新鲜,在孩子的作文中经常可见在农村上坟祭祖、迎亲嫁女、爬山涉水、摘菜抓鱼等故事。因为有了农村生活的经历和与农村人的接触,大家的人生变得更加丰满;农村人的纯朴、善良,农村生活的简朴、清苦,也让他们对社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我能做到这些,一定程度上可能归功于我的运气。在我们恋爱、成家及以后一段时期里,上海外来人员相对较少,政策比较宽松,城乡之间贫富差距并没有现在这么显著;经过自己的努力,我有一份较好的工作,而我妻子的收入也不薄,加上我们上大学就来到了上海,身边有不少同学,也结交了不少朋友,这些为我帮助亲友提供了很大的回旋余地;我们名校毕业、工作体面、待人真诚,在家族中有更大的话语权,从而可以对亲友和整个家族文化观念施加更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的妻子能够理解和支持我,让我某些经营家族的理念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得以实施,并能够达到彼此共赢的效果。

  我想起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里一段名扬世界的碑文:“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我想说的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凤凰男和己经或即将成为凤凰男的妻子来说,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为凤凰男的家族做点什么,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或许也将成就你们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

  (摘自上海观察,原文标题为《凤凰男自述:改变自己,也能改变家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