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择偶观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国人,择偶观
  • 发布时间:2015-03-09 07:49

  “有房有车有存款,又高又帅又疼我”可以说代表了绝大多数未婚女性的择偶标准;而反之,很多男性对未来妻子的要求则是“好相貌、好身材、温柔体贴,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孝敬公婆”。从这段话看,国人的择偶标准在某个方面的确是相当高的。

  国人这么高的择偶标准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的心理上存在严重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则说明我们国人的择偶标准依然是停留在动物性的层面上。

  案例剖析

  1.家长意愿型

  小婷是一个乖乖女。读大学时就谈了男朋友,大学毕业后,男友陪她回家乡工作。但是小婷的父母却极力反对她和男朋友继续交往,觉得小婷择偶标准太低了,男友家境平平,孤身一人在异地打拼,事业远未起步,小婷以后嫁给他注定要吃大苦头。小婷与男友也尝试多番争取,但父母的意向非常坚决。最后小婷只能屈服父母的意愿和男友分手,并通过相亲和一名家势雄厚的男子闪婚。婚后的小婷的生活很富足,但她内心却没有幸福感,觉到很迷茫。

  2.门当户对型

  小刚事业有成,而立之年已是一家企业的副总,老板跟前的红人。有房有车却未有女朋友,是人们眼中的钻石王老五。大家热心为小刚介绍对象,可惜只图个热闹,从未修成正果。渐渐地,大家都觉得小刚眼光太挑剔。

  而小刚自己也很纠结,一方面他是家中的长子,有责任要照顾好身居农村的父母和弟弟妹妹,他怕将来的另一半看不起家里人,不能孝敬公婆。另一方面他经常交往的都是非富则贵的朋友或客人,小刚又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至少要“好相貌、好身材、性格贤惠温柔体贴,入得厅堂出得厨房、知书达理”。事实上,符合要求的姑娘大都名花有主,而待字闺中的姑娘离小刚的要求总差那么一点。

  3.憧憬未来型

  小燕是一个爱作梦的姑娘。从小在优越环境成长的她享尽家人的万般宠爱,长大后她身边也不乏追求者,但小燕总觉得他们离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差得太远了!“找老公,不但要有事业有房有车,还要长得帅,会宠我痛我,生活浪漫,时刻可以给我新惊喜……”小燕说起自己的择偶要求一本正经的,她觉得自己的未来就应象童话故事里那么美,对于她来说,既然找不到如意郎君还不如不嫁,没必要委曲自己。

  4.社会现实型

  阿芳是一个企业的财务总监。她聪明又勤快,是大家眼中的完美主义者。小时候家里穷,身为大姐的阿芳早当家,倾尽全力帮助弟妹完成学业,自己不知不觉成了大龄剩女了。

  身边人说她择偶要求高太现实,阿芳却有自己一番观点:她说自己是穷怕了,“男人怕入错行,女人怕嫁错郎”,所以对于自己的另一半,她要求经济能力不能低过自己,既使自己不工作,家中也能维持富足体面的生活。“宁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后笑”,对于未来的夫婿,阿芳觉得自己没其它要求了,但经济是和安全感息息相关的。

  5.攀比心态型

  阿萍,有一个谈了多年的男友,但要她因此步入婚姻的殿堂总不甘心。看着同龄的女友、同学都找到好伴侣,相继早早结婚生子了,阿萍心里就是羡慕嫉妒恨。特别在一些同学、闺蜜的聚会,一谈起那个没房没车老实又不帅的男友,阿萍就觉得抬不起头。

  阿萍一直觉得自己的美貌与智慧都不落人后,当初怎么就轻易挑了这样的男友。虽然男友对她非常体贴关爱,但她心目中总绕不过攀比这道坎。没想到后来,一次吵架后,男友向她提出分手和其它姑娘好上,并结了婚。只剩下阿萍这个大龄未婚青年了!

  6.喜新厌旧型

  阿玉和丈夫是高中同学,从少年时代便情投谊合。最初,由于阿玉的丈夫年龄偏小,且工作还不稳定,一直遭到阿玉父母的反对。但他们依然坚持下去,相恋多年后结婚。婚后,彼此相亲相爱,一起努力的为生活而打拼,还生了一对儿女。

  当生活慢慢好转,丈夫的能力越来越强,成为一家公司的老总时,阿玉非常幸福和甜蜜,只觉得当初的选择极其正确。然而,在去年年初,却突然听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丈夫爱上一个十六岁的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并坚持要和她离婚。

  33岁的她,此时走在茫然的大路上,不知人生该何处何从。

  国人择偶标准仍停留在动物性的层面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沈家宏分析:从进化的角度看,动物在择偶上,雌性为了更好繁衍后代,一定会选择最强壮、最适合繁殖、最能带给它安全感的雄性;而雄性同样为了有利繁衍后代,也会倾向于选择年轻漂亮的、有繁殖优势,能为它带来优秀后代的雌性。目前国人在择偶模式上,很多未婚女性所青睐的,是富有、能为她在经济上带来安全保障的男性;男性则一味的追求样貌姣好、身材火爆的年轻女孩。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很多年轻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依然停留在动物性需求的层面上,而很少去考虑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不像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常常在意并看重配偶在精神、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与自己的契合度。

  “这样的选择对动物不是问题,但对于文明的人类却常常意味着风险。。一味的返璞到只考虑到繁殖后代,而不考虑精神和心灵因素所建立起来的婚姻是非常脆弱的。”沈家宏担忧的说,“男性一味追求年轻漂亮的女性,便意味着强化了女性对外表的追求,而忽略内在修养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女性追求富有的男性,则导致男性会更加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财富。这两者互相影响,相互强化,便形成了当今青年男女的择偶模式;而同样的,单纯建立在物质和外表上的婚姻,一旦物质和外表的优势不再,,婚姻便会很快的分崩离析和瓦解,闪离可能就是其中的结果之一。”

  福利制度不健全的社会使人缺乏安全感

  沈家宏认为,“男财女貌”的婚恋观背后,折射的社会因素则是我国的福利体系还不健全,人们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安全的保障。物质第一性。男人自古以来,都代表着物质基础的保障,是女性安全感的来源。在西方发达社会,因为很多福利都能得到保障,男性所起到的物质作用已经减弱,那么女性在择偶上,就更多的愿意去考虑彼此是否情投意合,是否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是否有相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我国,假如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女性的心理上无法得到安全感,那么要苛求中国的女性,不追求物质,仅仅追求精神,无疑是一种空谈。

  沈家宏说:“与其片面的指责中国女性一味追求金钱,不如冷静下来思考整个社会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一个道德健全、福利制度完善的社会,人的心理也会更加健康。

  培养“恋商”,有利于婚姻的稳固性

  有专家表示:“中国人普遍缺乏‘恋商’。中国人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一个理念,学习就为了将来的事业和发展,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找一个伴侣是天生就会的。很多人通过电视剧、小说获得关于爱的认识,他们在职业上非常成功,但是在感情上却是小学水平。他们不明白别人的需求以及自己的需求,缺乏爱的能力。这是缺乏恋商的根本表现。”

  沈家宏肯定的说:“确实如此,我国在教育上片面追求分数,而缺乏爱的教育、生命教育和关心他人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我们又指责他们自私无情不懂得爱就会变成一种苛求。”

  一个人的成长背景是会影响到他的择偶观念。当整个社会都以金钱、地位作为衡量人的标准,所有学校都以高数来衡量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人,缺乏恋商,不懂得自己真正的需要和他人的需求就会成为一种必然。

  (摘自:爱财经,原文标题《两性——中国人的择偶观》,有删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