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探戈文化

  最能体现阿根廷民族文化迷人风情的,当然是探戈舞蹈。“探戈”是阿根廷的国粹。探戈舞蹈风格含蓄、洒脱,加上深沉、忧伤、惆怅的探戈曲调,将南美风情的典雅与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享有“舞中之王”的美誉。探戈发源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南郊“博卡”港区一条名叫“卡米尼托”的小街。如今更多人愿把这条小街叫做“探戈街”。尽管目前这里仍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贫民区,但这并不妨碍这条小街成为蜚声全球的旅游景点。

  探戈街是博卡区最具代表性的一条街道,街道两边的建筑也被涂成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颜色。1959年,政府将这条街道变成一条“步行街道博物馆”,行人漫步期间,可以体验浓郁的艺术氛围。走在仅几百米长的探戈街上,仿佛置身于“探戈王国”,周围的一切几乎都与探戈有关。街道两旁楼房外墙体五颜六色,据说是当年博卡港口的工人把造船油漆涂抹在自己的房屋而留下的。街道两边有许多雕塑、壁画,大多是反映探戈主题的艺术作品。我穿行在探戈街上,随处可见的街头探戈舞表演,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随便落座一个咖啡馆,就可以欣赏到演员们倾情投入的演绎着充满南美浪漫风情、原汁原味的探戈舞蹈。

  沿街商店鳞次栉比,我走进一家装潢简易的小店铺,几名身着露脐牛仔裤,性感漂亮的阿根廷女郎立即迎上前,操着动听的西班牙语,热情地向我介绍推销商品。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无不与探戈相关,展现各种探戈舞姿的小纪念品更是精美无比,惟妙惟肖。细细观察,整条小街出售的工艺品、纪念品和书籍都是以探戈舞为题材,就连酒吧、餐厅的招牌以及售卖商品的商标也与探戈舞有关。

  漫步在小街上,最能撩起人们音乐躁动的,莫过于随处可见的街头探戈舞表演。刚走出那家小店铺,我又就被一阵阵抒情、伤感的探戈舞曲所吸引,遁声寻去,只见街头有一对身材高挑的阿根廷青年男女正翩翩起舞。男的头戴黑色礼帽、身着黑色晚礼服,他舞步优雅,充满绅士风度;女的身穿艳丽的红色晚礼裙,她舞姿矜持、高贵,落落大方。两人随着舞曲节拍前后左右移动舞步,交臂而舞,时快时慢。男子用右手搂着女伴的腰,舞步丰富、细腻。女子犹如温顺的配角,合着乐曲随着男伴旋转。他们在梦幻般的舞曲中倾情投入,演绎着充满南美浪漫风情、原汁原味的探戈舞蹈。

  走在古老的卡米尼托街上,沿街各式各样静态的和动态的探戈舞姿,令人目不暇接。眼前的此舞此人此景,使我仿佛依稀看到当年来自非洲和欧洲的移民聚集在博卡港码头,伴随着抒情优雅的探戈舞曲,翩翩起舞的场面。

  据当地朋友介绍,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区。大批人源于非洲、北美甚至欧洲的移民滞留在港口,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外来社会群体。他们大多社会地位低下,生活不稳定,在酒吧里靠唱歌、跳舞来消磨时光。阿根廷探戈实际上是这种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其舞蹈是在米隆加、哈巴涅拉、坎东贝等拉美、非洲等多种民间舞蹈基础上演绎而成的。

  探戈最主要是受到早在1850年左右西班牙水手们带来的安达卢西亚“探吉约”歌舞的影响。其次,受非洲黑人音乐的影响,探戈音乐中使用大量节奏明快的切分音就是这一影响的表现。再就是高乔人“米隆加”音乐的影响,吉他作为演奏探戈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就是这一影响的标志。到了1920年前后,大量意大利、西班牙等移民的涌入使探戈音乐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早期欢快的四二拍逐渐变成了适于表达忧伤情感、节奏较慢的四四拍。

  探戈的最早雏形源于阿根廷牧民男子粗壮有力的独舞,在形成过程中又受非洲黑人舞蹈的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贬卖黑奴在美洲很盛行。当时在拉普拉河流也出现了大量非洲黑奴。他们对探戈舞蹈中的折腰、扭摆等动作都源于非洲舞蹈的动作。此外,也有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影响。

  夜晚时分,我和朋友便又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在一家名叫RTACVATRO的探戈舞剧院,欣赏阿根廷的专业探戈表演。在阿根廷,看探戈实际上是“品”探戈。观看探戈舞表演,再佐以美酒与美味,细细品味探戈的独特文化内涵,别有一番韵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除探戈舞剧场外,只要找到那些老字号的餐馆、酒吧,人们就可边品美酒佳肴边欣赏探戈了。

  探戈表演开始了,剧场顿时鸦雀无声。由德国传入阿根廷的班多内翁琴弹奏出低哑的颤音,首先出场的是5对身着艳丽舞服的舞蹈演员,在深沉、徐缓并带有忧伤、惆怅的探戈曲调中深情起舞。紧接着,探戈独舞或群舞轮番表演,时而激情张扬,时而诙谐夸张,时而伤感惆怅,为观众激情演绎具有故事性的探戈。含蓄、洒脱的舞蹈风格,极具表现力的探戈舞姿,令人眼花缭乱。乐队一般在乐池里伴奏,但是阿根廷的探戈舞蹈演出时,乐队却是在舞台的半空中伴奏,可谓别出心裁。

  探戈舞表演穿插有独唱、乐队演奏等节目。一名衣着艳丽华贵的女歌唱家甫一登台,全场立刻掌声阵阵,显然她是一位阿根廷观众熟悉的名演员。在舒缓、柔情的探戈舞曲伴奏下,她接连演唱了几首西班牙语情歌,那如泣如诉的旋律,探戈怀乡伤感的情调,令人心颤。在我们的邻桌,坐着5位来自英格兰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已是如醉如痴,看到动情处竟然泣不成声,场面十分感人。

  随着那抑扬顿挫的乐曲,一对对衣着漂亮的男女,又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演员们的服饰美艳而又不失高雅,舞步时而舒缓优雅,时而快如流星,那些默契的交叉环绕,变化无穷的优美造型,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踢腿、旋转、折腰,尽情地展示着青春的活力与浪漫,展示着爱所带来的神情交融,把所有的观众都带入了一种如醉如痴的境界。

  “正如斗牛代表了西班牙一样,探戈是阿根廷的代名词。”阿根廷的一位音乐界名人如是说。阿根廷政府为了弘扬民族文化,颁布法令,反对忽视探戈,甚至规定电台、电视台必须用一定的时间播放探戈舞曲。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些剧场门前,曾贴出过这样的海报:“维护国家主权,演奏专场阿根廷音乐——探戈。”

  阿根廷探戈舞也不像国标舞中的探戈,阿根廷探戈是两个舞伴的身体并行直立,几乎贴在一起。就是因为这个贴身动作,听说在探戈被引进巴黎时曾引起轩然大波呢。阿根廷探戈快速旋转、踢腿,非专业人士很难将这些动作连贯起来。探戈舞演员已经不止一次地把那飘逸、洒脱、典雅、含蓄的舞蹈和以独特切分音为鲜明特征、节奏明快的音乐带给我们,激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阿根廷是探戈的故乡。阿根廷人酷爱探戈。许多人都会跳探戈,平时到处都能听到探戈舞曲。阿根廷人把探戈看作是自己的国宝,民族的骄傲。阿根廷政府宣布探戈是阿根廷民族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外国人来说,探戈只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舞步,而对阿根廷人来说,它已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

  探戈可唱可跳可演奏,它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歌唱和诗歌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由于它是拉普拉塔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更确切地说,探戈应该是乌拉圭的蒙得维地亚人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人共同创造的艺术形式,是他们共同的文化财富。但因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个港口城市,无论从地理位置、人口及在欧洲的影响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因此探戈后来在蒙特维特亚就逐渐衰落了。由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年曾是大量移民流入的门户,所以探戈的音乐、舞蹈、诗歌、唱词等都受到过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的影响。

  目前,阿根廷人的探戈流派很多,有浪漫探戈、节日探戈、幽默探戈、现代探戈等。探戈也逐渐由民间文化走上了舞台。但现在舞台上那种华丽高雅,热情奔放的探戈舞已不是民间的了,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是一种专供颀赏的探戈,难度很大。只有到了阿根廷,才真正体会到它那无与伦比的魅力。

  (编辑 朱晓婷)

  ■文 沈海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