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来信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来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06 16:53
——云南读者
花公款观世博
最近,我身边有好几个朋友去上海参观世博会。
财政局的老张是因为单位组织职工休假,集体参观世博会,幼儿园的李园长是参加教委组织的赴上海、杭州考察学习活动,顺带参观世博会;还有一位正在区党校接受领导干部素能培训的朋友,校方竟然把培训的最后一项内容安排为参观世博会。
大家的借口各不相同,但有一条相同,那就是都不用自己花钱,去上海看世博。
雪涵(北京)
强制的免费
朋友小李夫妻都在深圳生活,约一年前生了个女儿,因夫妻俩的户口都还在安徽老家,拖到最近才想着给孩子上户口。
电话询问了老家户口所在社区上户口需要的证明材料,社区工作人员还算耐心,作了解答,老家的亲戚帮着跑齐了证明材料。
亲戚带了一叠材料,去保健所换婴儿出生证明,保健所的工作人员说,必须得带孩子来才能换出生证明。亲戚解释,孩子还小,在深圳呢,再说证明材料都齐了啊。
工作人员说,办理出生证明,就是要见孩子,给孩子做免费的随访,也就是要给孩子做一下免费的体检。而且,免费体检是必须做的,因为上级要检查随访率。
没办法,小李只能带孩子千里迢迢回家享受免费体检了,否则没有出生证明,怎么上户口呢?
王晓燕(安徽)
企业年检当删繁就简
每年上半年是企业年检的时间。笔者发现手续太过繁复,使得企业耗费了太多精力与时间。笔者所在单位参加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共涉及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外汇管理局、财政局、统计局六个部门。先是按要求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网站注册,将有关信息、数据输入各种报表,经有关部门网上初审后,再将相关证件、报表送达各部门。
实行网上联合年检本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可原来的程序、手续不仅一项没少,还凭空增添了网络注册、登记等手续。我就不明白,既然是联检,干吗每个部门都要企业提供年检资料。
同一份资料,让一个部门审核不就行了吗?何必让企业反复复印。现在企业各种证件、信息都实行了网络登记,管理部门只需轻点鼠标便一目了然,根本无
须企业提供原始证件。
提交书面文件,既浪费了企业的纸张、时间,也浪费了审核部门的时间、精力,实在是多此一举。
王国军(湖北)
升学“五证”难
我所居住的城市小升初政策近日出台,其中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设定的门槛是:须持户籍所在地的户口本、父母身份证、该市的居住证、户口所在地乡(镇)级人民政府或县(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地乡(镇)应该就读的学校准予在该市就读的证明,以及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此劳动合同文本必须是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印制的劳动合同文本)或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共计五项,缺一不可。条件之苛刻,让人生畏。
我的一位朋友户口不在本地,孩子今年该上初中了,按照规定,必须提供这五证才行,否则将面临“被辍学”或者回原籍就读。
对于前四证,他都有,唯独第五证让他犯难了。他和妻子都是自由职业者,没有签劳动合同,也没有什么营业执照。他们非常不理解,就业的渠道有多种,为什么会有此莫名其妙的规定?
耿宝文(河南)
莫让社区“党务公开栏”成摆设
近日,笔者随区委组织部的同志,深入到6个街道的部分社区,检查社区党务公开工作。按照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的要求,社区党组织必须要建有“党务公开栏”,而且要达标。
可是在被查的6个社区中,就有3个社区没有“党务公开栏”。
建有“党务公开栏”的社区,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时间太长。有的社区“党务公开栏”上的时间,还停留在2009年10月。其次是内容错位,有一种张冠李戴的感觉。
另外,内容也没有紧扣社区发展的实际,抓住社区居民普遍关心、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公示。避实就虚,基本上党务公开栏成为一种摆设。
盛芳(安徽)
内刊扩大化
原来单位阅览室里有《瞭望东方周刊》、《瞭望》等新闻时政刊物,很受大家欢迎,借阅率也很高。
前些天,这些刊物被办公室统一收回了。工作人员说是上级有文件,这些刊物和其他一些内部刊物一样属于控制流传范围的内刊,不能公开借阅。
前几年的旧刊全部收回,再有新的期刊也不能在阅览室上架了,今后这些刊物只能供单位相关领导阅读。
我没有资格看到那份指定内刊的文件,不能详细了解其内情。只是心中存疑:内部刊物该如此扩大化吗?连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都在其中了?
齐之明(河北)
抢奶
随着乳品销售市场的好转,各大企业均扩张产能,原奶瓶颈日益显现。近日黑龙江肇东出动警车为招商引资企业抢奶源,甚至以不办生鲜乳许可证等证件要挟奶农让其低价提供给政府招商引资来的利税大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