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著首次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了任中共28年的革命过程中,外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近二十年间极为少见的以研究“革命史”而声名卓著的历史学家杨奎松新出的《“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是一部视野和观念全新的中共党史,中共革命长达28年,最终取得了胜利。共产党为什么会胜利,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这几乎是任何一位研究21世纪中国政治的学者都不能回避的“终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又是每一位研究者试图回应而又难以简单回应的问题。过去学界大多聚焦于直接对决的国共两方,侧重从国共两党内部探寻和比较两方的制度结构和高层决策机制。杨著更多地将目光引向国共之外的世界大环境和国际政治格局,尤其是苏联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次国共合作之际,中共决定党员和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什么要“以个人身份加入”而不是共产党整个并入国民党?李大钊在国民党“一大”做过这样的解释: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支部,而共产国际是一个世界性的政党组织,如果共产党并入国民党,则是将一个世界性政党纳入到一个国内政党之中,后者无法容纳前者。李大钊这一说法也许是“托词”,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也确实怀有“国际性政党”的优越感。
其实,近代以来,中国早已被动纳入,进而主动融入到了“世界”体系之中。中国历史也早已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的任何重大举措,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制约与列强的干涉。所以近代以来,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常常密不可分。一场惊天动地的中国革命,更不可能孤立地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本来就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共产党也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政党。在中国革命的很长时间里,莫斯科是“世界革命”的“总司令”。中共自成立起,就强调“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也在很长时间里接受莫斯科共产国际的直接领导。苏联之外,抗战时期的日本和战后美国也无不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制约因素。上世纪40年代的国共内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共、美、苏四方力量的博弈和较量。内战与外战,内因与外因,相互纠结在一起。任何一方的决策,都必须思忖另外三方的反应和联动。
杨著首次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了在中共28年的革命过程中,外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和作用。但杨奎松并不是一个外因决定论者,杨著恰恰是将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于中国革命的复杂过程作了恰如其分和深入细致的分析。全书最后的结论恐怕也会令一些希求得到简单答案的读者感到失望:中共革命的成功,究竟哪一方面的因素更大些呢?是毗邻苏联的作用,还是毛泽东个人的作用?是日本的入侵,还是国民党自身不争气?要就这个问题找到一个简单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杨奎松 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
《甘地的真理》
【美】埃里克·埃里克森著吕文江田嵩燕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5月版
本书描述的是一位西方人,同时也是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对甘地的历史出现及其“真理涵义”的分析,探寻了甘地是如何从精神上和政治上动员印度人民的。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张鸣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版
“五四”不仅是思想史上的标志事件,还是政治史中的一个巨大事件场域。学生运动只是“五四”的表面浪潮,其下汹涌的,是那个时代纷繁复杂的军阀政治。
《足球往事:那些阳光与阴影下的美丽和忧伤》
【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张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作者是位记者和小说家,也是一位资深球迷,本书是一个足球的美丽追忆之旅,回顾了往昔的精彩比赛和球星球队,是一本能让球迷对足球的爱更加深沉的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