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变革保险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车联网,保险,车险
  • 发布时间:2015-04-08 13:44

  调研笔记

  您读与不读,这份报告就在这里

  《中国车联网保险创新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很多心灵鸡汤中都提到“人生由一次次的选择所组成”。

  我之所以选择加入计算机世界研究院,是因为在这里可以站在技术商业创新的前沿,接触新事物,进行深思考,创造新价值。

  我之所以选择研究中国车联网保险,是因为我相信车联网保险将是中国技术商业创新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将给行业和社会创造巨大价值。

  那么您应不应该选择读这份报告?坦诚地说,这份报告还远不完美,但绝对值得一读。

  如果您是普通车主,您应该选择读一读,因为从2015年开始,中国商业车险保费价格的制定就要开始市场化改革,保险公司在车险定价上会获得更大自主权。简单点儿说,您的车险保费价格要变了,那么您想不想知道会变得更贵还是更便宜?这份报告会给您一个参考。

  如果您是车联网或车险行业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士,我想您也应该读一下这份报告,因为这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系统分析中国车联网保险创新的报告,而且这只是我们出的第一代报告哦,后续出到6或6 plus都是有可能的。不过报告的迭代需要您的共同参与。希望这份报告里的一些观点能得到您的认同,如果有您不认同的地方,也欢迎您能与我们沟通交流。

  作为我们针对车联网保险推出的第1代研究报告,报告体系上有些大而全,我们从对车联网保险相关概念的界定,谈到了中国车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又分析了车联网保险分别给车联网行业、车险行业以及普通车主带来的影响。最后我们分析了中国车联网保险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建议。未来我们的研究报告将紧跟中国车联网保险创新实践的节奏,选择最有价值的细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从“大而全”走向“小而细”。

  《中国车联网保险创新发展策略》第一代报告从策划到完成,历时三个多月,其间我们做了不少工作,比如问卷调查、案头研究、专家深访等。在问卷调查上,我们面向保险公司、车联网公司和普通车主三大群体进行了专项调研,在问题的设置上有区别也有交叉。之所以有所交叉,是因为我们想了解这三个群体对同一问题在看法和态度上有何不同。车联网保险本身就需要保险公司、车联网公司和普通车主共同参与,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三方的观点和态度。其实中国车联网保险的探索实践也是如此,产业链参与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只是局限于自己的一厢情愿,要考虑各方的需求与感受,只有站在整个产业的高度和角度,才能把整个产业做大。

  文章最后,容我颤巍巍地再问您最后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普通车主,您会不会选择车联网保险?”。您可能会反问我:“您不是研究这个的么?给个建议”。我可没啥建议,只能扯出下面一段话:传统车险与车联网保险的关系不是马车与一匹更快马车之间的关系,而是马车与汽车之间的关系。汽车在刚出现的时候,由于配套的技术与产业还不成熟,问题比较多。比如由于还没有橡胶轮胎,车速又比较快,车颠簸的厉害,坐起来远没有马车舒服;由于加油站还不普及,汽车在长途交通上也不方便,等等。但是这些暂时的问题和困难并没有阻止汽车成为陆地交通的未来。

  传统车险与车联网保险的关系不是马车与一匹更快马车之间的关系,而是马车与汽车之间的关系。

  《中国车联网保险创新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中国车联网保险已站在风口之巅

  2015年对中国车联网保险意味着什么?——风口,强大的风口。一方面车联网将加快在中国的普及和渗透,另一方面中国商业车险创新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当车联网行业升级与车险行业创新二者碰撞交融在一起,车联网保险已经站在了风口之巅。

  2015年3月,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而车联网就是互联网在汽车领域的延伸和再创新,发展空间广阔。目前中国正掀起智慧城市的建设高潮,而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车联网是智能交通的重要基础。智慧城市建设大潮给车联网建设营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大环境,将提升车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率。

  2015年2月,保监会印发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将逐步扩大财产保险公司商业车险费率厘定自主权,最终形成高度市场化的费率形成机制。2015年3月24日,保监会印发《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确定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等6个保监局所辖地区为改革试点地区。从2015年4月1日起,经营商业车险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方案》要求申报商业车险条款费率。

  车联网保险的相关概念界定

  车联网和车联网保险作为一种正在进行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业界各方人士出于关注点和着眼点的不同,对相关概念的界定还有所差异。本报告对车联网保险的研究基于如下的概念界定。

  1.车联网

  车联网的概念:通过汽车上的前装或后装设备,利用无线射频识别、北斗、GPS、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等信息技术,对内实现对车辆属性、运行状态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比如驾驶里程、车速,对外实现车与车、人与车、车与环境(如交通信号灯、道路标志、停车场等)的互联互通,提供车况远程诊断、车辆远程智能化控制、信息娱乐、通讯等服务,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2.车联网保险

  车联网保险在业内也被成为“保险车联网”或“保T”,其主要含义是保险公司或其合作方利用车联网收集车主的驾驶里程、驾驶时间、驾驶习惯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车主提供不同的保费价格,驾驶习惯好、出险可能性低的车主会享受更多保费优惠,让保费价格从“由车决定”转向“由人决定”,让定价更为专业、科学与精细。

  3.OBD

  目前OBD(On-Board Diagnostic,车载诊断系统)是车联网行业中比较热的一个概念。很多传统的车联网功能,比如娱乐、路况、导航和救援等服务,车主往往通过手机就能获得服务,这使得他们觉得没必要去专门使用车联网智能终端。后装车联网终端通过插在OBD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汽车本身对车联网的参与,增强了后装车联网终端在手机面前的不可替代性。

  通过插入OBD接口,车联网终端可以对汽车本身进行比较深度的数据采集,实现车况监测、车联网保险等以车为中心的功能,提供手机等其他联网设备所难以提供的服务。需要注意的是,OBD只是实现车联网部分功能的一种技术途径,不能把车联网完全等同于OBD。

  车联网公司对OBD在未来车联网中的角色重要性持不同意见。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车联网公司开展的专项调查中发现,有44.44%的受访者认为OBD在未来车联网中的角色将“越来越不重要”,有38.89%的受访者认为将“越来越重要”,另外还有16.67%的受访者表示“现在还不好判断”。

  4.UBI

  UBI是国内外车联网保险业务的主要产品形态。对UBI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解释:(1)Usage Based Insurance,按车辆使用里程付费;(2)User Behavior Insurance,按驾驶人行为情况付费。两种概念解释在本质上基本一致,即通过OBD等设备采集车辆运行信息,保险公司根据车辆运行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保费价格。然而第二种解释的概念内涵比第一种要更为丰富,它不仅分析车辆的使用里程,还分析车辆的速度、使用时间、驾驶行为和驾驶时长等因素,其更能体现“车联网保险”的内涵与外延。

  目前国内外一些技术厂商已经能对驾驶人行为进行非常丰富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以迪纳科技为例,迪纳的车联网保险解决方案能对车辆的驾驶环境和驾驶行为进行全面综合的数据采集与系统分析,包括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等“N”急事件前后的驾驶行为分析、连续行驶时间,拥堵路段行驶时间,夜间行驶时间及占比、高速路行驶里程,固定路线行驶里程,恶劣地理环境行驶里程、油耗及分段轨迹的经济性分析、节假日行车时间、恶劣天气环境下的行车时间及占比等信息。

  车联网保险对车联网行业的影响

  “缺少满足用户刚需的产品服务”和“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是目前中国车联网发展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在计算机世界研究院面向车联网公司的专项调研中发现,高达61.11%的受访者认为“缺少满足用户刚需的产品服务”是中国车联网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位居所有选项之首,其次是“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有55.56%的受访者选择此项。

  1.提供能满足个人车主刚需的车联网服务

  如果说车联网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国家政策而实现在机构营业用车市场的落地,那么在家庭个人用车市场难以广泛落地的主要原因就是难以提供满足用户刚需的服务。如前文所述,导航、娱乐、通信这些联网服务车主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完成,而对车辆运行情况、司机驾驶行为的监测对车队管理者很有意义,但对个人车主却意义不大。即使个人车主知道自己驾驶里程远、耗油多,但也不能因此不开车或少加油,所以这种监测不能给个人车主带来实际益处。然而借助车联网保险这种服务,车联网对车辆运行情况、司机驾驶行为的监测则能给个人车主带来清晰的益处——降低保费,而车险则是个人车主的刚需。可以说车联网保险是车联网针对个人车主市场为数不多的刚需服务。

  韬睿惠悦(Towers Watson)亚太区财产险咨询业务负责人Peter Lee表示,中国车联网没有和中国的车险真正有效嫁接,是中国车联网发展不好的重要原因。在国外,取得成功的车联网公司都和汽车保险实现了真正的业务融合与互补。

  2、建立清晰有效的商业模式

  目前在中国,车联网的概念虽然很火,围绕车联网的创业公司和项目也很多,但资本市场对车联网行业的投资热情却不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车联网还缺少清晰有效的商业模式,而保险将成为车联网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表示,“我始终认为保险业的未来属于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从车联网保险的角度看,这里的‘新技术’就是车联网,‘创新应用’就是UBI,‘商业模式创新’就是车险的2.0时代”。

  当下,中国车联网行业在商业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做出来的产品缺少市场需求、产品多是免费赠送、产品没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体定位。目前中国车联网商业模式不清晰的根本在于难以提供用户愿意花钱的产品和服务。车联网产品和服务为用户解决的问题,要么是用户不太重视、不大紧要的问题,要么是用户通过车联网之外的其他产品已经能解决的问题。

  车联网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面向车主提供车联网保险服务,对三方而言都是共赢。车主接受车联网保险,不仅可以减少保费支出,还可以获得更优质丰富的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可以提高对车主的风险识别,优化对用户的管理,降低赔付率,提高利润;车联网公司一方面可以提升车联网终端产品的装机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提供车主风险程度分析等数据分析服务,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得收入。

  车联网保险对车险行业的影响

  “优化保费定价方式”和“评估客户风险”是车联网保险对车险行业的最大影响。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针对保险公司开展的专项调查中发现,高达96%的受访者认为“优化保费定价方式”是车联网保险对车险行业的主要影响,其次是“评估客户风险”,有76%的受访者选择此项。

  1.优化保费定价方式

  从全球范围来看,车险的定价方式主要分为保额定价、车型定价和使用定价三种。目前我国车险还是采用保额定价,保费的制定主要依据新车购置价和历史出险情况,而没考虑车型和车主驾驶行为。由于没考虑驾驶人对车的使用情况,出险可能性高和出险可能性低的投保人在保费价格上没有区别,这就造成保险公司常拿占比80%左右不出险客户的保费收入去赔偿20%左右的常出险客户,大大压缩了利润空间。

  确定车险价格应该综合考虑车辆零配件价格、维修成本、驾驶行为、违规记录等多种因素。车型定价主要考虑到出险后的维修成本,而驾驶行为才是影响车辆出险可能性大小的最重要因素。反映车辆驾驶行为的数据主要包括:汽车理赔数据、汽车违章数据和车主驾驶数据。对车主驾驶数据的监测、采集和分析则是车联网的用武之地。车联网保险将使得车险保费变得量身定制。驾驶习惯良好、出险可能性低的车主将获得更多保费优惠,驾驶习惯不好、出险可能性高的车主将不享受保费优惠,甚至花比正常价格更高的花费。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就指出,车联网保险首先能提升车险定价的科学性、公平性,针对不同个体设计差异化的费率。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车主都认为目前车险价格贵。21.95%的受访者认为车险价格“非常贵”,63.41%的受访者认为车险价格“比较贵”,认为“价格适中”的受访者只占14.63%。没有受访者认为“比较便宜”或“非常便宜”。

  2.评估客户风险

  优质的车险服务一定基于精准化、专业化的车辆风险管理。而车辆风险评估的关键则是对驾驶人的评估,即“从人因素”。过去中国车险公司对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比较弱,“从人因素”考虑的不多,难以准确识别客户风险,就会造成综合费用率高、营销成本大。

  在不掌握车主驾驶行为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对客户风险的评估主要依据车主的年龄、性别、驾龄等因素。然而这些因素与车辆出险可能性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例如,一个刚拿到驾照、刚买车的年轻女性,在传统眼光看来,车辆的出险可能性很高,然而如果我们通过具体的车主驾驶行为分析,发现这辆车在新买来后的第一年里,车主因为各种原因实际上很少开,那这辆车的出险可能性很低。

  通过车联网,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车主平时开车的习惯、里程等因素更为准确地评估客户的风险等级,对客户进行更为科学的分类。对于那些平时开车比较稳、且多在交通秩序良好路段开车的客户,其风险要比平时开车比较毛躁、且多在交通混乱路段开车的客户要高很多。

  车联网保险不仅可以加强保险公司对客户风险的主动识别,另外还存在一种无需保险公司费力的逆向筛选。如果保险公司推出车联网保险服务,那么首先积极购买该服务的客户一般都是那些驾驶习惯不错、出险可能性低的优质客户,而这是保险公司过去一直想发现、但很难发现的宝贵群体。

  3.创新客户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企业成功发展的一大要素就是通过产品、服务与用户建立深度联系,洞察用户需求、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可以说与用户建立“强联系”是企业成功之道。然而目前我国车险公司与客户之间存在的则是“弱联系”。我国保险公司现在的客户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需要借助车联网保险进行创新。

  由于大部分车主是通过4S店、保险代理公司等渠道购买保险,往往是等到出险后客户提出理赔要求时,保险公司才能与客户建立联系,获得用户更为详尽的信息。然而不出险的客户多是宝贵的优质客户,保险公司与这些客户之间却很难建立有效的联系。这不利于保险公司加强优质客户管理,提高该群体续保率。

  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车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最新技术应用,丰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手段,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保险公司建立联系,解决与车险相关的问题,避免“不出险无服务”、“不出险无联系”的问题。例如,保险公司可以与车联网公司合作,推出可以在线一站式解决车险相关需求的智能手机APP。客户通过APP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行为等因素,自动计算出保费价格,并进行续保操作。这不仅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服务成本,也让保险公司能获得更多关于客户的一手数据,与客户直接建立起深度联系,进而极大地优化客户管理,降低客户流失率。

  4.降低骗保概率

  在当下中国财产保险业务中,汽车保险是保险欺诈比较严重的业务领域。由于车险存在标的流动性强、保险信息不对称、相关法律环境不健全等因素,使得车险给不法分子留了骗保的空子。对于安装车联网设备的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后,车载设备会记录下碰撞前车辆的速度、方向、重力感应、事发位置等相关信息,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评估是否是伪造事故。在国外一些国家,事故发生时的车速已被保险公司列为分析是否属于伪造事故的重要因素。

  5.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

  保监会《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引导财产保险公司为保险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商业车险保障和服务,满足社会公众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

  基于对车联网的充分运用,保险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增值服务,比如车辆安全监控、道路救援、驾驶行为评分、车况报告、油耗统计等。提升客户行车安全是众多增值服务的核心,也是客户最关注的刚需服务。一些国外车险公司除了提供保险外,还围绕行车安全提供了一系列配套的安全服务。例如在美国,年轻人刚拿到驾照,家长对孩子的驾驶行为往往不大放心,美国State Farm保险公司推出的车联网保险,就可以为家长提供远程监控的服务,让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孩子的驾驶情况。

  车联网保险对车主的影响

  1.保单价格更合理

  车联网保险给普通车主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保单价格更加合理。驾驶习惯好、出险可能性低的车主将享受更多保费优惠。目前我国一些车险公司已经根据出险率为客户提供保费优惠,比如一年不出险保费降至81%,两年不出险则为72%,三年不出险就会降至70%,70%是最低优惠。这种保费优惠是基于车辆的出险理赔情况来制定的,在考虑因素上还不够全面。例如,一个车主可能驾驶习惯一直良好,但因为偶然原因把车借给别人开了一次,出了险。按现在的保费优惠方法,那将不提供保费优惠。车联网保险则不仅考虑出险理赔情况,还要分析车主整体的驾驶行为,则有可能还会为该车主提供保费优惠。

  “保费价格会更加合理”是车主接受车联网保险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调查中发现,高达82.86%的受访者认为“保单价格会更加合理”是他们接受车联网保险的主要考虑因素,其次是“提高理赔效率”,占比为60%。由此可见,更合理的保费价格是车联网保险最吸引车主的地方。

  2.提高理赔效率

  理赔是车主接受车险服务最重要的方面,也是体现保险公司服务水平的重要一环,对客户是否续保影响很大,利用车联网可以极大提升车险理赔的效率和用户服务体验。

  目前车辆出险后,车主向保险公司报险主要通过电话描述,需要向呼叫中心提供保单号码、车辆牌号、驾驶员姓名、事故地点和事故时间等详细信息。事故发生后,车主往往心情比较急躁,再加上保单号码、出事地点这些信息本来就很难描述清楚,所以沟通效率不高,常需要反复沟通。在保险公司接到报险申请派出查勘车或救援车辆后,车主还需要多次打电话了解查勘车和救援车辆需要多久才能到达现场,耗费很大精力。

  在利用车联网技术后,车险公司可以在为客户开发的车险一站式服务智能手机APP上加入“一键报险”功能。客户在投保之初就在APP中登记相关信息,出险后车载终端会将车辆的准确位置、事发时间连同这些信息一起发送给保险公司,从而不需要车主通过电话进行反复描述,提升报险效率。如果事故比较严重,车主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的“一键救援”功能,迅速向与保险公司合作的第三方救援机构发出救援申请。在查勘车和救援车辆派出后,车主可以通过手机APP及时掌握相关车辆的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APP向车主实时呈现理赔审核的状态,让客户及时把握理赔进入到了哪个环节、需要补充哪些材料等。

  “理赔效率高”在车主选择保险公司时所考虑因素中排名第二。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针对普通车主的调查中发现,高达65.85%的受访者都认为“保费价格”是他们选择车险公司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其次是“理赔效率高”,有63.41%的受访者选择此项。由此可见,理赔效率高是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的关键因素。

  3、改善驾驶行为

  监测车辆驾驶习惯是车联网保险的一大要点。保险公司在监测到车主的不良驾驶习惯后,可以主动向车主发出提醒,督促车主改善驾驶行为。保险公司通过车载车联网终端可以及时监测到车辆急加速、急减速、急刹车、急转弯、下坡加油、快速变道和疲劳驾驶等不良驾驶行为,除了评估车辆的出险几率,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向用户发出提醒和警示。

  除了对不良驾驶行为进行事后警示和提醒外,车联网终端还可以为车主提供事前提醒,从而更有效地改善用户驾驶行为。例如当车联网终端监测到车主多次发生不鸣笛就超车或不打转向灯就变线等不良驾驶行为后,当车联网终端判断出车主将要超车或变线时,将主动提醒车主鸣笛或打转向灯。

  目前国内一些车联网产品已经具备了改善车主驾驶行为的功能。比如腾讯公司推出的“路宝”,可以为车主的驾驶行为打分。驾驶者有没有超速、急刹车、急转弯和急加速等不良驾驶行为就是重要的评分标准。此外,“路宝”还可以整理车主急刹车、超速等不良驾驶行为的地点数据,并通过地图APP整理出一张驾驶图,让车主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不良驾驶情况。

  4.提升安全保障

  尽管车主在行车过程中有着各种需求,但安全驾驶还是车主的第一需求。在过去,车险公司的角色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向车主提供救援和赔偿服务。充分利用车联网技术后,车险公司通过向车主提供主动安全服务,可以大大提升车主的安全保障。如果保险公司可与车联网公司、交管部门等合作,实时了解车主驾驶区域的路况、天气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及时通过车载终端或手机APP主动提供安全提醒。例如,保险公司会向司机及时提醒前方路段是否有交通事故发生、路面是否结冰、是否出现团雾等安全信息。

  “提升安全保障”是车主认为车联网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调研中发现,高达63.41%的受访者认为“提升安全保障”是车联网对他们的重要作用,占比远高于排名第二“智能导航”的46.34%。由调查结果可见,安全需求在车联网时代依然是行车生活的第一需求,能否向车主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是车联网保险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

  中国保险公司对车联网保险的探索实践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和加拿大是车联网保险业务开展比较广泛,业务运营比较成熟的国家。在亚洲,中国在车联网保险上的探索走在其他国家的前列。目前人保财险、国寿财险、平安财险和太平洋财险等一些国内保险公司已经同车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共同探索车联网保险业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1.中国人保财险公司

  人保财险在车联网保险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走在国内保险公司前列。人保财险在几年前就从多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专门的车联网保险研究团队。考虑到机构客户与个人客户的不同特点,人保财险将车联网保险分为车队营业用车和家庭自用车两个领域,完成了全面解决方案,包括技术选型、分析建模、业务模式和运营架构等多个部分,同腾讯、迪纳等科技公司开展了合作。

  在车队营业用车领域,人保财险已经完成了前期的试点工作,后续将继续推广。人保财险通过在车上安装带有SIM卡的车联网设备,采集车辆信息后发送至云平台,经分析后会直观显示这些车里哪些开的好、哪些开的不好、有无违章驾驶行为,还能给出一个驾驶优良度的排名。

  在家庭自用车领域,人保财险的探索分为技术选型、模式测试、中期实验和规模推广四个阶段。人保财险在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选型后,于2013年底对北京地区 200辆车开展了模型测试。目前正在全国更多城市开展中期实验,以进一步完善技术模型、验证商业模型、了解用户的市场接受度。

  2.平安产险

  2015年3月,平安产险与航天科技合作开展“航天北斗”车联网保险项目,已经签了团体车险保单,预计该项目年度保费规模将突破千万。利用航天科技提供的海量实时数据,平安产险将大幅提升评估风险和精准报价的能力。

  平安产险和航天科技秉承“共享销售渠道、共同经营客户、共担风险、共享盈利”的合作理念,在业务和技术层面开展深入合作。在业务层面,双方会向客户提供“保险+车联网设备技术”的组合产品;在技术层面,双方具体合作领域涉及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服务创新和定价模型四大方面。

  3.中国人寿财险

  2015年1月,中国人寿财险海南、天津分公司与车网互联公司在车联网领域开展了全面合作。中国人寿财险将在各个门店直销和推广“乐乘盒子”和相关产品,为购买指定保险产品的客户免费提供“乐乘盒子”。中国人寿财险的保险代理员也会向客户推荐销售“乐乘盒子”。

  中国人寿与车网互联、大广通达共同研发基于“乐乘盒子”的“个人智能金融超级管家系统”。该系统可以采集车主相关数据,建立车主的个人数据模型,进而为车主提供更贴身的定制化、全方位金融保险服务。在具体的车联网保险领域,“个人智能金融超级管家系统”还可以分析“乐乘盒子”所采集的车主驾驶行为数据,包括速度、加速和减速习惯、深夜行车时间和频率、长途驾车的休息间隔和次数等数据,为中国人寿财险的保费定价提供大数据支撑。

  中国车联网保险发展面临的难题

  保险公司和车联网公司对中国车联网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看法上有所不同。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调查中发现,保险公司认为最主要的困难是“车主隐私保护受考验”,高达76%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其次是“产业链各参与方的协调配合”、“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和“需要比较大的前期技术成本投入”,车联网公司则认为最主要的困难是“保险公司需要进行相适配的管理机制调整”,高达61.11%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其次是“车主隐私保护受考验”和“产业链各参与方的协调配合”。

  1.车主隐私保护受考验

  车联网保险业务的全面推行,意味着保险公司大数据时代的真正到来,这对保险公司和车联网公司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大机遇与大挑战。保险公司和车联网公司掌握的将不仅是车主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还包括车主驾驶里程、驾驶路线、车辆状况等更为私密的信息。这对保险公司的车主隐私信息保护提出很大考验。

  在黑客等力量的参与下,过去多次发生网站注册用户信息泄露的事件。如果保险公司发生车主隐私信息泄露的事件,不仅会对企业本身的信誉和经营带来重大损失,也将大大影响整个车联网保险业务在中国的普及进程。

  2.产业链各参与方间的协调配合

  中国的车联网产业链本身就参与方众多,当车联网与车险相结合后,产业链将更为复杂。车联网保险产业链各参与方间能否高效配合,也是影响车联网保险业务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车联网保险产业链各参与方都会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各参与方间就难以高效协作。比如掌握电子总线、行车电脑等汽车核心控制系统的汽车整车制造商,他们拥有对车辆更深度全面的数据。车联网公司一直希望汽车厂商能共享数据或开放数据接口,但汽车厂商出于对汽车安全的考虑,以及希望维护自己在数据资源上的优势,一般不大愿意开放数据。在计算机世界研究院针对车联网公司的调查中发现,55.56%的受访者认为“未来整车厂会向车联网公司开放CAN总线等核心系统数据”。上汽集团信息系统部执行总监张新权表示,“一些涉及到汽车本身安全问题的系统,比如CAN总线、ECU等一些汽车核心控制系统,整车厂都会非常非常的小心,不仅是上汽,任何整车厂都不会开放的,这是整车厂在汽车安全方面的最后一道防火墙。”由此可见,数据共享就是考验产业链各参与方间能否高效协调配合的一个要点。

  此外,由于产业链各参与方所在行业思维习惯、行事习惯的差异,也会影响彼此间的协调配合。例如,从全球范围来看,互联网公司开始纷纷进军车联网领域,与汽车厂商开展合作。汽车这种产品迭代周期比较长,计数单位以年计算。汽车厂商在新品推出前,会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检测,追求方方面面万无一失,以确保车辆安全。而互联网产品的迭代周期很短,最短几周即可推出新品。互联网公司不追求最初推出的产品十分完美,追求的是以最快时间先把产品推出来,后续再不断完善。这种行业背景上的差异性,也造成汽车厂商与互联网公司在合作上面临的难题,前者嫌后者考虑不周全、产品更新太快,后者则嫌前者行动慢,太过保守。

  3.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

  车联网保险为车联网提供了商业模式上的出路——“车联网+保险”,但其本身作为一种全新的车险业务,具体怎么做,也需要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就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实践情况看,车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并不固定。

  车联网保险涉及到的产业链参与方比较多,主要有车险公司、汽车制造商、车载终端硬件提供商、车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网络提供商等。在英国,车联网保险产业链由网络提供商,即电信运营商来主导。各个保险公司需要跟电信运营商谈具体的合作方案,开展车联网保险业务。在美国,主要是保险公司整合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通过与车联网服务提供商、车载终端硬件提供商和网络提供商等各方资源合作,主推车联网保险服务。

  对于参与方众多的车联网保险商业模式,面临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怎么赚钱、赚来的钱怎么分、相关成本由谁承担。来自车主的保费收入是整个车联网保险产业链的收入来源,保险公司怎么与合作方分配收益还需要探索。车联网保险服务在正式推出的初期,拥有多大的市场认可度和保费收入并不确定,可以说还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但可以确定的是会有很大的成本投入。那么成本投入如何在各合作方身上分配,也是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例如,对于车联网车载终端的硬件费用、数据上传的流量费用由用户买单,还是车联网公司、保险公司垫付,这都是比较实际的问题。

  4.保险公司需要进行相适配的管理机制调整

  一种创新型业务的推出不仅需要新的技术,往往还需要企业进行相适配的管理机制调整。车联网保险对车险公司传统的销售、精算和理赔方式都带来了全新的改变,需要对相关部门进行具体职能和利益的调整。例如,按车险公司原有的管理模式则可能出现以下情况,销售部门希望车联网保险能大幅降低保单定价,以便于争取更多保单,而风控理赔部门则希望车联网保险价格不能太低,以覆盖一些难以预料的额外理赔成本。面对公司内部对车联网保险价格的争论,以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车联网保险定价能否真正做到科学,不仅是对精算部门的考验,也是对保险公司整个管理机制的挑战。

  5.需要比较大的前期技术成本投入

  车险公司推行车联网保险服务,在实现新收入和成本节约之前,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成本。对车辆驾驶行为情况的大数据监测和挖掘是车联网保险业务的核心基础。然而对行车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技术成本。

  目前保险公司对车主行车信息的采集主要通过后装设备来完成,后装设备通过插在OBD接口、点烟器等插口上实现对车辆相关数据的采集。这些后装设备本身就会带来比较大的硬件成本。此外,后装设备还需要实现一些技术上的改进,比如与车辆的“捆绑”技术、提高对车辆的适配率。车辆“捆绑”技术可以避免车主对后装设备的随意插拔,不然可能会出现车主在不良驾驶行为发生前,主动拔下后装设备,事后再插上的情况,甚至可能插在其他车辆上。能否准确预警后装设备在车辆上的恶意插拔是车联网保险的重要前提,否则获得的数据将不具备完整性与科学性。

  如果保险公司要监测车辆每天的驾驶行为,面对百万级数量的汽车,那么采集来的将是难以想象的海量数据,这就需要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存储平台。为此,保险公司需要自购服务器组建大数据平台,或者与大数据公司合作,使用他们的数据平台,无论何种方式都会是一笔不菲的投入。

  除了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对保险公司而言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车联网终端上传到大数据存储平台的数据基本是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不具备直接使用价值。保险公司如果需要明确得出某位车主出险可能性的大小,就需要建立复杂的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对多项指标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车辆驾驶行为的数据沙滩中“淘”出金子来。

  6.车险用户的市场接受度存在考验

  车联网保险业务创新的关键是广大车主能够接受,否则无论产业链参与方采用何种合作模式,都没有意义。对商用车运营机构来说,由于车联网保险可以加强对车辆的监控和管理,在市场接受度上存在的困难不大。然而对广大私家车用户来说,由于车联网保险涉及到对车辆驾驶行为等一些隐私信息的采集,他们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车联网保险服务的接受度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够为他们提供多大的保费优惠。不过相比中老年群体,在社交网络时代长大的80后、90后年轻群体对个人隐私的态度更为开放,预计他们对车联网保险的抵触情绪会低一些。此外,如果车联网保险涉及到的硬件成本、流量花费需要车主承担,那么也将大大影响车险用户的市场接受度。

  中国车主对车联网保险还缺乏了解。从常识来看,人们接受一个事物的前提是先了解它,根据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中国大部分车主还不大了解车联网保险。表示“完全不了解”和“不大了解”的受访者占了71%,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受访者仅占14.64%。

  车主、保险公司和车联网公司在驾驶行为数据采集对象上存在态度差异,这有可能影响车主对车联网保险的市场接受度。以“驾驶习惯”这一采集对象为例,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保险公司与车联网公司的调查中询问“考虑到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您认为在中国开展车联网保险可采集车主哪些方面的用车数据?”,来自保险公司的受访者中高达92%的人选择“驾驶习惯”,车联网公司受访者选择“驾驶习惯”的占比则为88.9%。当向车主询问“您可以接受保险公司通过技术手段采集您的哪些驾驶信息?”,仅有48.8%的受访者选择“驾驶习惯”,从中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车联网公司、保险公司认为对一些驾驶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很有必要,而且用户也会接受,但实际情况上用户的接受度远低于保险公司和车联网公司的单方意愿。

  7、网络安全隐患

  车联网保险业务建立在车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现在人们提到网络安全隐患,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电脑、手机,主要是信息安全。然而在车联网普及的时代,除了电脑和手机,人们还会想到自己的汽车,而且网络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已不仅仅是信息安全,而是人身安全。如何最大程度降低网络安全隐患,是车联网保险产业链相关公司需要面临的难题。

  车联网发展的终极方向是实现整车联网,整辆车都将成为网络中的一个参与者和节点。目前国内外主流车联网公司对汽车都奉行“只监不控”的原则,即只远程监测车辆的各种数据,但并不远程控制车辆。然而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之徒而言,他们则有可能利用车联网对车辆进行远程非法监测和控制。

  在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侵入车辆的轮胎压力传感器,篡改其发送给汽车的信息,让车主以为车辆的一个轮子没气了。此外,在国外组织的一些黑客比赛中,黑客已经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远程控制,比如打开天窗和车门、刹车等。如果一辆车在高速行驶中,由于黑客入侵,车门突然打开或急刹车,车主将陷入重大危机。

  8.政策监管风险

  车联网保险意味着保险公司推出的车险产品,将由标准化转向个性化。车联网保险需要创新,但创新出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能否通过行业监管部门的审核,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车联网保险远不只是一项新的技术应用,还会带来产业链分工、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变革,牵涉面比较广,能够产生的潜在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比较大,这对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监控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挑战。如果保险公司投入很多资源研发出的车联网保险产品不能通过审核,或是审核时间比较长,这可能或降低保险公司推进车联网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如果审核不够全面和科学,那么车联网保险产品进入大规模的商业运营阶段后,则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中国发展车联网保险的策略建议

  能否配合好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的节奏,对中国车联网保险发展意义重大。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向来自保险公司和车联网公司的受访者询问“您认为加快中国车联网保险业务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有哪些?”,高达76%的保险公司受访者选择“配合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的节奏”,车联网保险公司受访者中则有61.11%的受访者选择该项。

  1.制定科学的行业标准

  建立行业标准不仅有利于推动一个行业健康长远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和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赢得主导权。我国应该建立车联网、车联网保险的行业标准。

  我国有上千家车联网企业,但缺少行业标准,鱼龙混杂。如果车联网行业标准不确定,那么我国车联网保险的行业标准也很难确定。如报告前文所述,车联网保险在实践过程中会带来车主隐私泄露、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也会面临行业政策监管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建立科学的行业标准则有利于在根本上规范车联网保险业务,最大程度规避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为政策监管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参考标准。这些都有利于推动车联网保险在中国的落地和长远发展。

  制定行业标准也有利于建立中国在车联网领域的先发优势,为中国的汽车厂商、车联网公司提供快速发展的政策契机。我国在3G、4G等通信领域建立了自主的行业标准,大大推动了我国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发展。如果我国建立车联网行业标准,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必须符合标准要求,不仅有利于赢得我国在车联网行业中的主导权,也有利于推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2.配合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的节奏

  推动中国车联网保险商业运营的一大前提是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所以车联网保险业务的探索与实践必须要配合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的节奏,走的太慢或太快都不行,二者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

  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是推进车联网保险的契机,但不能把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完全等同于车联网保险。车险改革涉及面广,监管部门在改革节奏上会在稳中前进。就其他国家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来看,车险改革都是一个长期过程,例如韩国就用了8年时间。

  保监会《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根据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和保险市场成熟程度,逐步扩大财产保险公司商业车险费率厘定自主权,最终形成高度市场化的商业车险费率形成机制”。这条意见为保险公司如何把握车联网保险探索实践的节奏提供了方向。“逐步”意味着车联网保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车联网保险个性化很强,属于高度市场化的费率形成机制,这是商业车险改革的最终方向,但需要“逐步”实现。“根据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则意味保险公司在车联网保险上的探索实践反过来也会影响监管部门改革的节奏。如果车联网保险在探索过程中产生了比较好的市场反应与社会效果,那么监管部门则可能会加快改革的步伐,反之则可能放缓。

  3.提升车主服务体验

  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是发展车联网保险业务的前提,而能否获得用户和市场的认可,则决定了车联网保险能否在中国真正落地生根。车联网保险给普通车主带来的直接益处是更为优惠的价格和更丰富、更贴心的增值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车联网保险大大拉近了保险公司和客户的距离,这对保险公司是件好事,但也对保险公司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提出了考验。

  价格是广大车主对车联网保险服务最看重、最敏感的因素。能否让用户感受到保费价格制定的科学合理,是提供车主服务体验的关键。这不仅要求保险公司要能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车主风险性评估系统和费率厘定机制,还要能通过简洁、通俗的方式让客户理解和认可。如果一个车主比较了自己和邻居的保费价格,感觉他俩的驾驶水平差不多,但自己交的保费却比邻居高很多,就会质疑车联网保险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这时候就需要保险公司向用户解释,车联网保险保费价格的确定不仅和车主的驾驶水平相关,还要综合考虑其他许多因素。如果保险公司制定价格的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无疑会给客户带来更不好的服务体验。除了保费价格的制定,车主还会通过最新的技术交互手段(例如手机APP)向保险公司提出新的服务需求,这需要保险公司能迅速反应、提供相应的服务。

  4、完善行业监管政策

  车联网保险的业务探索涉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因素,比如对车主驾驶行为的监测。怎样采集信息、采集哪些信息、怎样进行信息保护不仅是保险公司需要考虑的事情,还需要行业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一些原则性的东西。

  一些欧美国家对个人隐私信息出台了比较严格的保护法律,这对车联网保险业务的实践也起到了很大的监管作用。例如,从技术上来说,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可以通过车载设备采集每个车主开车过程中打电话的时间长短与频率。开车打电话作为一种不好的驾驶行为确实与车主的风险性相关联,但这些公司却没这么做,因为法律不允许。在中国,车联网保险未来也会面临这些问题,保险公司可以采集车主哪些信息,不可以采集哪些信息,建议相关监管部门能有一些原则性的规范。否则各保险公司间迫于竞争压力,在数据采集上可能会产生无序状态,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行业和广大用户。

  除了对车主信息采集进行规范外,监管部门还应该对车联网保险的费率制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一些原则性的规范,避免过高和过低。结合国内外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来看,改革初期很容易出现各保险公司联手提升价格或大打价格战的极端情况。

  5、建立共赢的商业模式

  从长远来看,一个产业持久健康的发展一定要建立在共赢的商业模式之上。简言之,产业链各参与方一定要“有利可图”。车联网保险本身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产品创新,伴随而来的也是商业模式创新。从某种程度上看,车联网是互联网在汽车领域的延伸。互联网在商业模式上不仅是多样的,也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很难明确说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车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也将具备这一特点,从横向上来说,它一定是多样的,从纵向上来说,它一定是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

  尽管车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将变得更为多样化,并不断变化,但从当下的产业发展情况而言,它也有着简单清晰的商业模式。保险公司通过开展车联网保险业务,获得了利润提升。技术公司为保险公司提供硬件支持、数据采集分析等服务,可以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得收入,但向普通车主提供的硬件和服务要免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多是建立在庞大的用户规模上,车联网厂商过去缺少车联网保险之类的刚需服务,用户规模不大,但车联网保险将大大改善这一局面。技术公司通过车联网保险业务提升了自身终端产品在市场上的覆盖率,这本身也有助于他们进行其他方向的业务探索,例如为二手车交易提供车况数据服务。这一商业模式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实践过程中还会比较困难,因为它需要各参与方获得的收入要能覆盖掉其成本,实现可观的利润,而这一切还需要市场的检测,具有不确定性。

  6.搭建先进的技术系统

  对车辆驾驶行为进行精准高效的大数据分析是车联网保险业务的基础,搭建先进的技术系统尤为重要。车联网保险的技术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车载硬件终端、APP软件和云平台。车载终端对车辆基础数据进行精准采集和上传,云平台主要负责大数据处理分析,这两部分是车联网保险技术系统的基石。

  车载终端作为采集车辆数据的“触角”,要提高对车辆的适配率和稳定性,要便于安装,不必对车辆破线和改装。车载终端要能实现即插即用,但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用户选择性安装的问题,比如车主在驶入危险路段或开始危险驾驶行为前可能会拔下设备,造成信息缺失。与车辆深度结合是车载终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也对车载终端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事关行车安全,车载终端也必须遵循汽车产业一切的设计规范、标准和管理要求,不能影响车辆本身的正常运行。

  车载终端还需要解决数据采集的速度和稳定性问题。对处于高速行驶状态的汽车,一秒之内可以发生很多事情,车载终端对车辆数据的采集和传送频次要是毫秒级的,而目前市场上很多OBD终端的监测频次还是分钟级。此外在通信信号不好的环境中也要保证数据的传送和存储,这对车载终端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云平台是数据存储和分析的技术环节。保险公司可以自建,或与车联网公司合作共建平台,也可以将数据存储和分析完全委托给车联网公司,利用它们的平台。考虑到未来大数据资源将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保险公司还是要建立自主可控的数据平台,避免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此外,保险公司还要把信息技术发展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在核心技术上完全依赖合作方。

  “保险公司和车联网公司共同建设运营”是最受认可的车联网保险技术平台建设运营模式。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向来自保险公司与车联网公司的受访者询问“您认为车联网保险运营技术平台应该采取的建设运营模式是什么?”,高达80%的保险公司受访者选择“保险公司和车联网公司共同建设运营”,61.11%的车联网公司受访者选择该项,远高于其他选项。

  7、提高数据分析水平

  车联网保险意味着要对每个车主驾驶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了解客户、识别风险与制定价格。这对保险公司的数据分析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过去车险产品保费价格的制定是面对一个个群体,而车联网保险面对的是一个个人,需要量身定制。

  过去保险公司主要在精算公司的协助下确定车险保费,而车联网保险保费价格的制定还需要加入车联网公司、甚至是汽车厂商的力量。对保险公司而言,每个车主最重要的数据就是其出险几率的大小,然而出险几率这一数据不是直接能采集出来的,需要采集和分析多种数据。与车辆出险几率相关的数据有多种,比如驾驶里程、驾驶时间、车辆行驶轨迹和驾驶习惯(例如车速、油耗、急停、急转等)。从这些数据中科学得出车主出险可能性的大小需要考虑各种情况,建立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数据分析模型。

  保险公司在算法和分析模型的制定上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车主A平时开车比较快,保险公司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出险可能性就比平时开车比较慢的车主B大,更不能以此为依据就向车主B收取更多保费。因为实际情况可能是车主A是个驾驶水平高、驾驶习惯好的老司机,而且平时多在车少人少、秩序良好的路段行驶,所以车开的比较快,而车主B是个刚学会开车的生手,不敢开快,而且多在人多车多、秩序较乱的路段行驶,所以车速一般比较慢。综合来看,虽然平时开车速度比较慢,但车主B的出险几率更高。保险公司在车联网保险业务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修正和优化现有的算法与模型。

  相关研究

  美国StateFarm公司:与车联网厂商合作的成功模式

  国外UBI模式最领先的保险公司是美国的State Farm。State Farm是美国最大的互助保险公司,全美超过五分之一的汽车都在State Farm投保。该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种类比较多,包括车险、人寿保险、医疗保险等,2013年实现保费收入346.2亿美元。

  State Farm的DSS模式核心是用首次加入减免保费吸引用户、后续有条件减免保费留住用户。公司通过和车联网厂商Hughes合作,根据汽车内置TSP(Onstar或SYNC)或外置In-Drive(OBD设备)获取数据。车主首次进入DSS可以获得5%的保费减免;后续每隔一段时间,公司将根据车主驾驶数据重新评估驾驶行为,并调整保费水平,最高可为车主减免50%。此外,为了让没有内置Onstar或SYNC的车主加入DSS,StateFarm采用了第一年免费提供In-Drive的方式吸引车主。

  根据该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在UBI模式推开后,2012年公司赔付率相较2011年降低了5%,并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基于车主驾驶行为的差别定价对保险公司成本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险公司充分管控风险、降低成本。

  (作者:光大证券研究所 姜国平 范佳)

  相关研究

  美国Progressive公司 UBI产品逐渐成熟,驱动股价一路上涨

  美国Progressive保险公司(前进保险)是美国第四大汽车保险公司,成立于1965年。其成立以来就一直是美国汽车保险行业的一股创新力量,在美国最早引入UBI保险模式,是UBI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创新的UBI模式获得资本市场高度认可。Progressive公司于2009年引入UBI保险模式后,获得资本市场较高预期,股价一路上扬。尤其是2013年首度实现盈利,证明了UBI模式的优越性后,股价更是加速上涨。

  Progressive的独立主导型UBI模式。Progressive的UBI定价、理赔及相关数据搜集均由保险公司自己完成。车主在Progressive购买车险,可以选择购买并安装车载信息终端Snapshot。它会自动记载车主驾驶时间,驾驶习惯,包括急刹车等一系列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Progressive自建的系统平台,平台会根据这些信息给车主打分并给予折扣优惠。Progressive拥有自己的定价模型,数据处理与管理系统。目前,Progressive正在测试使用APP通过智能手机来搜集汽车数据,未来可能直接通过连接OEM进行数据读取,从而替代目前的Snapshot。

  UBI保费收入大幅上升,成为个人车险核心业务。Progressive保险于2009年通过MyRate项目引入UBI保险。经过前期的布局与推广,2011年开始实现保费收入大规模的上涨。2012年,UBI保费收入突破10亿美元,占当年个人车险业务收入(146亿美元)的6.8%;2013年,已实现UBI保费收入超过20亿美元,占当年个人车险业务收入的13%,实现100%的增长。预期未来的渗透率将延续这种上升势头。

  UBI承保费用率逐步降低,推动公司盈利能力增强。UBI项目能有效降低承保成本,随着规模效应凸显,公司个人车险业务承保费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UBI项目首度实现盈利,公司净利润增长率也相应转负为正。

  (作者:兴业证券 李明杰 许炎)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出品 报告主笔/陈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