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的舞伎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传统文化,舞伎,卖花女
  • 发布时间:2015-06-09 16:33

  我深信周防正行是真心热爱大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为它的失落而深感焦虑,然而,艺术和宣传终究是两码事,奉命之作往往言不由衷,饶是伟大的艺术家也逃不出这个定律。

  我在搜索日本新电影时,看到周防正行这个名字的。惊讶得地下巴都快脱臼了。这不正是我最喜爱的日本导演吗?上次看他的新作还是2006年呢。掐指一算,8年都过去了啊!这个家伙真是沉得住气啊!新作《窈窕舞伎》听上去就很吸引人,于是赶紧去论坛找种子,下载的空隙,我也没闲着,百度了一下关于这部电影的幕后八卦。周防正行说,他早在1992年拍摄《五个相扑少年》之后就一直在构想这部电影。影片的女主角春子的人选更是经过800人的试镜选拔,最终确定在2011年“东宝灰姑娘”评选中获得了评委特别奖的上白石萌音。

  凭我多年的观影经验,像这种出招很慢的导演,一旦有作品问世,那一定是他内心又有了新的东西需要跟大家分享,况且这个故事在他内心构建了十多年了。一定错不了。我就是怀着这种坚定的期待去看《窈窕舞伎》的,看了一半,内心的火焰已经熄灭得差不多了。事实上,在观看前15分钟时,已经开始狐疑,甚至按下暂停键去重新搜索这部电影的资料——我严重怀疑可能是我搞错了,或者还有另一个叫“周防正行”的重名者。毕竟,我是如此信赖周防正行,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看过,只有喜欢、很喜欢和最喜欢之分。这么一个从未失手的导演,怎么能如此晚节不保,拍出如此乏味沉闷又漏洞百出的作品呢?

  古城京都,曾经引以为傲的艺伎、舞伎行业则日落西山。在下八轩的花街,由小岛千春经营的万寿乐迎来了意外的访客。对方是操着一口鹿儿岛和津轻地区混合方言的乡下女孩西乡春子,她一直关注万寿乐的舞伎百春的博客,因此希望也能走上舞伎之路。条件差距太大的春子遭到千春的拒绝,不过号称语言学教授的京野法嗣则决意将春子训练成合格的舞伎。在此之后,春子展开了口音、舞蹈、礼仪等方面的严苛特训。在众人的帮助之下,小女孩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舞伎。

  这本该是一部特定文化传承主题下,关乎梦想和爱情交织成长的励志电影(这也是周防正行最擅长的题材),但被周防正行拍成了一部关于京都方言和歌舞伎文化的城市宣传片,不仅如此,春子蜕变的过程寡然无味,几乎就是一部平铺直述的“舞伎养成指南”。

  自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皮格马利翁”后,后世一直不断拓展这个故事的内涵,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写有长篇诗集《变形记》,萧伯纳在这个版本上写就了喜剧《匹克梅梁》,又名《卖花女》,英国和好莱坞则炮制了两版电影《卖花女郎》和《窈窕淑女》,不管形式如何千变万化,但有一个主题宗旨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纠葛,无论是创造、占有、反抗乃至毁灭,他们的命运是相依相存、夹杂一体、不可分割的,这样的戏剧张力才足够劲道,也才让观众如痴如狂,唏嘘不已。

  周防正行试图颠覆这个模式,用春子受到艺伎茶坊的众人照顾来抵消教授的独立打造,但这个模式在拙劣沉闷的剧情表现下证明是完全不可靠的,试问,如果没有男女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摩擦,如何两者造就火花?因此银幕上春子和教授间的感情被导演收敛得平淡如水,表面契合了东方文化的气质,殊不知却严重破坏了这个特定主题应该具有的爆发力,哪怕是压抑后的爆发。电影从头到尾,都没看到春子对自己的命运和抉择,内心有过一丝挣扎、彷徨和怀疑;教授则高大上地讲着大道理,也没有将春子占为己有、不容他人染指的自私心理。整个“调教过程”更类似于高中老师讲政治课般的说教,情节设置和情感表达更是欠缺,唯用带着喜剧性质的歌舞来展现,流于表面,更别说隐藏在“皮格马利翁”传说核心下的女性主义思辨和创造者与被创造者之间的二元关系。当年萧翁写这个剧本,用意之深,影响之泛,甚至可以引申到克隆人的道德伦理之争,这足以证明了周防正行只是把本片借用一个噱头来拍成一个命题作文,而不是一部有思辨性的优秀电影。

  说“命题作品”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日本社会为提振经济,热衷于输出日式文化和吸引外国人赴日旅游。凭借其优良的自然景观与人文传统,各种相应的影视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去年富士台曾推出一部叫做《鸭去京都》的电视剧,描写在外地打拼的白领回到京都继承家族旅馆的故事,情节暂且不说,透过剧中人物温柔的姿态和柔美的京都腔,便已很好地宣传了日本的服务精神和京都的曼妙风情。类似的电影也很多,例如《县厅招待课》之于高知、《向阳处的她》之于湘南,借助青春、纯爱、治愈等日影喜闻乐见的形式,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我深信周防正行是真心热爱大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为它的失落而深感焦虑,然而,艺术和宣传终究是两码事,奉命之作往往言不由衷,饶是伟大的艺术家也逃不出这个定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