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大脑肥胖症吗

  现代人每天的工作或生活都无法离开电脑或手机,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当下这个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电脑控和手机控。如果你是电脑或手机控,需要提醒你的是,在你每天接受大量信息的时候,是否发现自己有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如果有,你很可能患上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大脑肥胖症,又称注意力匮乏症。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天的工作非常忙碌但效率并不高,又找不到具体原因,不妨对照看看,这三种现象你是否存在。

  1.一天工作当中将近有1/3的时间不知道在做什么;

  2.明明知道手头上的工作很多,但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先浏览网页;

  3.虽然内心知道,要先完成工作,但还是忍不住要拿起鼠标点击。一阵浏览下来,时间浪费了不说,自己会感到茫然无措、注意力分散,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具体说,面对工作,突然会感觉到茫然无措;生活、工作中,发觉自己已逐渐不适应与人面对面交谈;好像得了健忘症;不能专心做一件事。

  专家表示,这些都是因为注意力匮乏症导致的,注意力匮乏又称为大脑肥胖症,属于一种大脑认知上的“流行病”。

  网络依赖是主因

  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社会,最让科学家忧虑的是,人们在获得信息的速度和广度时,也在同时失去一些意义深远的东西,比如深度思考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独处的能力、不被刺激的能力等。

  很多年轻人表面看起来信息储备量大,反应迅速。实际上,他们的大脑正在“发胖”,认知功能正在慢慢消退。如果我们的大脑长期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就无法认真仔细地工作。现在的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或者学习,变得浮躁,这或许跟大脑“发福”有关。

  一心多用危害大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上可以捕捉大量的信息,所以不管手里的工作多么紧张,总会有一些刺激、有趣的信息来分散人们的注意力。现在很多年轻人每天大量地浏览网站和微博,认为这样能够获得很多信息,但事实上,那些大量的、过于繁琐的信息片段只会让我们注意力分散,而在知识储备上也只是流于表面。

  事实上,一心多用并不是多项任务同时进行,而是大脑不断地在不同任务间转换频道。转换的频率越高,脑力被消耗得越多,人的注意力也就越匮乏。这也是大脑肥胖症的表现特征之一。

  心理学家说,一心多用就像打网球时用2个球,你以为自己同时在做两件事情,其实只是在两个任务之间快速切换,每切换一次就浪费一点时间和效率。切换的频率越高,脑力消耗得越多,人的注意力也就越匮乏。这就是为什么职场很多人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并不多,但一天下来却已心力交瘁的主要原因。

  肥胖大脑如何减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个游戏: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点,然后尽可能长久地盯着它看。詹姆斯认为,人的大脑无法长久地聚焦在一个点,或者任何一个不动的物体上,哪怕只有几秒钟。因为它如此渴望变化、惊喜以及对无知的探险。它会不断寻找新的角度来聚焦这个点:形状的差异、与纸的关系、喻义上的想象,比如它像不像一只眼睛或苍蝇?从某种角度而言,大脑对信息的渴求,与对性、美食、海洛因没什么区别。这些寻求刺激的欲望是由大脑的神经传递素多巴胺控制的。它能产生非常强烈的冲动,使我们不顾痛楚或疼痛也要满足自己猎奇求新的欲望。

  正因为大脑对于信息的渴求异常强烈,互联网中各种各样新鲜、刺激的信息才会充斥着我们的大脑。中国有句古话:“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想要给大脑“减肥”,就得从减少信息刺激开始。

  适时打个小盹儿在头脑混乱,或者一时想不起自己要做什么时,不如打个小盹儿。职场白领可以趴在办公桌上休息10~30分钟。打盹儿对大脑的刷新程度相当于给电脑重启。如果有条件的话,小睡60分钟则是更理想的状态。

  放下鼠标,做运动很多年轻人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超过了11个小时,但同时又有很多人在结束一天时感叹:一天过去了,竟什么也没有做。因此,某种情况下,一天中留在电脑前的时间跟工作效率并没有太大关系。

  得空放下鼠标,到走廊里做做运动,或者走到绿色植物前放松一下眼睛,可以有效地刷新大脑,给大脑“减肥”。

  使用计时器扭动计时器,将时间定格在30分钟处。当计时器在嘀嗒响动时,不要做除了工作以外的任何事。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减少“走神”的频率,增加每次只做一件事的专注度。计时器的嘀嗒声有些吵,因此它更适合SOHO(自由职业者)一族。

  制定“技术免疫日”制作一份“技术免疫日”的表格,在表格里填上适合自己的内容。以某公司员工小宋制定的表格为例:周一无邮日(不发邮件);周二无网日(不登录QQ、MSN和网站);周三无短信日(不发短信,如需短信回复,则电话回复);周四无微信日;周日无手机日(只接不打)。

  在“技术免疫日”里,人们的大脑处于“减负”状态,精力和注意力就会提高,工作效率也会相应有所改观。

  汇编|秦改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