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做行业的过路人

  又到了栀子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新一年的毕业季,多少高考生和大学生还未曾完全褪去昨日的懵懂,就不知不觉地走向离别的路口。无论是带着些许火拼的冲劲憧憬大学生活的高考生,还是怀着些许忐忑的心情寻找未来方向的大学毕业生,这其中无数的人即将走进纺织服装类院校,又有无数毕业生即将步入纺织服装行业工作。

  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分布地域广泛、就业人口众多、涉及门类复杂、大学生所占比例稀少的行业,全国各地的纺织服装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很高水平。以东华大学为例,2014年,其纺织学院和服装学院毕业生共1211人,就业率分别为96.39%和93.86%。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如此高的就业率,也再一次验证了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纺织服装行业所拥有的持久生命力。

  众所周知,纺织服装行业属于传统行业,近年来,由于社会上对纺织服装相关专业存在一误解,故将其归类于“冷门”专业。然而在各大招聘会上,这些所谓的“冷门”专业,由于人才少,反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稀缺、高待遇的“热门”专业。

  相比于长三角地区,新疆对纺织人才的渴求则更加明显。据悉,新疆自治区现有纺织产业就业人员约20万人,目前,其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都还存在较大需求。作为全疆高校唯一的纺织培训基地,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郭江就表示,目前,在自治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背景下,学院通过订单、定向培训所培养的纺织服装类专业学生,在大二、大三时就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就业率达100%,可见纺织服装人才正成为稀缺人才。

  就业率固然重要,但唯有就业质量才是保证人才可持续的根本。我们发现,近年来,虽然纺织服装类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跳槽频繁。就像东华大学的一位老师所说,有时候,推荐一个学生给熟悉的企业,企业精心栽培,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对其培训,还未见“收成”可能学生就辞职了。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屡见不鲜。

  其实,学校不仅要在专业上保证毕业生的“出厂质量”,还要在人生规划、工作态度和社会责任等等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规划指导。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一份《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对一些专业的就业率作了分析。最值得关注的是,该报告最后还给出了就业的绿牌、黄牌以及红牌专业,尽管似乎让人有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但是,细细品味,却是五味杂陈。

  最近,刚高考完的考生们就要选择自己的专业,而很有可能大多数人对自己即将要学什么专业是无概念的,他们主要依靠家长指导、市场上的热门专业,甚至是口口相传而去选择。

  不得不指出的是,这种引导显然太过随机。实际上,这种引导应该是在小学就让学生们知道各行业的相关信息,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想要做什么职业,并在后期结合自己的特长,逐渐形成职业选择的概念。在美国很多州,小学一年级学校里就会发放一种职业规划的小册子,学生们可以了解更多各种职业的信息,从小思考。当然,也会有人说,我国国情不同,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机会无处不在,选了什么专业也可能会从事另一行。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自己不喜欢或是将来不会从事的专业上浪费四年的时间,对社会、对个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解铃还须系铃人,纺织服装类专业学生也要在选择专业时保持理智,毕业后更是要以一份热爱和激情投入到这个行业中,不要只做行业过路人,而要扎根行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纺织人,在行业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刊记者_牛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