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瑞信18只新基牛市热卖 用实力说话 10年规模增长64倍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工银瑞信,基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3 11:52
近一年来,工银瑞信发行了18只新基金,合计首募规模515.74亿元;近10年来,公司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率超过64倍,远高于行业同期平均水平。这些都与公司独到的投研理念和优良的支撑平台密切相关。
尽管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瑞信”)在自己成立的第十个年头显得非常低调,但来自方方面面的数据总是要将其推向闪光灯下。
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以下简称“区间”)成立的新基金进行的统计显示,工银瑞信区间成立了18只新基金,合计首募规模515.74亿元。无论是新基金数量还是合计首募规模都位列《投资者报》“大牛市热卖的基金排行榜”前三。值得一提的是,工银瑞信自2005年成立以来至2014年末,公司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增长率超过640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9%,高于银行系同期45%的增长率,也大幅高于同期行业29%的平均增幅。
“工银瑞信是同类基金公司里发展最快、综合绩效表现最好的公司。投资基金,常识之一,就是要了解公司。如果一家公司旗下基金产品种类丰富,且多有绩效表现良好的产品,那么,关注这样的公司,就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事半功倍’之效。关注工银瑞信,关注它旗下的各类基金,就是如此。”业内权威专家、济安金信副总经理王群航近期对工银瑞信的评价一语中的。
业绩是最好的营销工具 10个月热卖18只新基
10个月时间,18只新基金热卖,如果再扣除节假日因素,基本上平均每月是2只基金的节奏。
根据济安金信2014年度基金公司市场营销能力排行榜,工银瑞信位列前列。王群航认为,“业绩是最好的营销工具,以工银瑞信为例,背靠着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2013年,股市行情不好,他们的货币基金业绩领先;2014年,股市行情走好了,他们又有股票基金业绩领先。有了这样连续的、出彩的业绩垫底,工商银行大力推销自己旗下公司的基金,理直又气壮。”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6月12日,工银瑞信2015年共募集了12只基金,其中10只是股票型基金,2只为混合型基金。从募集时间来看,工银互联网加股票基金募集时间仅1天,募集规模超过190亿;工银总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募集时间为3天,募集规模亦达到83.2亿。
从权益类业绩来看,截至6月12日,工银瑞信旗下成立满一年的11只主动偏股型基金最近一年净值增长率均超过120%,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174.11%,其中工银信息产业、工银主题策略近一年回报高达277%和214%,在全部636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名和第20名。此外,10只运作时间不满1年的次新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76.10%,其中2014年下半年成立的4只股票型基金(高端制造、研究精选、医疗保健、创新动力)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均超过110%,工银医疗保健2014年11月成立以来收益率已超过150%。
良好的业绩效应带来了权益类规模的快速增长。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工银瑞信2015年一季度末权益类基金(剔除链接基金)规模达到804亿元,较去年底增长将近一倍,从行业第21位跃居第8,其中主动权益类规模达707亿元,高居行业第5位。
用实力说话 10年规模增长64倍
2015年6月,是工银瑞信成立的第十个完整年头。
十年前,媒体和业界以“狼来了”来比喻银行系基金的诞生,股东所拥有的巨大行销优势,成为银行系“狼性”的代表符。
十年过去了,工银瑞信以股债双优的投资能力,给出了不同的实力答案。拼爹更拼实力,成为工银瑞信十年成就的最佳诠释。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末,工银瑞信资产管理总规模达5908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541亿元,养老金规模达388亿元,专户规模890亿元,均位居行业前三。值得一提的是,十年来工银瑞信取得了股债双优的佳绩,旗下各基金累计实现收益549亿元,累计分红达180亿元,在同时期成立的8家公司中均位列第一。
事实上,除了业绩和行销优势以外,工银瑞信跨越式发展的原因还在于其锐意进取的创新能力,成立十年来,公司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变革、投研和销售体系变革等,软实力不断增强。
如产品布局和创新方面,工银瑞信公司不断紧跟政策和市场趋势热点,围绕客户需求开展产品创新,适时推出契合市场热点和公司优势的产品。公司建立以“投研驱动、产品配送、销售落实”的产品研发决策流程,加强市场研判和客户需求分析,根据投研部门对未来市场变化的判断,通过“投研-产品-销售”联席会决策方式,高效决策产品布局与发行节奏,取得了业绩和规模增长的双赢效应。
对此,民生证券分析师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在风格快速转换的2014年,工银瑞信旗下的工银金融地产基金和工银信息产业囊括偏股基金净值涨幅榜前三席的两席。基金公司在蓝筹和成长两种风格中均有布局,并且取得靓丽业绩,这体现了基金公司的格局、眼光以及科学有效的投研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在规模上能走到行业最顶端的公司,一定是那些拥有巨大行销优势的公司。具备行销优势的基金公司有很多家,但业绩和创新方面领先的公司将会独占鳌头。从这一点看,面对不断加速发展的大资管市场这片广阔“蓝海”,工银瑞信这只已经在行业排名第三的“巨鲸”潜力不可限量。
《投资者报》记者罗 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