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成为“镀金”新秀场

  • 来源:收藏拍卖
  • 关键字:威尼斯,艺术家,镀金
  • 发布时间:2015-06-30 16:05

  中国艺术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扎堆,引发了热议。一位威尼斯双年展的常客曾向媒体透露,无论在哪个角落、任何一个现场,都能看到中国艺术家或者画廊老板、策展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国家馆门口的上十种免费发放的刊物中,几乎每一种的显著位置都是中国展览的广告。

  有“当代艺术界奥林匹克”之称的威尼斯双年展已连续举办了120年,是艺术家们竞相问鼎的神坛。从1993年奥利瓦邀请十三位中国艺术家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就开始努力寻求世界认同,直到2003年正式成立中国馆,再到如今扎堆的各类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似乎已经融入这个国际化的平台。而令业界担忧的是,功利性诉求成为中国艺术家参展的主要目的。

  艺术神坛也是名利场,参展艺术家在实现艺术理想的同时也在追逐威尼斯双年展上开出的名利之花。威尼斯双年展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艺术家市场排名的依据,如1999年蔡国强获得该展的“金狮奖”,一夕引起全球性的中国当代艺术热潮。对2000年后逐渐兴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来说,威尼斯双年展对中国市场的变迁有着关键作用,因此大陆艺术家至今仍趋之若鹜。意大利籍的策展人大卫·加蒂罗曾经对媒体表示,威尼斯双年展为中国收藏家带来的价值特别大,因此很多中国艺术家不介意场馆或展览的知名度,只要号称自己的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作品就能卖出好价钱。

  早在2013年,中国艺术家扎堆去威尼斯,舆论就有“镀金”、“赶集”之说,今年的肯尼亚馆事件更是将中国艺术家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被承认的国家展

  今年第二次参展的肯尼亚国家馆,参展作品却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被策划的8位参展艺术家中中国艺术家占6位,肯尼亚艺术界反对声不断,一位肯尼亚艺术家Michael Soi还用《中国爱非洲》等系列嘲讽漫画来发声抗议。而后,肯尼亚政府正式宣布不承认这一展览。

  事实上,2013年首次参展时,肯尼亚国家馆的作品也大多数来自中国。对于中国艺术家在肯尼亚国家馆参展的行为,网上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不少业内人士直言,中国的“土豪艺术家”花钱买断肯尼亚国家馆,断送肯尼亚艺术家参赛资格以求得自己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的“入场券”,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回国后身价“水涨船高”。

  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邹明曾对媒体表示,“之所以在业内引起关注和产生非议,我认为是因为这种行为有悖于艺术的本质,以艺术的名义颠覆艺术的纯粹。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是一种荣誉,而荣誉来自艺术,倘若夹杂着金钱和其它物质因素,其神圣感无疑会受到影响”。

  青年批评家游江认为,此类事件从积极的角度看,中国艺术家“绞尽脑汁”为了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展现自己的作品,这种有所追求的态度无可厚非。然而,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这种“不择手段”的方式掩盖不了事实的真相,“我认为现阶段中国艺术家的做法,主要还是一种‘镀金’心态,其结果无非是在他们的履历上出现了威尼斯双年展这样闪亮的一笔。”

  深圳艺术家白小刺也认同游江的观点,他认为,这些艺术家“镀金”回来之后,其作品能否“水涨船高”倒不一定,很多时候仅仅是炒作而已。中国著名艺术家瞿广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威尼斯双年展毕竟不是奥运会,不是简单的靠数字说话,所以,引发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很正常,只不过有些问题也的确接近于丑闻。

  “平行展”有钱就能进

  业内人士强调,只有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才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其余包括国家馆和各平行展都不会得到国际艺术界重视。而中国艺术家不仅占据他国国家馆,甚至参加认可度不高的“平行展(Collateral Events)”,被舆论嘲讽为“人傻、钱多”。

  平行展是2007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才开始有的概念,具有三点限定:必须由自由策展人申请、必须由非营利机构主办、必须在组委会指定的场地举办。事实上有新闻爆出艺术家在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来通行证”中,需缴纳30万人民币的“赞助”,才能获得通向国际展览平台的通行证。

  “平行展”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原因是艺术机构和个人只要出钱就可以参加的方式给了很多投机商和不差钱的烂艺术家参与镀金的机会。策展人戴卓群此前就此发布微博:“单平行展就四五个,展览全自费外加场租各种,动辄百万千万,有这么多闲钱,还不如发给艺术家们过日子来得实在,扎堆儿赶这种大集,太浮云,不值当。”并称之为“意大利人太鸡贼”。

  据网络公开资料显示:今年超过360位中国艺术家参加平行展,直接耗资近1.2亿元人民币,加上保险、运输、差旅、机票等,预计将为威尼斯贡献2.5亿至3.2亿元的收入。

  虽然威尼斯双年展所有展览都涉及资金问题,赞助人制度也是从文艺复兴美第奇时代就有的全球通行的主流的艺术运营制度,但是举办方也明确规定了威尼斯双年展与直接的商业活动划清界线,在相当程度上保持“平行展”的学术理想。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艺术家大规模参展背后的资本操作折射出的是中国艺术市场畸形的价值观。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履历在艺术品市场上是一块金字招牌。国内一些收藏家认为,购买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的作品,比普通博览会上的作品多了一层光环,这会对藏品的未来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