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粮食工程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粮食工程,专业文化,校企合作
  • 发布时间:2015-07-01 13:25

  摘要:专业文化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省级特色专业——粮食工程专业文化建设为例,探索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粮食工程 专业文化 校企合作

  课题:本文系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院级课题(编号2013007)成果。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粮食工程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也是山东省特色技能名校建设的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将主要任务放在提升专业内涵的建设上。专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关键,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专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融合。因此,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文化建设途径是粮食工程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粮食工程专业文化建设调研情况

  调研采取走访与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企业对专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状况,调研集中在校企合作单位。

  1.企业访谈结果与分析

  调研发现,企业认为员工的理论知识、生产操作能力、仪器设备使用技能等对完成工作很重要。86%的企业认为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是员工的重要素质,92%的企业认为员工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工作环境多为工厂、车间,大部分是“三班倒”,上夜班对很多学生来说很难适应。企业对学生的第一要求就是吃苦耐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学生进工厂没几天就不干了,专业知识没有用武之地。当然,只肯干而不巧干的员工也不受企业欢迎。例如,节能减排是很多油脂企业正在进行的课题,员工考核与水蒸气消耗或者溶剂消耗挂钩,只知道把分配的工作做好,而不会将知识融会贯通、追求创新也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节能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因此,团队意识也很重要。

  企业认为应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创新能力、团结合作等素质作为学生重要的专业文化素质进行培养。

  2.毕业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80%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个人素质的培养,但62%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度不高。超过95%的毕业生认为开学教育、企业参观、校友访谈能增强学生对专业文化的认同感,并使学生在专业文化的引领下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专业学习阶段,企业文化初步融入了专业文化中,虽然企业参与度比较高,但多是呈现一些成功案例,并不能真正内化为专业文化意识。9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对企业文化的渗透局限于职业化的教学情境,多表现在实训环境、真实任务等方面,缺乏质量意识、团队合作、节能减排等文化内涵。

  另外,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大多以职工来源为前提进行考虑,参与专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未形成稳定、持续地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缺乏从学生角度的考量。例如,粮食企业接受顶岗实习生通常是在节日前后,学生实习通常被固定在某一岗位上,而不是轮岗实训,这样会使学生的专业认同迅速瓦解。缺乏良好沟通的企业文化是阻碍了学生对专业文化的内化。

  3.企业员工手册分析

  通过分析企业员工手册,发现企业均要求员工必须具备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独特的创新能力,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98%的企业将员工的工作态度放在第一位,83.5%的企业认为团结协作是员工重要的专业素质。但是大部分员工手册缺乏对职工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更希望员工做好本职工作。

  二、专业文化建设试点班级情况分析

  对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专业文化的特征、专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专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影响专业文化建设的因素等方面。专业文化可分为专业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行动文化。笔者所在学院粮食工程专业的文化建设除了上述措施外,还提出了勤劳朴素、严谨务实的职业文化和绿色加工、安全生产的职业理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文化建设途径。

  1.试点班级专业文化建设措施

  通过专业文化建设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参与专业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缺乏稳定、持续地参与专业文化建设的机制。因此,在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对试点班级进行了如下改革。

  (1)开展“七进两助”活动,实现了专业情境与职业情境的同一性。通过与益海(烟台)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烟台新烟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环山饲料集团、烟台市粮油检测中心等企事业单位的深度融合,开展“专家进会议、教师进车间、学生进工位、教学进现场、技师进课堂、实例进教材、生产进校园”和“专业助企业发展、企业助专业建设”的“七进两助”活动,构建“校企联动、学岗联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入学开始,企业就参与专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解决缺乏企业持续参与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专业情境与职业情境的同一性,打造了渗透专业文化的良好平台。

  (2)实行三阶段能力提升的实习模式,推进专业技能的阶梯式跟进。第一阶段为认知职业岗位阶段,包括两周的入门认知实习,使学生对专业环境、工厂生产形成基本的认识,培养专业情感。同时,将企业理念、职业素养等内容融入实习过程,使学生在专业文化的引领下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二阶段为专业技能学习阶段,由任课教师带队进行生产实习,学生每3天轮换一次岗位。学生按照企业员工手册、行为规范的要求认真完成岗位工作,培养创新意识,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校企零对接的专业教学环境就是“厂中校”,它可以更好地将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融为一体,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第三阶段为职业综合能力提升阶段,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分组,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校与企业进行了沟通,增加了对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考核标准,做到专业考虑企业的真实需求,企业也在生产的同时满足了学生的轮岗需求。由于形成了系统的考核要求,学生经历了从会做到做好的过程,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熟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文化的领悟和理解,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树立牢固的职业信念。

  2.试点班级专业文化建设效果

  调查的对象是2011、2012级粮食工程专业学生,主要考察试点班级专业文化建设效果。77.3%的学生认为专业素养的关键是过硬的专业技能;83.7%的学生认为阶梯式的技能培养让自己逐渐形成了职业信念;79.1%的学生认为通过企业实践,真实地感受到了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融合。从2011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较2010级提高15%。从2012级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来看,职业意识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对学生专业文化的培养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分阶段逐步领会,才能使其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职业观。

  三、小结

  专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只有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不断探索,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粮食工程专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陆迎真.校企合作开展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

  [2]王瑜.加强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J].大观周刊,2011(32).

  [3]焦雯.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经贸文化建设研究[J].时代报告,2011(8).

  [4]钱婧.高职外语专业实现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

  [5]李蔚倩.探析高职专业文化建设[J].商情,2011(40).

  文/邵珍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