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SL和它的继承者们 梅赛德斯-奔驰300SL
- 来源:汽车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梅赛德斯,奔驰,二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07 12:29
梅赛德斯-奔驰从不让人失望:代号为W194的300SL原型车在1952年的赛事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在波恩的大普利克斯,300SL横扫赛场,包揽了赛事的冠亚军头衔;在著名的墨西Carrera Panamericana赛事,同样取得了优秀表现。这标志着二战前那个代表世界顶级水准的“汽车发明者”已经强势回归。
然而,赛车场上的胜利只为车队带来了荣誉和名声,并没有为梅赛德斯-奔驰厂方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1954年,转折点出现了,奔驰把300SL赛车带到美国纽约车展上,奔驰美国的经销商霍夫曼(Maximilian E. Hoffman)一眼使看中这款赛车,并游说奔驰量产,许诺1000台订单。
在取得良好的赛事成绩之后,梅赛德斯-奔驰首次展出了300SL的概念版本,在一开始便获得了当时很多汽车爱好者的追捧。短短6个月之后,梅赛德斯-奔驰让梦想照进现实,量产版300SL在德国辛德芬根开始批量生产。
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一款产品和它的继承者们在之后的60多年里经久不衰,始终作为奔驰的旗舰而存在。上市当年,300SL就成为了最昂贵的德国车,售价高达29000马克,而现如今,一部品相不错的300SL已经要价超过40万欧元。
拉风鸥翼门羡煞旁人
1954年-1963年,是属于300SL华丽的开篇年代。这一代采用了经典的鸥翼门设计,而在300SL(欧翼版本)量产的1954年至1957年间,共生产了1400辆,其中有一半销往了美国市场。最初,在赛车竞技上发展多年的戴姆勒公司为创立一个“民用跑车”的系列,将纯赛车化的W194拿出来作基础,开发出全新的奔驰SL车系,而后来的“SL”倒与现在第六代车型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SL全称Sport Leicht,运动轻量之意,这也是一种理念上的传承。
第一代300SL的车型代号为“W198”,在外观方面较W194更偏向民用车型,内外设计都处于当时潮流的领导位置,同时W198在外观的设计上也更着重了空气动力的元素。另外,1955年190SL(W121)Roadster版本,采用更小的1.9L发动机,但与W194却不同动力的平台,从此开始了SL敞篷的历史。
300SL有两种版本,包括非常著名的硬顶鸥翼门版本(W198I)和1954年转型生产的双门敞篷的Roadster版本(W198‖),但由于roadster版本的300SL缺少了鸥翼车门,总让人觉得差了那么点意思。同时,Roadster版本带来了车重的提升,达到了1420kg,这对操控性能也有一定的减分,因此,Roadster受欢迎的程度完全无法和鸥翼门版本相提并论,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SL”的本意。
300SL搭载了一台经典的奔驰3.0L直列六缸汽油发动机,而它最重要的一项创新技术就是燃油喷射系统了,由于3.0L发动机使用了和赛车上相同的博世高压燃油喷射系统,使得梅赛德斯-奔驰所搭载的这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相对于老款化油器的3.0L六缸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几乎高了一倍,输出功率达到了惊人的158kW。
看看它那骄傲的数据吧:10秒内轻松从静止加速到100km/h,极速超过260km/h……
现实是:鸥翼门是一种妥协
量产版的300SL之所以可以卖到天价,除了拉风的外观之外,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与赛车版本一样的空间管阵式空间结构。在300SL的设计研发阶段,工程师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尽可能的降低风阻,这就使得300SL看起来几乎没有多余的线条。
简洁的设计理念,完美的设计比例,卓越的性能和出色的操控共同成就了这款“神车”。但是在这样的设计方案下,轻量化成为了一个不得不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减轻整备质量,设计师鲁道夫为它设计了独特的管状框架,三角形框架由一系列管状结构件焊接而成,在获得轻量化的结果之外,可以在承受极大扭转力矩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伸缩度。
同时,为了获得极致的轻量化,它的发动机舱盖、散热气罩、车门底部及车门的蒙皮都采用了铝制材料,车体部分用优质薄钢打造而成。
你或许不会想到,鸥翼门是这样的工程布局妥协下的结果。由于300SL采用了这样的设计,所以它的车轮上方两侧要比普通轿车更加突出,这也使得它无法安装普通的车门。因此,梅赛德斯-奔驰的工程师们做出了他们完美的妥协——鸥翼车门。最终,时间证明,我们简直爱死这个妥协了!
300SL的继承者们
“欧翼门”虽然满足了人们“梦幻”的心理需求,但其高昂的成本令奔驰尝不到销量带来的好处,加上消费者普遍投诉车内空间太小且空气不流通,奔驰可以说痛下狠心放弃了“鸥翼门”。于是,第二代车型SL车型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1963年的日内瓦车展上代号W113的奔驰230SL正式发表,它就是继承300SL与190SL之后成为SL系列的第二代车型,随后的250SL和280SL相继发表于1967年和1968年。
奔驰SL系列第三代的代号为R107/C107/W107,主要生产年份从1971年至1989年,是奔驰车系中生产年份最长的车型,1980年SL经历了大规模的改款,1986年迎来了最后的小改款。值得一提的是,AMG版本在这时的出现格外引人注目,在450SLC的基础上推出的厂车Rennwagen,遗憾的是它并没有作量产车发售。1989年第四代SL在日内瓦车展发布,新车命名方式由以前的型号“+SL”改为“SL+型号”,代号为R129的新车在安全方面有很大进步,首次加入ESP电子稳定系统,另外还有弹出式翻侧保护杠,这个功能在车辆出现翻侧的情况下,车座椅后的安全保护杠在0.3秒内弹开。万众期待的AMG版本终于得到量产,SL73 AMG搭载了7.3升V12双顶置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到386kW。其他经AMG改装后推出市面的型号有V12的SL600 6.0AMG、SL500 6.0AMG和SL55 AMG。
第五代车型可以分为前/中期和后期两个阶段,这一代车型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别进行了两次改款升级。第一次改款后前脸造型统一改变至三点式的进气坝设计,而在08年进行的第二次小改款属于规模较大型的,车头连同大灯一并改变,舍弃了传统的4圆灯设计,而一体式尾灯刻意地得到保留,这款也一直延续到了2012年。此外,AMG部门为著名瑞士表公司IWC Schaffhausen推出了特别款SL63 AMG Limited Edition IWC,全球限量只有200台。
在2012北美车展上,全新一代奔驰SL级正式首发亮相。新车的最大变化是采用全铝打造,大幅降低车身重量,同时燃油效率提升30%。轻量化的设计秉承了奔驰SL的设计初衷,除了A柱用高强度钢,后面板用镁材制成之外,新车基本上采用全铝打造(89%),带来的结果也很明显,比现款车型减重140kg左右,相当于两个成人的重量。
早在诞生之初,TA就被予以重任,时至今日,它还是三叉星徽产品序列下的精神象征,这是一份延续60年的荣耀,彻底属于300SL和它的继承者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