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智能汽车两大发展主题 实现弯道超车

  从近年来汽车业的动向来看,智能汽车的发展有两大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智能化、网络化和电动化。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其车载的传感器、红外设备、可视设备、控制器、执行器等电子设备,可以在任意地点、任意时刻接入任意信息,为汽车提供智能环境支持,达到提高车辆安全性的目的。安全辅助驾驶系统、车载信息服务系统,这两个系统目前已经成为汽车智能化的一大亮点和卖点。

  另一个智能汽车发展的主题是互联化。随着高速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和通信标准逐渐成熟,在车辆高速运行的时候,车与车、车与路之间可以建立起稳定的通信链路。这就为汽车互联网提供了应用的场景。

  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商、零部件制造商、通讯设备和通讯装备制造商正在联手开发以车与车信息交互为主的系统。欧洲和美国还把专业短程通讯技术和4G、5G技术进行融合设计,在网络管理层面实现统一协调。

  针对这两大主题,智能汽车的发展将带动智能交通产业的形成,推动交通运输产业的革命。

  我国政府对智能汽车的关注度在不断地提升,“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对智能车路协同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立项研发,并基于车路交互技术的车路合作系统,在实际道路上进行了应用试验。

  例如,目前国防科技大学和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分别在长沙到武汉、北京到天津的高速路上成功地完成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试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运输系统、专用短程通讯等一批国家标准,也在去年正式发布。

  今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掌握自动驾驶的总体技术以及各项关键技术,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的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以及产业群,要基本完成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迅猛,智能汽车领域相关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发展已经初步成形。

  当然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进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汽车还缺乏协同发展。虽然,目前国内领先的汽车企业已经有了智能汽车的发展规划,有的已经开始实施,但仍然缺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方面的规划,导致智能驾驶难以实现。

  其次,由于对智能汽车价值的认知不同,整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顶层设计,合作模式不够清晰。

  再次,中国的道路环境极为复杂,道路的适用性验证难度比较大,传统的验证体系还难以适合智能汽车的需求。

  最后,我国智能汽车缺失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成为我国智能汽车发展的一大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情,利用新技术手段,结合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加快智能汽车的研发,将是我们国家汽车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把握好这次历史机遇,积极创新发展,立足汽车的产业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弯道超车。

  首先,要加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构建智能交通技术的创新体系。

  其次,要以创新作为引领智能汽车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广车联网、车路协同和智能汽车融合技术的应用;建立统一的车与车、车与路的通信协议;加强车辆数据采集、存储、发布的技术研发,特别是要在车辆动态主网、状态实时获取、环境智能的感知、车路信息的交互等一些前沿技术领域,能够取得突破。

  最后,要以新技术、新服务作为依托,推动产业和资本的有机结合,创造智能交通建设运营的新的模式。目前,以Telematics为代表汽车信息服务,已经受到了众多汽车厂商的关注。比如,生态驾驶、安全驾驶、经济驾驶等智能驾驶服务,将成为汽车服务领域里新的业态,从而吸引汽车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众多资本的加入。

  因此,政府在加大对智能交通的基础性、公益性系统投入的同时,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和民营资本参与智能汽车的研发和运营,发挥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引导新业态健康规范发展,来创新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运营新的模式。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 吴忠泽|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