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商店的冰火两重天
从最近披露的数据来看,《豌豆荚》、《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和《应用宝》等应用商店均发力较早,且背后有BAT作为后盾支撑。其中《百度手机助手》依靠百度搜索,《应用宝》依靠《微信》和《手机QQ》产品,《360手机助手》则依靠360搜索和《360浏览器》,这几大“巨头”的用户量均已经破亿。而各大智能手机的官方应用商店发力较晚,目前拥有千万级别的用户量。其他第三方市场虽然起步也较早,但因资源较少,处于随时可能被吞食的尴尬地位。
另外,各大智能手机的官方应用商店开始了对巨头们的驱逐(其实各自都在互相封杀),也就是说用户无法直接从自家的应用商店中下载到别家产品,虽然用户也可以不胜其烦地从浏览器中搜索下载,或者直接装载APK进行使用,但毕竟步骤的繁琐造成的用户分流已然不可小觑。
首先用户用不着同时拥有多个应用商店,一般情况下,一到两款主流功能不同的应用商店已是常态。而且如手机清理、备份等功能,智能手机厂商自己也在逐渐增加,如同《360手机助手》主打安全的吸引力就在逐渐减弱。相比于巨头或者次一流应用商店的复杂安装,官方应用商店则是每激活一次智能手机便会增加一位用户,长此以来,差距正在慢慢拉开。
除了来自于强势的智能手机官方应用商店的压力外,其他应用商店还有自身的问题亟待解决。
非刚需的特色救不了命
去年,《豌豆荚》和《应用宝》一类的巨头应用商店,开始了强社交和趣味互动型的特色探索。前者的大致概念就是利用用户自身的ID体系,来通过好友关系达成应用的二次下载效果。后者的大致概念是让用户看到“附近的人”下载了什么,来增加应用的曝光率,也属于增加二次下载的效果。
从初期的效果来看,这两个方法都很不错,用比较直观的数字来表达,就是《应用宝》的分发量上涨了三成。但这仅是《应用宝》一家的增量,其他诸如《360手机助手》和《百度手机助手》则在这方面处于弱势,增量不明显,《豌豆荚》更是玩不转。而且,这些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逐渐显现,那就是排行榜上的应用受益最为明显,榜单之外的应用则是被“藏”得更深了。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对于亟待增加下载量的中小企业应用无效,对于本来就很强势的应用则是锦上添花没甚用处(编者注:榜上应用多指《微信》、《手机QQ》一类的“必装应用”,对大部分已装用户无用)。
另外,应用内搜索的“复苏”也是应用商店的窘况之一,2012年《豌豆荚》在推出这一个功能之后,其他应用商店纷纷效仿,但最后连“创始人”《豌豆荚》也没做出什么好效果,时至今年4月,《豌豆荚》也还在表示继续设计“应用内搜索”这一功能。
创新效果无力,今年一月,以BAT为首的应用商店巨头就在唱衰移动分发市场,暗示中小个头的同行们应该转行了。
应用商店还有什么隐疾?
要说隐疾,首当其冲就是手游和其他应用的比例问题,无论是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店还是《百度手机助手》、《豌豆荚》和《360手机助手》等,首页当中大部分的推广都是手游(部分智能手机的“游戏中心”和“应用商城”分离)。比如腾讯2015年Q1季度财报特地提了《应用宝》所做的贡献——财报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透过包括《手机QQ》和《微信》的游戏中心、《应用宝》及其他渠道分发的智能手机游戏的总收入约为44亿元人民币。
能赚钱能吸引用户,有什么不好的?真正不好的原因正是因为应用商店“偏科”了。要知道,对于非智能手机官方应用商店的其他渠道来说,将手游和应用集中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一旦做成了两款商店,那么能得到的关注会更少,更可能的情况是直接“死掉”一个不赚钱的。
但是,经过集合的应用商店所形成的生态环境难以保持,开发者眼见应用无出路,便不会继续往这里投放,转而投向更专业的应用商店(如智能手机官方独立的应用商店)。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巨头们的应用商店被阉割成“游戏中心”这种囧事是有可能发生的。
其次,各大应用商店的细分领域正逐渐被瓜分,诸如视频、电子书和音乐一类应用正逐渐被“版权”约束,开始集中在了其他垂直应用。比如各类电子书应用、视频应用和音乐应用,其收拢用户的专业性和使用体验自然比臃肿的应用商店要好得多。在版权纠纷的大前提下,那么各大应用商店的相应子栏目被阉割,也是迟早的事。
写在最后
应用商店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或者说没有搭上智能手机预装班车的分发渠道应该怎么活?在巨头唱衰之后,如今的应用商店更是鲜有动作,除了《豌豆荚》依然在炒冷饭挣扎之外,其他应用商店或是在憋气转型,或是直接等死……
文|哆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