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企业云的融合之道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联想,联想云,融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04 07:37
联想希望通过“融合云+”战略帮助企业客户加速实现IT转型:一方面,为企业传统IT系统的云化提供安全可靠的业务支撑系统;另一方面,帮助传统企业从传统的产品驱动向用户驱动转型,让企业与其客户真正互动起来。
记者最早接触联想云是在2011年。当时,已经运作了两三年的联想企业网盘业务声誉鹊起。如今,云服务集团已成为联想四大业务集团之一。联想个人云的客户超过4亿个,企业云客户达15万家,覆盖50多个传统行业。联想云不仅是联想自身实现从设备提供商到“设备+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抓手,而且也是“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云化的得力助手。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云服务业务集团总裁贺志强在7月21日举行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联想做云既是客户的需求,也是企业的使命。
云,重在融合
联想集团副总裁、企业云总经理尉伟东介绍说,联想企业云业务自2009年正式对外运营,一直持续增长。联想企业云提供面向企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商用客户的云计算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云平台、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包括联想网盘在内的多种公有云服务和私有云解决方案,同时还为私有云和混合云环境提供软硬件整合的云计算一体机等。
联想为什么会重点投入企业云?第一,联想一半以上的客户是企业客户;第二,联想在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方面拥有深厚的积累,比如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进一步增强了联想在企业业务领域的实力;第三,联想最初提供的云存储服务也是面向企业用户的,服务企业客户是联想云的一个基因。“我们希望从硬件、软件、方案和服务的角度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帮助它们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尉伟东表示。
在中国云服务市场上,除了互联网企业表现活跃以外,传统IT厂商也在积极借助云服务实现转型,拓展发展空间。除了联想云以外,近期,浪潮云、华为云、金山云等也频频出招。IT厂商也想成为中国云服务市场上新的“一极”。
在这种情况下,联想云该如何凸显其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呢?尉伟东表示,“融合云+”是联想企业云战略的核心。联想希望通过“融合云+”战略帮助企业客户加速实现IT转型:一方面,联想要为企业传统IT系统的云化提供安全可靠的业务支撑系统;另一方面,联想要帮助传统企业从传统的产品驱动向用户驱动转型,并借助电商、社交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等,让企业与其客户真正互动起来。
联想最近几年一直致力于自身IT系统的云化,成果显著。以往传统的IT系统部署模式是为每一个应用单独构建一套IT系统,这种“烟囱式”的IT构建模式非常容易产生信息孤岛。尉伟东介绍说:“在云化之前,联想内部的IT系统有240多个‘烟囱’,需要非常复杂、庞大的体系架构来支持这些‘烟囱’,不仅资金投入巨大,而且很难做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因此,传统IT系统的云化刻不容缓。”
联想“融合云+”的目标是超越公有云、私有云等外在形式,帮助企业真正实现业务转型和IT转型。尉伟东将“融合云+”战略的核心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从业务的角度讲,联想云要帮助企业实现传统业务转型和创新业务拓展的融合。
第二,联想云要帮助企业内部的IT团队实现IT和业务的融合。“我们希望帮助企业真正展现IT即服务的价值,这就需要一套平台实现IT与业务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IT不仅仅是业务的支撑者,也是业务的推进者和领导者。”尉伟东表示。
第三,联想云致力于将企业的所有资源全部融合起来,从IaaS、PaaS到SaaS,全都融合在一起。当然,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仅靠联想一家。因此,联想云会坚决执行开放的策略,与广大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融合云+”战略的落地。
第四,联想云还要实现交付模式的融合。原来,人们习惯为云交付划分出明确的边界,比如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联想云的目标是围绕用户的需求,提供一个全面、合适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公有云也好,私有云也罢,都必须以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
以开放的心态做云
很多人认为,公有云就是提供一个云主机。其实,用户拥有再多的云主机,也只能解决云计算资源的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业务发展和转型的问题。联想“融合云+”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传统企业用云计算的手段改造传统的IT系统,同时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沟通和互动的桥梁,让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比如ERP、物流系统等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才是真正的企业云在“互联网+”时代要做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地搭建一个平台,提供计算资源或存储空间。
一些IDC企业在转向云服务时经常被诟病的就是其缺乏云的运维服务能力。作为产品和方案提供商,联想在实现“融合云+”的过程中也曾面临过服务方面的挑战。不过,如今尉伟东却十分自信:“在很多人看来,联想是一个设备厂商,但实际上,联想从2009年便开始尝试提供云存储服务。在公有云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五六年的运维实践经验。联想的云主机、云存储和SaaS服务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可信云认证。在企业应用方面,联想是国内首家通过SaaS认证的企业。这些成绩是对联想在云服务领域多年耕耘的肯定。”正因为有了以上基础,联想才更有信心倡导“融合云+”的理念。
现在,IDC与云融合也是一种趋势。一方面,IDC企业开始提供公有云服务;另一方面,公有云服务厂商希望借助IDC数据中心的资源优势。金山云与世纪互联的战略合作、阿里云进军IDC市场就是很好的例证。
联想在全球拥有7个数据中心,但主要是为联想内部提供IT支撑,目前服务器的使用规模为两三万台。在云服务方面,联想采用与数据中心合作伙伴合作的方式。谈到联想云为什么不全用自建的数据中心,尉伟东表示:“这其实体现了联想云的一个基本原则——开放与合作。云计算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一个企业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联想只做自己擅长的技术、方案和服务,在其他方面则与合作伙伴合作。”
进入云服务市场,联想不可避免地要与以BAT企业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某些方面竞争。不过,在尉伟东眼里,BAT企业首先是联想产品的用户,其次也是战略合作伙伴。
国内某知名的餐饮连锁企业以前采用互联网订餐实现O2O转型,但发觉自己掌控不了用户,变成了一个纯粹的食品供应商,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联想与该餐饮企业最初接触时,该企业希望直接使用公有云资源,但是公有云在响应速度、时延、性能方面等不能满足其需求。最终,联想帮助它们搭建了一个基于超融合架构的私有云平台,具有非常高的性能、灵活的扩展性和安全性。
“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在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方案和服务的基础上,我们也会注意归纳用户的共性需求,将经实践验证的联想云解决方案在具有相同需求的用户中复制。”尉伟东表示。
客户才是最有价值的
尉伟东将联想云的优势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联想可以提供端到端的IT解决方案;第二,在云服务领域,联想云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做好底层技术平台的基础上,依靠开放的云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云方案和服务;第三,联想本身就是一个传统IT系统云化的实践者,它的云化经验可以分享给其他有类似需求的企业用户。
“联想最初在个人云业务方面做得有声有色,用户超过4亿。个人云业务的开展让联想更懂得如何与客户进行互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用户社区、电商、大数据、移动化等工具。”尉伟东表示。
中国公有云市场已经进入了新的洗牌期。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中国公有云市场上将剩下3~5家大型的云服务商。联想云会不会是其中之一呢?
“市场洗牌不可回避,但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联想云的目标是通过云化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和IT的转型。这是联想云发展的立足点。”尉伟东表示,“多年的云服务实践经验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云化的过程中,最具价值的是客户,而不是云化的技术手段和交付模式。因此,我们致力于与客户成为伙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本报记者 郭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