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成人的残酷和慈悲

  • 来源:文苑
  • 关键字:照相馆,艺术家,私人记忆
  • 发布时间:2015-09-29 10:36

  《人间卧底》

  作者:马良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摄影师马良自传性文集,收录二十四幅马良亲笔插画——移动照相馆发起人继《坦白书》之后的又一部作品,马良用他独具特色的文字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出生、童年到青春期,从儿时玩伴到初恋情人。讲述的是个人成长与梦幻,却不小心道出所有人都曾有过的困惑与坚持。

  这本书的出发点,就是为自己去写的东西。你会对别人的私人记忆有兴趣吗?一个你不认识的人?

  一般不会。除非他写得真的很好看;还不够,这种好看必然是像一粒粒散落在田野里的麦子,看似毫无章法,你却能在一粒粒捡拾里,猛然抬头,发现前方灯火人家。无需再去辨认出哪个门牌号,只是你知道那是你熟悉的。在别人的故事里,你会一个激灵,你会若有感触,这些都是模糊的,所以说不上什么“看见”自己,而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对照里打开了自己。

  书里一个接一个的故事,写别人,写自己,别人又拉着别人……一个小男孩爬上凳子,高高的橱上一大摞的东西,本来只想取其中一些,却不小心让所有的物件都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似水年华不用追,牵一发便可动全身。故事里有时代,有情义,有一笔带过不能挖掘的伤痛……它们伴随了马良的成长。

  如今的马良是个艺术家,艺术家都是天性敏感的,他脑海里的记忆暗自澎湃着,就等着这一次不眠不休的下笔。看完这本书,其实有点嫉妒。年代有重有轻,因此人情冷暖、道义是非,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分量,有些时代里人们会过度地体会它,承受不住;有些时代却相反,蜻蜓点水,因此也活得有些无名。马良成长的那个时代正好是一个从重到轻的时代,他感受了很多,终于到了太阳底下并无太多新事可言的人生阶段,有了机会释放。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他的书里告诉我们,太多人特别是马良上一辈的人因为时代的原因卡在那儿了,而和马良同辈的那些朋友、同学,是闷在那儿了。这些命运其实并不陌生,一个个平常人的面孔,想来,大多数中国人通常在一些危亡时刻爆发出强烈的人定胜天的决心,其余时候,都甘愿随波逐流。因为这样最安全。隐痛成了惯性。

  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取决于他是怎样长大的。有些人的长大只是一种时间的积累,还有一些人,会经历两次、三次、更多次。我想马良是后者。

  他在书里写道,长大成人的残酷是,后来我们都会成为差不多的大人;而长大成人的慈悲,是等到再后面些,把所有被夺走的再一点点讨回来。马良一开始做的是广告导演,上海最贵最好的那种,后来做了艺术家,灯红酒绿变成了羊肠小道。所换来的是,他没有老掉。之所以一股脑儿地把自己掏尽了去写,不仅是记忆逼着,也是因为前方也在迫不及待地催促吧。把行装梳理一下,继续上路。

  [文/at]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