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城

  • 来源:留学生
  • 关键字:伏尔加,斯大林,二战
  • 发布时间:2015-10-16 14:42

  树的前面立着一个牌子,告诉人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这棵树成为全城惟一存活下来的植物。

  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西岸,顿河大拐弯以东60公里处。16世纪建城时取名为察里津,1925年改称为斯大林格勒,1965年最终定名为伏尔加格勒,“格勒”在俄语里意即“城”。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水陆交通枢纽,是欧亚两洲的咽喉,历史上一直是军事重镇,二战中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伏尔加格勒的市中心广场有一棵老杨树,不是很高,但枝繁叶茂,树身足有3人合抱那么粗。树的前面立着一个牌子,告诉人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这棵树成为全城惟一存活下来的植物。

  离开伏尔加格勒市中心广场,沿着列宁大街来到位于城东北的马马耶夫高地。高地东面紧邻伏尔加河,是城市的制高点,突破高地就意味着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整座城市。高地在斯大林格勒被德军重兵围攻最艰险的日子中是苏军第62集团军的指挥部所在地。苏军最危险的一天——1942年9月14日,敌人的炮弹和炸弹暴雨般地向指挥部倾泻,好几个掩体被炸毁,司令部的人员伤亡很大,同各部队的联系也全部中断。然而,苏军终于在高地前挡住了德国法西斯的轮番进攻,并给敌人以致命地还击。俄罗斯人把马马耶夫高地视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把它看做是祖国再生之地。

  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光荣历史和众多烈士,上世纪50年代末,苏联政府决定在马马耶夫高地建造一座气魄宏大、主像高达百米的历史纪念碑。纪念碑由著名雕塑家、建筑师乌托契奇和别拉尔斯基等共同设计,1960年开始施工,于1967年10月落成。历史纪念碑综合体被命名为《祖国——母亲》,综合体顺自然地势由低至高,分4个层次,设计为3个广场、3个水池、多座组雕浮雕,一个巨型纪念碑和纪念大厅。进入纪念地,最醒目的标志是一条笔直的灰色花岗岩路,路两旁参天的杨树挺拔整齐,像等待检阅的哨兵。路尽头的高地上耸立着一幅著名的百米巨雕——《祖国母亲在召唤》。

  穿过林荫路便来到半山腰的第一个广场,广场呈正方形,中央有个圆形水池,水池正中是一座高16.5米、名为《宁死不屈》的苏军战士雕像。雕像上有一张俄罗斯人特有的冷峻而骄傲的面孔:眼眶高深,鼻梁长直,紧闭的双唇棱角分明,腮前两条弧形肌肉宛若刀削,从鼻翼两侧一直延伸到下巴。战士倾斜的身体赤着膊,全身肌肉紧绷,左手持枪,右手紧握手榴弹。他双目远眺,目光仿佛穿透了生与死、血与火,浑然不觉被罡风吹得散乱的头发和猎猎飘扬的征袍。顺着战士的目光回首东望,伏尔加河浩浩荡荡。

  绕过雕像沿花岗岩台阶拾级而上,两旁的浮雕分外引人注目,两座浮雕高18米,长16米,分别用山岗上被轰炸和扫射过的巨石为原料制成。左面的一座名为《绝不后退》,描绘了士兵们在战壕中宣誓死守阵地的情形;右面的一座名为《勇往直前》,展示的是红军战士冲出重围奋勇向前的场面。浮雕前方是第二个广场——英雄广场,开阔的广场上,一方池水占据了大半,水池右侧的6座栩栩如生的雕像,每一座雕像都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再往上走就是第三个广场——忧伤广场,广场上的一座碉堡状圆形建筑是士兵荣誉纪念厅,纪念厅正中有一尊雕像——一只从地下伸出的擎着火炬的手臂,这是祭奠阵亡将士英灵的长明火。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分立两侧,守护着这团神圣的火焰。大厅的墙面上镶嵌着无数面挂黑色缎带的红旗,旗上用金色瓷片刻着72000名在保卫战中牺牲的苏军官兵的姓名,大厅门口还有一座母亲抱着牺牲的儿子的巨大雕像。看到这些,再坚强的人也会流泪。

  走出纪念厅,便来到了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建筑《祖国母亲在召唤》的巨大雕像前,她傲然挺立在马马耶夫高地的最高点,右手高擎长剑,左手张臂平举,回首呼唤人民投入保卫家园的战斗,神情激昂,动感极强,显示出气壮山河的声威,给人以强有力的心灵震撼。

  文·颜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