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巴:兴建扶贫互助组织
- 来源:中国扶贫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次巴,扶贫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2 11:39
次巴,藏族,西藏那曲地区申扎县人,1955年3月出生,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申扎县买巴乡聘用干部。
买巴乡五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牧民群众经济收入一直很低,是全乡境内贫困户最多的一个行政村。次巴作为村里的一名穷人,早有消除本村贫困的念头。2010年,他组织该村所有贫困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群众自愿参加的形式组建了一支扶贫互助组织。刚开始组建扶贫组织时,群众意见大、心存怀疑,只有15户参加。这些年在次巴的带领下,扶贫互助组织有了明显的变化,逐渐得到牧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随之参加的户数也越来越多。目前该村总人口66户327人中参加扶贫组织户数达35户163人,扶贫对象全部加入该组织。扶贫互助组织组建以来,次巴一直无报酬志愿全面负责该组织的各项工作,学习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带领该组织贫困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在发展本村牧业,发展多种经营,争取上级部门的扶贫项目,提高村民素质和改善村级经济状况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严于律己,树立良好党员形象
作为一名党员,尤其是扶贫组织的带头人,次巴有一腔赤诚的奉献精神,顽强地追求着自己的事业。在日常生活中,他坚持不断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用党的一系列理论来丰富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工作上,他爱岗敬业,务实重干,每做一件事都要深入到群众当中去,调查研究,吃透实情,力求实事求是。同时,还注重学习与本村发展有一定联系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健全机制,促进互助组织健康发展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次巴确立了申扎县买巴乡五村扶贫组织的具体工作机制。他亲自抓扶贫工作,扶贫组织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扶贫工作组织实施和指导督查。成立了与村“两委”协调制度,并协商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队长的扶贫工作队,负责帮助扶贫组织的牧民群众及制定本村脱贫帮扶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导,次巴自己为扶贫组织的联络员,负责具体帮扶措施的落实和协调工作。他负责及时制定了《买巴乡五村扶贫组织关于实施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明确了集体收入资金分红情况、项目落实情况、责任、考核等5个方面的内容,为扶贫工作的运行畅通、协调夯实了基础,并明确了扶贫组织的领导小组责任。3年多来,扶贫工作小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倾尽所能,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不但促进了问题的尽快解决,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壮大规模,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刚开始组建扶贫互助组织时,各户经济收入低,没有资金、没有项目。面对压力和困难,次巴为了提高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不让群众失望,亲自东奔西跑,下找同村及亲戚,上找各单位领导,筹集仅6千元左右的资金开始组建。第一时间集中扶贫互助组织所有劳力,安排集体分工,积极向外劳务输出,牧民群众的收入得到有效的提高。
他壮大组织规模,自筹资金购买2辆拖拉机,方便了牧民群众生产运输,有效解决了生产运输方面的最大困难;他自筹资金组建扶贫互助组织施工小队,承包修建羊圈,打砖等项目,提高牧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他根据互助组织规模扩大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利用一部分利润修建了摩托车维修点。维修点初始投资19000元,由参加过扶贫摩托车维修培训的贫困户经营,每年进行一次轮换,在2013至2014两年间共收益7000元。2015年,经互助组织集体商量决定,由参加过扶贫摩托车维修培训的贫困户米玛经营,每年需向组织内返还3500元。
他把项目实施与申扎县实施的扶贫技能培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和项目产业优势的结合,使群众通过转移就业增收。
争取支持,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为了继续发展该扶贫组织,也为了筹集建设资金,这些年次巴积极奔走,组织群众自筹资金,找领导、跑单位,用他的信心和热情感动了各级领导,争取到上级支持。在县扶贫办、乡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近几年该扶贫组织陆续争取到资金拓宽了贫困牧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渠道。
县扶贫办分别在2010年和2013年为买巴乡五村扶贫互助组织实施借畜还畜项目。2010年,扶持借畜还畜400只绵羊,总投资13.2万元;2013年扶持借畜还畜130只绵羊,总投资4.68万元。2015年第一批借畜还畜项目所借牲畜到期。5年来,第一批扶持的400头绵羊累计生产价值为:羊羔1900只、酥油3000斤、奶渣3000斤、羊毛2000斤,折合人民币15.7万元。利用其中849只羊羔给村里13户贫困户进行了牲畜扶持,使全村贫困户滚动受益。2013年借畜还畜项目,借畜期为3年。截至目前,累计生产价值为:羊羔78只、酥油117斤、奶渣117斤、羊毛130斤,折合人民币约为6344元。牲畜扶持亮点在于经营模式的创新,采取“村支部+互助组织+贫困农户”的经营模式,即村支部监督管理,互助组织集体经营,贫困户分户受益,充分调动互助组织的生产积极性,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实施借畜还畜项目,使参与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
县扶贫办2010年扶持扶贫互助组织修建两座蔬菜温室,温室为半地下玻璃蔬菜温室,面积为420平方米。通过两座蔬菜温室,一方面解决了贫困村吃菜难的问题,改善了群众的饮食结构;另一方面通过销售,每年给互助组织带来3500元的收益。在蔬菜温室示范带动下,2011年,互助组织拿出1万元的利润,组织群众修建起一个蔬菜种植菜地,主要种植甜萝卜等,每年可以给互助组织带来6000元的收益。通过发展蔬菜温室种植业,该村一方面将部分劳动力从传统牧业中解放出来,通过产业增收;另一方面在示范带动下,逐步转变群众的观念,积极主动寻求脱贫致富新路。蔬菜温室项目的实施,使参与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余元。
县扶贫办在2013年第二批面上扶贫项目中为买巴乡五村安排了民族手工艺及服饰加工项目,2014年项目实施后互助组织成立了以加工帐篷为主的手工作坊,2015年4月县扶贫办为该项目点采购了项目设备。目前,作坊内有12人缝制黑牦牛帐篷、彩色毛线编制民族特色包等。在申扎县去年的赛马节期间,销售帐篷3顶,每顶平均价格在4-5万元间,纯利润有8万元。该项目实施将产业发展与本民族特色产品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民族特色产品的发展,另一方面将有利于繁荣申扎县文化市场,为以后申扎县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013年县扶贫办在第三批面上扶贫项目中为互助组织扶持了扶贫商店。县扶贫办拨付启动资金2.4万元,用于货物购置等,目前已卖出价值达18369元的货物,纯收益5859.71元。其中第一季度互助组织开展工作或集体活动使用经费3027元,现结余2832.71元。今后收益每季度核算,到了年底再进行互助组织收益分配。扶贫商店的设立,活跃了乡村经济,方便了群众购物,有利于培养群众的商品经济观念,促进劳动力向产业方面转移就业。
目前,该村扶贫互助组织每年分红现金、畜产品折算共达15000元,互助组织的集体资金现金达57000左右,固定资产折算达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