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遵刚是清朝一位普洱茶商人。一开始,他经营的普洱茶销路不好。因为客户经常反映,他卖的普洱茶里面杂质较多。
原来,在舒遵刚的茶叶作坊里,每年新茶上市都会请当地农民为他择茶。制作普洱茶,择茶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如果不把茶叶里面的杂质彻底清除,茶叶的味道就彰显不出来,进而影响到茶叶的品质。当时,舒遵刚请人择茶,就是在堆积如山的新茶叶中,将好茶叶挑出来,然后按挑选好的茶叶重量付工钱。可是,这样一来,一些耍小聪明的工人干活就不认真了,反正是按茶叶数量计算工钱,就对茶叶中的杂质清理得不彻底,于是就出现了客户不满的状况。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改善,就会影响销路。
一天,舒遵刚到择茶点转悠,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舒遵刚对择茶的工人宣布:“从今天起,计算工钱不再称茶叶的重量,改为称从茶叶中挑出的杂质的重量,挑出的杂质越多工钱越高。”这一招的确很灵。过去,按茶叶量算工钱,清除的杂质越多,收入越少。也就是说,越是下工夫择茶,报酬越少,势必会影响工人的积极性,一些耍小聪明的工人就不认真干活了。采用新的结算工钱的办法,即使没有监工,工人也会很自觉地工作。
做一件事,如果按照正常的方法得不到好的效果,我们不妨逆向思维,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郝金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