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不起失败 需调整老人的教育方式

  一位英国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孩子早晚都要自己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但是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照顾孩子,老人们大多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不肯让孩子吃一点苦,孩子在成长中很少或根本就没遇到过挫折。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经不起一点小小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老人们急需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黄老伯的烦恼:我家孩子已经9岁了,最近他特爱跟我下五子棋、飞行棋,但是一输了几盘就苦着脸不理人,结果我得故意输掉才高兴,还要闹着买所谓奖品。我觉得很无奈,孩子不能坦然面对失败,我该怎么引导呢?

  专家解读:

  孩子下棋输了不甘心,这是他要求上进不甘人后的表现,但同时也折射出一个更值得重视的问题,即孩子的抗打击能力不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

  孩子之所以会“输不起”,很大程度上还是跟老人的教育方式有关。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照顾孩子,孩子只要一哭闹,他们就会像黄老伯一样,主动缴械投降:要么在游戏中故意输给孩子,要么替孩子出头去解决难题。而在生活中,他们也非常宠爱孩子,喂饭穿衣,写作业背书包,基本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大部分事情。

  其实,这样并不好。老人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生活顺顺利利,不让孩子经历挫折,不仅使孩子失去了动手的机会,也使得他们失去了直面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教育对策:

  其实,所有家有孩子的老人都需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多受挫,不能无原则地爱孩子。

  第一,老人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大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与方式,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老人可以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亲身经历,以及名人的故事,教育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经受挫折是正常现象,乐观对待、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才最重要。

  第二,要勇于放开手,让孩子自己面对困难。比如孩子跌倒了,老人不要匆匆忙忙跑过去扶他,而应当鼓励他爬起来;他不会做的作业,不要直接告诉答案,而应该让他自己多想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如果觉得孩子经受的挫折较少,老人应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有意识地去为孩子创造“受挫”机会。在家里,让孩子帮你洗菜扫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节假日,带他去爬爬山;冬季,带他去晨跑,鼓励他与严寒作斗争。

  第三,老人还可以“人为”设置一些障碍。五岁的孩子,你可以对他进行一定难度的情景训练。例如上街迷路了,他应该怎么办?与小朋友发生了争执,他又该怎么做?在不同的情景中,逐步提升孩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第四,老人也需要适当学学“否定”教育。下棋的时候,没必要故意输给他,老人该赢就赢;游戏活动中,也不要每次都让他做主角;即便孩子成功完成了一件任务,也可以故意“挑刺”,指出他的细微的不足;当孩子犯了错,适当惩罚一下他,也可以使孩子体会挫折的感觉,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时,要注意适度与适量。切不可急于求成,设置过高难度的障碍,那样只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感,反而不利。

  第五,培养孩子坦然面对失败的心态。有道是“人间没有不凋谢的花,世上没有不曲折的路”。老人要教育孩子坦然地面对挫失败,把失败看做是前进道路上必经的关口,从而增强心理的韧性。同时老人还要指导孩子调整努力的目标,扬长避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