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不能定义存储的未来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SSD,云计算,超融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4:49
“软件定义存储”这个概念刚出现时,曾引起了极大争议。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接受了“软件定义”是未来的趋势这一观点。那么在“软件定义”之后,存储的下一步该如何走呢?宏杉科技总裁李治表示,他们正在做这样的事。
存储变革的决定因素是用户需求
什么因素在驱动存储的变革?是软件定义、云计算、超融合、闪存等这些技术因素吗?“技术并不是导致存储变革的关键,只是实现变革的工具而已。客户的需求才是决定性因素。”李治一上来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那些吹嘘颠覆性技术的人,真正考虑的可能是如何更好地销售现有的产品。”
SSD取代传统机械式硬盘,将存储系统的IOPS性能提高了数倍,这难道不算是对传统存储的颠覆吗?“不是。”李治说,“在一定时间段内,闪存提升了存储的性能,降低了延迟,从技术指标上看,这似乎可以算得上是颠覆,但实际上,SSD并没有让存储发生质的变化。”
人们为什么会嫌硬盘慢?因为它不能支持现有的应用。人们又为什么疯狂追求SSD,因为它可以让新应用充分释放其价值。存储介质与应用之间像是在进行一场永不停歇的追逐赛。SSD暂时可以缓解当前硬盘性能不足的尴尬,但是三五年之后,当更新的应用出来后,SSD的性能优势可能会荡然无存。SSD会不会成为新的存储性能的瓶颈?
“软件定义存储”难道不算是对传统以硬件为核心的存储的颠覆吗?“不是。”李治说,“一个存储公司中,大约90%的开发人员都是从事软件开发的。存储硬件平台早就是x86架构的。软件定义存储中的‘定义’二字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如果硬件的性能无限高、成本无限低,才谈得上软件定义,但现有的硬件平台符合这一标准吗?”
李治认为,今天人们之所以强调软件定义,是因为过去这些年硬件发展得太快,而软件的能力不足,所以现在软件开始“恶补”。软件与硬件之间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谁来定义谁。软件定义也只是实现存储变革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超融合难道不算是对传统存储架构和应用模式的颠覆吗?“不是。”李治说,“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人们终于将计算、存储、网络和应用各个层次分割清楚,不同层面的软件都有专业的厂商在做。一个超融合又想将这些不同层次的软件融合在一起,试问哪一个厂商有这样的能力,可以为用户交付一个庞大、复杂而又高质量的软件系统?只有一种情况——单一无限大的业务模式才适用所谓的超融合。”
李治表示,宏杉科技绝对不会碰超融合,也不会进入自己不擅长的软件技术领域。
“存储只是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保证数据存储后不丢失;第二,想存就存,想取就取。这两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非常困难。”李治表示,“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用户的需求又存在差异,但都离不开性能、可靠性和成本三个核心问题。推动存储变革的决定因素是用户的需求,而不是技术本身。”
存储资源池化
也许谁都不能预测10年后存储的变化,但是存储资源池化这件事是必须做的。传统存储阵列之所以被有些人诟病,是因为它的封闭性导致不能轻松实现横向扩展。李治认为:“传统存储阵列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厂商各自为政,才造成了存储架构的封闭,而不是因为它不是由软件定义的。若想实现资源池化,只要让传统存储阵列变得开放即可。”
今天,很多人言必称互联网架构、分布式存储,将分布式存储与传统存储阵列对立起来。其实,分布式存储与传统存储架构是可以融合的。宏杉科技正在做两者的融合。“现实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客户进行了一次分布式存储的招标,结果参与招标的存储产品的价格从5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鱼龙混杂,客户很难进行选择。”李治介绍说,“传统存储比较成熟,产品定位比较清楚,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有不同配置、不同价格的产品与之对应。”
李治能够肯定的一点是,存储资源池化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池化的过程中,闪存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也会借鉴软件定义的某些技术思路。但是,用户最需要关注的还是存储的可靠性、性能和成本。
“公司成立5年多来,我们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发存储阵列,搞清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李治表示,“分布式、闪存、软件定义等只是实现资源池化的工具。我们要利用这些工具对不同的存储资源进行组合和优化,面向不同的应用市场提供适合的存储架构和资源。”
宏杉科技不跟风,但并不代表它刻意与市场、竞争对手为敌。只是宏杉科技始终坚信,传统存储阵列与新兴的存储技术之间不是对立和替代,而是相互融合。“现在很多厂商热衷开发全闪存阵列,并且把全闪存阵列作成了与传统存储阵列完全不同的两类产品,让客户去纠结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李治表示,“很多全闪存阵列只是单纯地突出了速度快这一优势,而忽视了存储最基本的可靠性、可用性等,不具备复制、快照、压缩、备份、容灾等功能。这样的产品很难全面满足用户的存储需求。”
宏杉科技也做全闪存阵列,但不会抛弃传统存储阵列另起炉灶,而是在传统存储阵列架构的基础上加入闪存。宏杉科技的全闪存阵列与传统存储阵列是兼容的,是同一套体系,在发挥闪存高性能优势的同时,也保证了全闪存阵列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全闪存阵列与传统存储阵列之间到底有何不同?无非就是在传统存储阵列的基础上,增加硬件接口的带宽,再调整一下缓存的算法而已。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做出的全闪阵列经过测试,其性能并不逊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李治表示,“我们不会让用户在全闪存阵列和传统存储阵列之间进行两难的选择。两者其实是共通的,是同一套系统。”
谁说传统存储阵列不是分布式架构
“分布式存储与传统存储阵列的融合是必然的。这是用户的需求决定的。”李治表示,“在面对存储阵列时,用户确实还有扩展和管理方面的困难要解决。我们要做的是取长补短,将传统存储阵列与分布式技术融合在一起。到那时,用户不用再操心存储阵列到底应该是双控还是多控,是磁盘还是闪存,只要对存储的性能、可靠性、可用性、成本提出要求,一个统一的资源池就能按需提供和分配存储资源。”
宏杉科技称这种正在开发的融合式存储为“存储互联”。明年第二季度左右,宏杉科技将正式发布存储互联的产品,不过那时它应该有一个更通俗易懂的名字。
宏杉科技希望借助存储互联技术,将网络与存储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打破存储的限制,让数据能够在整个存储平台上自由流动。宏杉科技率先在存储中引入40Gb/s、100Gb/s以太网连接技术,不仅让存储内部各部件的连接更快速,而且可在不同存储设备之间进行高速互联,甚至可以跨数据中心、跨地域互联。
李治认为:“存储互联产品会对现有的高端存储产生强烈冲击。若想实现存储的高性能和高可扩展,只要增加相应的存储节点就可以。”在存储互联架构中,具有不同性能、可靠性、成本、服务质量和数据保护功能的存储产品全都变成了资源池中的节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由选配。
“用户应该先搭建存储架构、制定管理的策略,然后再对各种硬件功能模块进行组合。”李治介绍说,“我们现有的客户群很容易接受存储互联这个架构。因为我们的产品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就是数据迁移的问题。在存储互联的架构中,不存在数据迁移的问题,如果缺少资源,只要增加相应的节点即可,数据可以在统一的资源池中像水一样自由流动。”
李治十分肯定地表示,存储互联产品可以支持私有云,几百台服务器、数千个虚拟机完全没有问题。此外,宏杉科技还在与一些公有云服务商合作,对存储互联产品进行测试。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宏杉科技正在酝酿基于存储互联产品建立合作伙伴联盟,吸引更多的软件集成商加盟。未来,存储互联就是一种存储服务,而且可能在存储领域引发更大的商业模式的变革。
李治表示:“存储互联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希望更多的厂商能加入进来,通过彼此开放接口,让不同厂商的存储节点之间也可以互联。”
文/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