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 关键字:养殖,畜牧业,猪蓝耳病
  • 发布时间:2015-12-03 13:38

  [摘要]目前,生猪的养殖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猪疫病是生猪养殖中非常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从猪蓝耳病的病原,发病机理,流行病学分析发病变化,临床症状等角度详细介绍了猪蓝耳病,然后针对猪蓝耳病的特点提出防治措施,并针对感染区和未感染区分别提出了对养殖户和技术员进行专业的知识技术培训的措施,对猪蓝耳病进行综合防治。

  [关键词]猪蓝耳病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5)10-0256-02

  1 猪蓝耳病介绍

  1.1 病原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该病治病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动脉炎病毒。该病毒对哺乳动物和鸟类红细胞无侵袭作用,专一对巨噬细胞起作用,具宿主专一性。现阶段对猪蓝耳病毒的研究已相对成熟完善。

  1.2 流行病学分析

  猪蓝耳病属接触性传染病,区域流行。猪蓝耳病毒对猪有很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对各个品系各个年龄的猪都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其中怀孕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小猪最易被感染。猪蓝耳病毒患者和携带者都可以将猪蓝耳病进行传播。一旦被感染患病或者携带该病毒,就会成为猪蓝耳病的传染源。猪蓝耳病通过与病患猪直接接触,空气和精液进行传播,也可通过母体传播。易感猪接触带有猪蓝耳病毒的器具即会患病,对易感猪而言是巨大的威胁。猪蓝耳病重要的特征是持续性传播,并且猪蓝耳病毒可以在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1.3 发病机理

  猪蓝耳病可以通过母体血液传播到胚胎猪,使胚胎猪感染病毒甚至导致母猪流产。猪蓝耳病有多种传播方式,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可以生存,当猪与带有该病毒的饲料,饮水槽等接触时,会导致易感病。在大规模高密度的猪养殖场中,猪蓝耳病更易传播,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4 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病猪不会产生明显的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首先淋巴结会有水肿,引发呼吸道病变,甚至产生肺炎。如果出现继发感染,会出现更严重的脑膜炎,胸膜炎等威胁生存。猪蓝耳病感染幼猪和胚胎猪导致的繁殖障碍并无特征表型变化,母体子宫内不带有抵抗猪蓝耳病毒的抗体。

  成年猪有更明显的组织学变化,通过对成年猪的肺部进行检查,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是否患病。猪蓝耳病和其他细菌或者病毒一起感染时,猪会产生相应的并发症,会导致更加复杂的肺炎甚至是胸膜炎。

  猪蓝耳病感染后会导致猪上皮细胞损失严重,纤毛脱落,形成空泡并且导致免疫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对上皮细胞损坏严重。并且主要的免疫器官会发生肥大,增生甚至坏死,多核巨细胞浸润。我们从蓝耳病猪中可以看到大量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坏死。之后,还会引起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问题。因此,根据猪蓝耳病的病理变化,我们可以选择对猪进行及时的免疫系统诊断,对患病猪及早防御,及早治疗,及早隔离,以减少猪蓝耳病可能导致的大规模损失。

  1.5 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对正常的呼吸系统和繁殖系统有较大的伤害。一般在患猪蓝耳病之后,会出现严重的精神萎靡,厌食症状,猪的免疫力会下降,后期会产生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而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早产的症状,即便怀孕母猪正常生产,产下的猪仔一般也是病猪或死猪。幼猪在哺乳期死亡率剧增。幼猪出生时一般都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运动障碍,进食困难。并且随着发展,病猪会出现肺炎的症状。

  2 防治措施

  2.1 猪蓝耳病爆发地的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一旦发生病死猪,要立即对病死猪尸体进行处理,严防病死猪造成大面积猪蓝耳病感染。养猪场和养殖户要通过及时对死猪,病猪的处理,严禁疾病的扩散蔓延,养殖户和猪场可以对病死猪进行焚烧和深埋等安全无伤害的方法处理。其次,对发生了疫情的地区,加强管理,防止病猪流传到未产生疫情的地区,减少患病猪群流动的概率,防治猪蓝耳病疫情在不同地区间扩散。

  其次,对猪蓝耳病进行一定的免疫预防工作。根据近年来,各地畜牧单位对猪蓝耳病等各种畜牧疫情的检测总结结果来看,猪蓝耳病发生的同时可能伴有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综合的免疫防疫很重要。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对养殖户或者养殖场进行疫苗接种的宣传和管理。接种疫苗时不可以偷工减料,防止疫苗免疫效果失败,确保疫苗免疫达到预期效果。

  然后对患病仍可挽救的病猪积极进行治疗。猪蓝耳病的治疗没有直接有效的药物方式,但是可以通过切断传染源以及有效预防的思路来降低猪蓝耳病产生的概率。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状态的生猪在不同时间注射不同的抗炎性药物,以降低它们的被感染率,减少患病率。对被感染母猪,应该在治愈后再进行配种,防止母体传播造成更大的损失。对初生仔猪进行适当的药物预防措施,及时淘汰掉可能患病或者已经患病无法治疗的猪。

  最后,养殖场的环境对猪是否患病以及患病后疾病的传播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养猪场的饲养管理。饲养员可以经常对饲养环境和猪进行消毒,对饲养用具经常进行清洗和消毒。在对生猪的饲喂中,加强营养物质的均衡,可以适当提高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的含量。

  2.2 未发病地区的防治措施

  未发生猪蓝耳病的地区,要积极抵制一切可能出现猪蓝耳病的病原,防治传染。对成年猪进行猪蓝耳疫苗免疫,并且及时检测免疫是否成功。在购买生猪时,要加强对生猪疫病的检测,一旦发现病猪,不可以流传到市场或者其他养殖户中,要及时进行处理。

  3 总结

  近年来,随着不同地区交流合作的增加,我国多地爆发过猪蓝耳病,对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各个单位特别是疫病防治部门应该加强对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爆发的猪蓝耳病进行有力控制,防止传播。猪蓝耳病一旦发生,会对养殖户产生重大的损失,抢救困难。因此,各个单位应该在对猪蓝耳病的预防上积极采取措施,对养殖户进行科学的预防宣传和养殖指导,减少该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艳,李羽,杨冬梅.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13,12:113.

  [2]廖剑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4,08:45-46.

  [3]符廷法.浅谈猪蓝耳病防治的有效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32:369.

  路恒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