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战斗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 关键字:奥林巴斯,伍德福德,造假,东芝
  • 发布时间:2015-12-11 16:13

  骗子分两类,一类是聪明的骗子;另一类是愚蠢的骗子。

  那些把钱骗到手,立即逃得无影无踪的是聪明的骗子;另一类是日本公司奥林巴斯的前董事长和总裁菊川刚和他的前任董事长,他们竟然不知道骗局最终是要败露的,而他们自己最后终究是要锒铛入狱的。

  外籍CEO除去“毒瘤”

  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是一个英国人,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所以也没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高中毕业后开始做推销员,20岁时,应聘进入Keymed公司,一家专门制造和销售医用内视镜的公司。老板雷丁豪绝对是一个超NB人物,他招聘员工的时候,完全忽略一个人的教育背景,有一双能识别人才的慧眼。退休时,他提拔伍德福德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令公司员工大吃一惊:那时伍德福德才26岁!

  雷丁豪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主管,但真正能成为卓越的主管却凤毛麟角,优秀的主管无论积累多少经验和知识,都鲜有成为卓越主管的可能。他还认为,卓越的CEO要保证公司一直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必须具备识别风险的智慧,以及能够避开危险的果敢。是否具备这种智慧和“果敢”,是优秀与卓越的CEO的最大差别。

  不久,Keymed公司被奥林巴斯收购,于是伍德福德由此进入奥林巴斯。那是在1986年。

  25年后,也即2011年,伍德福德由于表现实在太出色,升任奥林巴斯的总裁。在日本,由于文化的差异,鲜有外国人会被聘用担任本土公司的总裁——在此之前,只有三位外国人被日本本土公司聘用CEO。

  伍德福德走马上任,立即就发现了公司财务造假这个大毒瘤,而他也展现了智慧和“果敢”的能力——其他人选择了视而不见,只有他坚持原则,毫不妥协地站了出来。

  首先是日本的一家杂志社分批刊登奥林巴斯财务造假的报道,这些财务资料来自一个正直的奥林巴斯内部人士。虽然伍德福德完全不懂日语,但他坚持不懈,通过审计师的帮助,找到了更多的证据。伍德福德是一个塔勒布所说的坚持原则的人:如果你看到了骗子行为,不去戳穿他,那你就是与骗子同道。他不愿意看到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一个企业倒在骗子手里,他一定要努力地以一己之力量去除它,他也深信,去除这个毒瘤,让财务造假真相大白于天下后,对于未来奥林巴斯走向健康成长之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然而董事会成员却没有一个人支持他——他们不但选择了视而不见,还不愿意别人揭开这层黑幕。周边虽然有些朋友帮助他,但力量忽略不计,更多的是精神上默默地支持,所以伍德福德其实一直都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前董事长菊川刚实际上仍然掌握着公司实权,当伍德福德公开质疑后,立即召开董事会,在任命伍德福德才几个月后,就解除了他的总裁职务——但他的董事身份因需要走程序而暂时保留。

  奥林巴斯的股价自然大跌。伍德福德不懂日语,也因为日本国内媒体一致选择袒护造假的管理层,而只有通过西方媒体这条途径,向奥林巴斯的董事会进行不屈不挠的战斗,继续揭露其造假行为。

  几个月后,日本政府和日本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公开表态,日本的公司治理会朝着透明的方向前进。但是董事会联合日本国内股东继续反击,并在其他国家起诉伍德福德。伍德福德为了应诉,被迫在三个国家请律师来应诉——高昂的律师费,公司对个人,时间长了,个人的财力绝无可能吃得消。

  奥林巴斯的高层又为何冒着风险造假呢?上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日本经济的激进,日本股市的投机也达到了顶峰。几乎每个大集团公司都在地产上和海外股权投资上有巨大的投资。当泡沫破裂后就留下一堆坏账,为了“扳回来”,他们加大了投机力度,最后的结果是越陷越深。怎么办?奥林巴斯的前总裁选择了隐瞒。然后通过收购几乎不值一文的公司,人为制造亏损,进而冲掉亏损。

  虽然伍德福德最后还是战胜了公司管理层,却是一场惨胜。而且,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他都是重整奥林巴斯最好的带头人,公司内外无数人都认为,最适合带领奥林巴斯走出困境的唯有伍德福德,但是董事会却选出另外一个中层干部担任总裁。伍德福德胜利了,然后被赶出了奥林巴斯。

  伍德福德因而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新闻人物。

  要不要戳穿骗子?要不要卖空?

  财务造假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毒瘤,是很难消除的,而作为投资者,基本上也没有可能辨别出来,对于可疑的财务报告,最好的方法是绕道走——省却时间和金钱。从披露的一些财务造假案例来看,有些甚至连银行的现金都造假,而审核的会计机构都可以瞒得过,一般的投资者又如何能识别?

  而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无法回避以下两个问题:首先,发现了骗子,要不要戳穿它,乃至卖空从中获利?其次,如何避免自己掉进财务造假的陷阱?

  就第一个问题,曾经有人问过巴菲特。巴菲特的回答深谙市场之道。答案是,不行。巴菲特和芒格说,他们曾经对一些明显欺诈的公司放空,这些公司虽然最后总要真相大白于天下,但在此之前,股价可能翻十倍,时间也可能拖好几年,让你寝食难安。

  不管是财务造假还是其他骗术,能存在较长时间,一定有其原因。它不会因为你卖空,第二天就开始跌;它可能先涨,涨到天上去,然后崩溃,譬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多少人质疑它,多少人卖空它,但多少人没能等到最后崩溃的那一刻。而且,为了赚钱,每天搞得自己睡不着觉,并不是投资之道。

  那么看到了骗子,看到了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要不要去戳穿它?去戳穿骗子那就是要它的命。它一定,也只能以命跟你相搏。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伍德福德也是差不多接近崩溃,无论是精神上还是金钱上——幸亏他家底深厚,才能雇得起那么多国际律师,跟恶魔般的管理层斗争到底——菊川刚等造假者,利用一切能动用的力量,包括对他捏造各种罪证造谣中伤,拼死挣扎。

  当然,类似浑水公司这样的专门寻找欺诈对象作为目标,那又完全不一样。浑水自身已经成长为一个很强大的团体,无论是财力还是声望。

  在这本书里,伍德福德虽然感谢很多人帮忙,但从头到尾,其实都是他一个人在战斗,而他的对手是一个强大的一个造假团体,你既然要他们的命,他们只能以命相搏。幸亏伍德福德自身的财力比较强大,而且案件得到了整个西方社会的支持,最后才没有落荒而逃。

  美国SEC的做法可能最为奏效

  继奥林巴斯之后,日本东芝造假问题也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

  东芝造假事件2015年4月份开始曝光。以东京高等检察院前检察长及律师、会计师组成的第三方调查小组查阅了东芝2008年至2014年间的财务平衡报表,发现公司通过虚报企业利润、延迟记载营业损失等手法,大量掩盖企业损失,多报了1518亿日元(合12.2亿美元)经营利润。

  资本市场由于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各种欺诈造假是不可能杜绝的,将会永远存在下去。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13年10月2日宣布给予一位告密者1400万美元的奖金,告密者提供的信息,使得委员会成功地追回了巨额的投资者资金。根据政策,如果告密者提供的信息,最终导致SEC会对违法者处罚100万美元以上,那么告密者将可得到罚款的10%-30%。美国国税局也曾对瑞银一位员工一次性奖励1.04亿美元,以表彰其一项揭发计划,使得国税局追回数十亿美元的税收。

  也许中概股公司大部分员工都不知道这个政策,否则,我相信,应该会有员工出来揭发某些中概股的造假——很明显的造假行为。

  但中国A股上市公司,很多甚至不单单是造假问题,有些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某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由于司法管辖权等问题,连银行存款都敢伪造。市场畸形造成利益太大,就会有人铤而走险。A股的估值如此之高,只要能上市,原本不值几文的公司,不但能起死回生,还能身价几十亿,区区银行存款造假,真不算什么。

  但是我相信,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不容易被财务造假所蒙骗。因为当一个价值投资者准备投资某个标的时,他不但需要把该公司的基本面彻底翻个底朝天,还要努力算出公司的内在价值来。如果没有对该行业以及行业内的公司很熟悉的话,是不可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公司的内在价值的。

  林松立/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