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没有变,只是时代变了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高通,盈利模式,专利巨人
  • 发布时间:2015-12-23 16:31

  突然之间,耳边谴责高通的声音日益高涨,一个时代的巨人走到了负面舆论的彼岸。年初,国家发改委针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有了结论,高通不得不支付60.88亿元人民币的罚金。谁料这一事件竟然成了全球围剿高通的导火索,韩国和欧盟反垄断监管部门先后启动调查工作,巨人被外界的质疑和声讨裹挟到漩涡中心,腹背受敌。

  “高通变了。”这样的判断,在2015年之后开始被广泛认可。曾经那个高通锐意进取,他教导市场不能只把关注点汇聚到移动属性之上,而是要综合考量性能、发热、功能整合等众多技术体系,并用骁龙系列产品规划智能手机市场的配置标准;如今这个高通却固步自封,传言称之甚至宁愿通过“裁撤芯片事业部,保留专利部门”以求得利益最大化,也不愿重构全新的盈利模式。

  从1985年7月成立以后,高通一直致力于将庞大的专利储备兑现,其CDMA和LTE领域的底层技术积累,更在产业发展之初就已经基本成型的事情。因此,表面看去,他是被有形的终端芯片,圈定为一个解决方案供应商,而实质上,他“只想安静地做一个专利巨人”。

  即使反垄断案最终判决得以公示,我们发现结果并没有颠覆高通的盈利模式,这证明其商业逻辑仍然符合当前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若不想破坏当前的生态平衡和利益分配,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选择静默,让高通延续之前的游戏规则。此时,高通用“半垄断”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他在享受技术垄断营造的同时,巧妙地规避了产品垄断的惩罚。

  2015年,一切都改变了。然而审视高通,我们发现他并没有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既定的产品线,以及减少却未关停的“高通税”,一个都没变。只是在此时,在移动市场的钱越来越不好赚时,高通仍然可以通过不去变革迎来新的增长。由此看来,高通一直都没变,是时代的改变动摇了下游厂商的心态。作为时代的弄潮儿,高通也需要“顺势而动”,用另一套游戏规则重新组织有些反对声音的市场。

  刘亚杰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