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压”了谁?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压岁钱,攀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2-18 15:42
发压岁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长辈发压岁钱,主要意义是祝愿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康成长。80年代生人小时候得到一毛两毛的压岁钱就高兴得不得了,怎么现在有些孩子会嫌少甚至敢“无情”退回呢?
【别让压岁钱变了味】
压岁钱的最初意义,是大人发给小孩防范、驱赶妖魔“祟”来侵袭的铜钱。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就叫“压岁钱”了。而现在发压岁钱,或变成了“必须的”——大人发钱给孩子用,或变成了炫耀、攀比的项目,或变成了小孩眼中应该的、必须的程序,仿佛不再压“祟”了;另外,以前发压岁钱的只是父母和长辈,现在发钱的人也变了,发钱的人有父母的下级、同事,有与父母相关的客商、老板,有与孩子相关的老师、家长……因此,家长要注意如何防范压岁钱变味。
【压岁钱压了谁】
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变化和一些人爱任性夸张斗富,现在压岁钱由原来的一毛两毛、一十二十变成了五十、一百,有的甚至攀升到一万两万。为了完成“规定动作”,为了不丢面子,为了联络感情,大人们在年前都在考虑给哪些孩子发压岁钱、发多少钱。对于一些工薪阶层来说,面对日益见长的“增长率”,压岁钱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无法回避的负担。压岁钱压了谁?值得大家深思。
【压岁钱该怎么花】
面对孩子得到压岁钱,家长们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有的一律没收,有的收一部分留一部分给孩子自由支配,有的任由孩子自主开支。结果呢,被没收的郁闷反感,自由支配部分者心安理得地开销,自主开支者心花怒放。孩子们花压岁钱,有的买书籍文具,有的买烟花爆竹,有的买吃的喝的,有的拿去上网打游戏。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花压岁钱,才是家长们思考掂量的重要问题。
【教育孩子正确地看待压岁钱】
对长辈发压岁钱,孩子们有的误认为是应该的,有的心存感激,有的在进行谁给了多少的比较,有的拿着和同伴攀比炫耀;孩子们对发压岁钱的长辈,有的怀着感恩的心态记着大人的恩情,有的对给得多的就亲近,对给得少的就疏远,有的心不在焉地嘟哝一句“谢谢”完事。怎样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压岁钱,是很值得家长们研讨的问题。家长不能将攀比心理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不要在嘴上挂着外公给得多爷爷给得少之类的话语;同时,家长不能有嫌贫爱富的丁点儿表现,不要“亲重薄轻”;还有,就是家长不能带头用金钱来衡量和摆布宝贵的亲情。“礼轻仁义重”,值得铭记。
小孩不要50要100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压岁钱本意的丧失,是压岁钱偏离了情感的轨道;折射出的是孩子们扭曲的价值观、扭曲的亲情、错误的攀比和嫌贫爱富的心理。如何让压岁钱的本意回归,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来源:贵州文明网,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