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化亮出“国际范儿”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巴渝文化,国际书展
  • 发布时间:2016-02-24 16:36

  山城的出版物、艺术表演充满着巴渝地域特色,原创的地方文化产品如何能在海外市场走出“国际范儿”,敢闯敢拼的重庆人正在摸着石头过河。

  巴山渝水,位于中华文明摇篮长江流域的上游,在历史长河中沉淀出了个性鲜明、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地域文化。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如何让优秀的巴渝文化不断焕发生机、满足海内外观众的文化需求成为文化发展的瓶颈。如何用国际语汇讲述中国故事、将“有料”的文化产品精心包装成为极具优势的主流产品?重庆的出版、演出行业“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开拓出巴渝文化海外市场之路。

  内引外联 版权输出结硕果

  有资源没有市场,有品牌没有资金。改制之初,重庆出版集团面临着和其他传统出版社一样的困局。守着金山还挨饿,转了“企”还没有转思路。重庆出版集团决定与优秀国企和民企深度合作,通过多元化和股份制盘活自己的优势资源和品牌资源。集团形成了图书报刊、纸业贸易、文化地产、卡通动漫、网络出版、机械制造等各具特色的六大经济板块和十大产业集群,实现了从单一出版社到文化传媒企业集团的历史性跨越。

  改制后,重庆出版集团作为内地唯一一家出版单位,与全球37家知名出版社共同参与了“重述神话”大型出版项目。由“孟姜女哭长城”改写的《碧奴》一书,是内地推出的“重述神话”的国际卷首本,目前发行量超过12万册,并向23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版权。此后,《后羿》、《格萨尔王》等更多中国神话故事,通过这个项目陆续在世界各地出版。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说:“成功参与‘重述神话’项目,使中国文化第一次进入世界文化的主流圈。”

  “在参加国际书展、参与国际版权项目的同时,我们面临图书输出数量持续增长乏力的瓶颈。”重庆出版集团对外文化交流办公室主任张兵一对本刊记者说,当传统渠道不能再深挖增长空间,我们思考尝试搭乘经贸便车“南下东南亚,北上俄罗斯,开拓非洲,涉足南美洲”的新思路。在探索中,重庆出版集团与从事越南贸易20多年的重庆华展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在越南找到一个热心中越文化交流的出版人,再通过这个出版人联系到越南的出版商、报社和杂志社。

  当年,重庆出版集团赴越南达成向越南出版协会转让64种渝版图书版权的意向,内容涉及社科、历史、文学、保健和儿童读物;重庆《旅游新报》社同越南旅游期刊开展版面交流项目,双方拟以定期互换版面和特刊形式,向两国旅游者推介各自的旅游精品;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同越南时代出版社合作出版《农家科技》(越文版),携手推出适合越南农业特点的实用科技知识、技术和农业信息。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文化参赞刘三振表示,这是中越两国文化交流领域合作的新进展,将为不断深化两国友谊和合作提供新平台。

  谈到未来发展,张兵一对记者说,出版集团将建立与泰国、缅甸、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版权合作,同时也希望能建立更多平台,借助渝新欧国际班列的优势,向中亚、欧洲等国建立更多联系。

  原创延续精品文艺生命线

  “事实上,重庆芭蕾舞团是以剧带团,剧就是原创的《追寻香格里拉》,从全国首批参选的1300多个剧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评选的国家文化基金,这是国家对我们的认可。”重庆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剑对本刊记者说,全新的改编为艺术注入了活力,《追寻香格里拉》民族文化符号非常明显,它巧妙地将国际与民族、时尚与古典元素独辟蹊径地融合起来。

  在改编过程中,该剧邀请到北京、上海等国内一流的艺术家,还有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出色的编舞、服装、舞美及音乐班底。重庆芭蕾舞团团长刘军告诉记者,这次的编排将国际与民族、时尚与古典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在现代芭蕾舞中加入大量民族民间舞元素,我相信这种结合一定能让观众耳目一新。”

  好的剧目,要积极地“走出去”。《追寻香格里拉》在重庆首演后,重庆演艺集团携该剧赴法国、西班牙等国举办20场商业演出,叫好又叫座。

  其实,重庆演艺集团早在2010年就开拓以杂技为主的海外演艺市场,首个海外演出基地在美国挂牌成立,并签订了长达五年的驻场演出合同。原创杂技剧《花木兰》、《红舞鞋》等一批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进国际市场,近四年赴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演出2000余场。大型曲艺剧《竹枝风流》、儿童剧《神笔马良》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脱颖而出,杂技《梦》、魔术《伞丛扇影》、芭蕾舞《血红雪白》等一大批节目在国际国内赛场荣获多项大奖。

  海外市场的理想与现实

  2016年新年伊始,张剑的日程已经被安排满。他微笑着对本刊记者解释,商业演出都要提前安排,特别是按照国际演出市场的惯例更是如此,预定海外剧场、洽谈演出宣传都要提前一至两年。重庆杂技、民乐、芭蕾等精品节目正渐次走出国门。然而,如何克服“水土不服”,走出“国际范儿”,是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重庆演艺集团成立以来,在文化产品创新、产业平台建设、国内外市场的营销推广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花木兰》、《红舞鞋》等杂技节目在欧美等地演出已超过千场,杂技团在美国还设有两个演出基地,大部分是国外演出商代理。重庆演艺集团还在西班牙成立全资子公司——欧亚拉文化传媒公司,敢闯敢拼的重庆人又一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既然有了演出商代理,为何又要成立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呢?张剑对本刊记者说,过去我们在国外演出,赚的是演员劳务费,很大一部分利润要支付给代理商,现在通过西班牙子公司,我们可以获得演出的全部收益,也可以为国内其他演出团体到欧洲巡演提供平台。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在国际上走得更远。

  巴渝文化海外市场化的路越走越稳,但文化差异仍无处不在。“国外观众的眼睛很毒,我们必须全力提高演出质量,打磨每一处细节。”欧亚拉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刘曦说,公司成立初期,精力主要集中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演出收入与预想的尚有一定差距。

  文/本刊记者 王凤娟 发自重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