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尺牍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王羲之,尺牍
  • 发布时间:2016-02-27 15:13

  所谓尺牍,是指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传递消息,后成为信件的代称。王羲之的尺牍,就是王羲之用行草书写的信件。比之正规的《兰亭序》,这些信手拈成的尺牍,更有“妙处难与人说”的感觉。《兰亭序》是“圣”的本色,端正危坐,而这些尺牍却如仙人般飘逸洒脱,欹侧揖让触处成妙,情挚意真,自然有趣,将方圆、藏露、肥瘦、刚柔、大小、动静、奇正、形神等矛盾统一到恰到好处,表现出一种遒力天成的神逸之境。各件尺牍之间风格也不尽相同:有的平和简静、萧散自然,有的古拙质朴带有隶书意味,有的激情奔放、跳宕不羁。这些都是学习王羲之行草书的极好范本。王羲之幼年时正逢“永嘉之乱”(即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几近亡国灭种,是中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晋朝宗室在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东晋与五胡的战争,十六国之间的厮杀,持续了300年。不到十岁的王羲之在中原士族南逃避祸,史称“衣冠南渡”(衣冠代指文明礼教)的南迁中随家族到了江南。在这种战乱的年代,王羲之有些尺牍的背后是悲惨的故事,如《丧乱帖》是讲述了祖坟被毁“痛贯心肝”的悲痛。可贵的是在天下大乱,时代大灾难时期,南朝文化传承着中华文明,产生了竹林七贤、大诗人陶渊明、大画家顾恺之等等,士人们形成了奠定中国文人人格基础的魏晋风度。所以说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是来自沉重心情下的超脱通达,学王书只看表面的姿媚是远离了王羲之,这一点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