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流一缸泪,也缴不走我的枪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奥巴马,控枪问题,美国
  • 发布时间:2016-03-22 10:36

  自从有了电视,世界各国领导人经常采用电视讲话的方式与民众沟通,但领导人在电视讲话中泣不成声还很少见到。奥巴马总统的一行泪,对心软的民众还是有相当的震撼效果,何况他还是一个马上要离任的总统。

  在讲话中,奥巴马也提到自己不再参选总统,也没有寻求讨人欢心,但他说:“我认为,我们可以在不质疑对方动机或者不心怀不满的情况下持不同观点,我们不需要说服对方,但我们对此要有紧迫感。”

  听完他的演讲,我来到宾州当地人的一个集市,想知道美国持枪者对奥巴马控枪演讲的看法。这个集市有一个出售猎枪的摊位,出售各种二手猎枪,价格从350美元到650美元不等。来到这个摊位和摊主攀谈前,我先问摊主能否拍一张枪摊照片。摊主风趣地回答说:“没问题,你拍完送一张给奥巴马,好吗?”

  我们于是很自然地谈到了他对控枪的看法。摊主说,每周他都开自己的白色箱式货车来这里卖枪,顾客以当地农民为主,他们买枪打猎,所以他只卖猎枪。如果顾客要军用步枪或手枪,可以先预约他再从家里送来。从他这里买长枪,一直无需做背景调查。但根据法律,如果要买手枪,顾客必须先通过背景调查,这在哪里都不能例外。

  不出所料,摊主反对奥巴马提出的所有控枪措施。我问他,既然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为什么介意政府的背景调查呢?是不是背景调查麻烦费时?他温和地说:“政府的购枪背景调查非常快,都用电脑。这个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不想被登记在政府的持枪者名单中。”他解释说:“一旦所有持枪者都需要登记,那下一步就可能收缴我们的武器,这是我们最担心的。”

  我提醒他,奥巴马不是刚刚在电视讲话中承诺:“背景审查并不是滑向全面没收枪支的第一步。”而且总统还强调:“这并不是夺走所有人枪支的一个阴谋。你通过背景审查,你就可以购买枪支。”摊主不为所动。

  旁边一位穿迷彩服的顾客则说:“政府购枪登记开始也就意味着麻烦的开始。有没有枪是我的自由,我不愿让政府知道我有枪。”

  这位顾客说,他原来已有几支枪,听完奥巴马演讲后决定赶紧再买一支。从他们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政府的不信任,即使总统挥泪谈控枪也不为所动。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反映了社会体制的成熟,同时也是一种对权力的监督。

  在国会,奥巴马的控枪举措继续受到共和党籍议员的猛烈抨击。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保罗·瑞安说,奥巴马绕开国会表决程序,以总统行政命令的形式强推控枪是无视宪法第二修正案的行为。他还说:这些年总统的控枪提议多次遭到国会拒绝,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应该无视国会意见试图以总统行政命令扭转立法上的失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泰德·科鲁兹认为,奥巴马“为控枪,再一次滥用了总统权力”。他的竞选对手特朗普则吓唬选民说:“很快你就不能再买枪了。”另一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马可·卢比奥干脆说,奥巴马的行动是挑战宪法,而他当选总统后会立刻废除这些控枪做法。

  在美国,以共和党人为主的保守派人士高喊“武装自卫是天赋人权”,而以民主党人为主的自由派人士则大谈“强化控枪保民众安全”,双方一直在政坛和舆论场所角力。美国私人持枪的传统历史悠久,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近年来每当重大枪击案发生后,美国支持控枪和涌向枪店购买枪支的民众同样多。民意调查也发现,控枪措施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声势同样浩大。想来,奥巴马也深知在美国推行控枪的结果多半是吃力不讨好,最终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

  那么,为什么智商不低的奥巴马总统在几乎无解的控枪问题上愿意逆水行舟、知难而上呢?如果了解奥巴马年轻时作为文艺评论者的经历,也许能够对他的控枪思想有一种新的认识。

  1984年初,奥巴马22岁,还是哥伦比亚大学四年级学生。他给当时的女友艾利克斯·麦克尼尔写信深入评论他对评论家、剧作家艾略特的看法。女友上的一门大学课程要求写一篇评论艾略特1922年所著的诗作《荒原》的作业,为此她求教奥巴马指点。奥巴马的回信尽显了他在文艺评论方面的修养和功力。

  年轻的奥巴马在信中写道:我已经一年没有读过《荒原》,也没有刻意去核对所有的注脚。可我认为这些语句相当危险,艾略特包含了从闵采尔到叶芝同样的狂喜想象。不过,他在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信中最有意思的是他对艾略特宿命思想的评价。

  奥巴马最后写道:“某种保守主义,我也尊重,甚至胜过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而艾略特正是这种类型。当然,他坚持的两分法是一种反动,但它源于根深蒂固的宿命论,而非无知。这种宿命论是脱胎于生育与死亡的关联,我在上封信提及,生命可以自养。我时而觉得宿命论与西方传统一脉相承。你好像对艾略特不可调和的模棱两可感到吃惊,难道你不也是这样的模棱两可吗,艾利克斯?”

  奥巴马当年这些评价艾略特的文字令我相信,他可能也是某种程度的宿命论者。而宿命论者相信,世间万物皆无法改变。面对世界的苦痛,人能做到的不过是优雅地谈论这些苦痛,同时在避免带来新苦痛之际,祈望人世间可以实现自我救赎。

  今天美国社会的控枪问题也是一种宿命般的苦痛。奥巴马总统洒泪再谈控枪,难道也是他的宿命?

  (宋春晖荐)

  钟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