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介:《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王竹立_互联网_读书

  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

  作者:王竹立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

  自2400多年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创建学院以来,面对面的学习方式一直保留下来。然而,这种学习方式在今天遇到了巨大的挑战。21世纪的高度网络化和各种技术汇聚在一起,使人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和范围极大地拓宽了,学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我们开放,它为传统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机遇,为现代教育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

  今天,当我们看到学龄前儿童都拿着iPad玩游戏,通过触摸来感受和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毫无疑问,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正在影响并重塑人们的学习方式,传统教育模式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变革之中。本书探索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新模式,这些教育教学新模式正在改变世界千千万万学习者的学习方式,那些致力于推进教育变革的人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这是一本能够让你汲取灵感的书。

  本书跟一般教育科技书籍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作者从切身经验出发,兼具理性与感性,对很多教育现象有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以朋友分享的心情来诉说,而非一般教科书充斥许多抽象干枯或过时的理论。书中,竹立老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电子书包、微课、精品课程、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第二人生”、TED视频、慕课、连通主义等热点话题,都有分析和思考。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点都没有人云亦云,他提出的观点,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一手实践。

  本书以开阔的视野、通俗的文笔,描绘了一幅网络时代教与学的“清明上河图”。内容涵盖学校教育、网络教育、网络学习、包容思维、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方方面面,对目前教育信息化热点话题如电子书包、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均有独到的见解。适合大中学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研究者、网络教育和在线教育从业人员、教育部门领导,以及网络学习者阅读。

  机器智能

  作者:约翰·凯利,史蒂夫·哈姆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5年

  机器是否可以在未来某天像人类那样思考?从IBM的沃森首次参加电视智力竞赛,到最近的AlphaGo对战李世石,人工智能开始为更多研究领域以外的人所关注。计算机已经从传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发展成为具有认知系统的复合型机器,它们开始具有感知、听觉、视觉、嗅觉,甚至能适应人类,自己学习……

  本书探讨了认知计算的当下发展成果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IBM研究院的资深研究专家将通过这本书带我们深入到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前沿,深入分析人与机器如何高度配合才能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认知计算离我们并不遥远,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手机应用开始使用认知计算解决难以攻克的大数据难题了。比如,基于认知计算的智慧医疗也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未来或将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在预测重大天气情况,为城市制订更合理的规划等领域,认知计算也有了最新进展……

  下一代计算机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应该为之做哪些准备?两位作者将认知系统带到大众眼前,并打开了一扇展望未来计算的窗户。本书用生动有趣的案例,简单易读,是了解认知计算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不二之选。下一轮计算革命就要来了。

  《机器智能》是Next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在信息瞬间可得的时代,一己之说、强词之理、肤浅之见甚嚣尘上。而可授业解惑、追根溯源的前沿知识尤为难得。于是,Next系列图书应运而生。这套书纵览前沿科技主题,为非专业人士拨云见日;聚焦关键话题,盖以基础知识深入浅出——每一册图书都是简练紧凑的,勾勒出主题的提纲挈领之道,只为让读者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有效的前沿信息和观点。

  Next是下一个风口,下一轮科技浪潮、下一次大事件,下一拨机遇和挑战,Next帮你整理前沿知识,厘清科技发展动态,把脉未来方向,告诉你接下来你要做什么。这是给企业家,也是给政府,更是给每一个不愿被时代淘汰的人只回答的一个问题——What’s Next?

  慕课:人人可以上大学

  作者:[美]乔纳森·哈伯

  译者:刘春园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MOOCs,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英文缩写,中文译为“慕课”。近年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被一些学者比作教育界的“海啸”。因为数以百万计的学生在世界各地学习慕课课程,这些课程来自世界顶尖名校名师,斯坦福,哈佛和哥伦比亚都加入了项目开发;同时,数以百万计的投资流向了这些公司,媒体认为MOOCs为高等教育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世界上,有一大批被剥夺了接受平等教育机会的人,他们没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无论是在地下室里观看慕课教学视频的年长学习者,还是聚集在露天足球场参与慕课课程的尼日利亚孩子们。“别无选择”——是的,慕课为全球所有希望以知识改变命运的群体打开了一扇通往平等与进步的大门,而在此之前,这扇门从来没有为他们敞开过。对于他们而言,慕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项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在这些“别无选择”的学习者生态群落中,慕课的颠覆性创新潜力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MOOCs,北大、清华等高校已经推出若干课程,北大某门课程有10万人选修,课程结束,通过考试的有1万人。其中北大在校生100人,其他9900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并得到课程合格证书。

  本书作者乔纳森·哈伯用可读性极强的语言介绍慕课从哪里来?慕课在做些什么?面对的纷争和挑战是什么?慕课的未来将到哪里去?以及将为未来教育带来哪些革命性变化?

  作者认为,鉴于慕课能够同时满足数万,甚至数十万学习者的教育需求,其真正受益者应当是那些致力于倚借该种学习模式缩小全球教育资源差距的理想主义者与实践者。慕课为缓解教育资源匮乏和教育水平不均衡问题带来了希望。慕课将是因消费过高而逐渐陷入困境的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者与取代者,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领域伟大的革新,是未来教育的曙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