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然 亿万笑声中的一声叹息

  • 来源:精品生活
  • 关键字:闫然,导演
  • 发布时间:2016-03-25 17:26

  闫然

  中国青年导演、编剧、制片人。

  曾担任陆川《南京!南京!》文学策划,2011年推出导演处女作《云下的日子》,受到业界广泛好评,被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六届青年影像论坛选为年度推介电影。闫然的其他电影作品:2011年《幸存日》、2014年《凤凰台》、2016年《不朽的时光》。

  继《云下的日子》《幸存日》和《凤凰台》这三部口碑文艺剧情片之后,一向善于驾驭时代题材的导演闫然又将推出新作《不朽的时光》,这次聚焦的是1980年代那一段逝去的时光。闫然说,中国人已经笑呵呵地过了三十多年,现在是时候去探索一些世界和生活的真相了。

  主旋律并没有错,错的是将它妖魔化

  很多年轻的导演都希望通过拍摄小众电影来体现自己的艺术追求,但闫然从自己的第一部片子《云下的日子》起,拍的就是主旋律题材。在他看来,大家对于“主旋律”这三个字理解得比较狭窄。美国电影中,只要是体现着时代理想和家国梦想,能够从中听见时代的号角和历史的回声,都能称之为主旋律。只是中国“主旋律电影”有时候被刻意妖魔化了,结果就是拍出来的东西令观众觉得恶心,令业内也觉得没法接受。“我们真的挺落后的,比如反映一位大科学家的一生,以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你如果还像以前那种拍法,截取一个人的荣誉和光辉人生片段演出来,大家就会觉得乏善可陈。”闫然说。

  传记片是主旋律电影中的重要类型,他推崇的主旋律传记片应该是像斯皮尔伯格的《林肯》和劳埃德的《铁娘子》那样的,塑造的人物有很强的人性,故事里也有很多的历史真相在里面。甚至不惜让人物蒙上一点阴影。他说,一切具有正确价值和正能量、有美好结局的、和社会潮流贴近的电影都是宽泛意义上的主旋律片,斯皮尔伯格拍了那么多这样的电影,全世界人民都喜欢他。“大格局的都是主旋律,小格局的都是个性片。”

  凭题材,与众不同

  关于个人风格,创作型导演一般有两种声音:一种是通过拍几部具有相似质感的片子,树立起自己的风格,另一种是不断挑战自己可以拍的电影的题材和种类,追求风格多样化。而在闫然眼中,“华语电影导演里面有风格的真不多。”检验方法就是把一部作品里的字幕去掉,换另外一个导演的名字你看行不行。如果把王家卫、周星驰、李安的名字换掉,你还是能鲜明地感受到他们的烙印,这就是风格了。就像王小帅永远固守着他的三线记忆,娄烨喜欢站在比较低的角度审视这个国家;就像《消失的爱人》一看就是大卫·芬奇的作品,《星际穿越》的那种大胸怀,一看就只有诺兰才能拍出。

  大众在评判一个导演的得失时,总爱说的一句话是“故事讲得好不好”。闫然认为,第四代和五代导演,身处一个会讲故事的年代,大家都以严肃文学为电影创作基础。后来大家的故事没那么深刻了,原因在于觉得以文学为基础拍电影太费劲了,于是现在进入了所谓的IP时代、IDEA时代。“时至今日,这个潮流真的很难说是好坏。总之,IP时代是没什么个人风格的,只能靠题材显得有所不同。”闫然说。

  中国电影审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有人说,闫然是当今少见的血性精神的捍卫者,也有人说,他身上一直保留着“愤怒的沉思者”的气质,他一直在以他的笔触和镜头思索着面前这个世界的过去和未来。他说,中国电影审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该警醒自己是否已经被带进了沟里。闫然觉得电影应该是像书一样,有温暖的功能,它还是个艺术门类,得是美的,故而他很讨厌的一句行内话是:“大家都太累了,需要在电影里解压,需要有笑声。”他问:从第一届春晚开始中国人已经笑了很多年了,中国电影也已经让观众皮笑肉不笑很多年了,这种“无良的笑”真的有意义吗?对他而言,一味地笑只能代表脆弱和逃避,轻轻松松地乐呵乐呵,不去思考和阅读,这就是一种危险。“小刚导演当年的《一九四二》大家都看得不开心,但如果真的看懂了这部影片,就可能有延伸阅读,这样的片子对于历史是种提醒。”

  好在令他欣慰的是,这一年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在慢慢地觉醒。聊到最近的热映电影,他说,《老炮儿》之所以好,是因为它以一种强大的勇气,冲破了前人没有表达的某一种语境、框框、习惯和色彩,它里面的一些细节和人物都渗透着一种让人感动的情。

  Q&A丨关于电影《不朽的时光》

  Q: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候,推出这样一部片子?

  A:我非常反感有人说“现在是全民喜剧的时代”。我觉得现在大家既然生活无虞,就应该进入一个更为诗意的时代。现在看起来电影市场很繁荣,但那只是资本强大了、多元化了,资本带动着中国电影制作往前进,在创作上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进步。80年代的创作比现在要严谨得多,比如《城南旧事》《早春二月》,镜头语言多么严谨。我觉得电影从业者需要把自己的尊严捡起来。

  Q:什么样的时光才能称得上是不朽的?

  A:过去的都是好的吗?比如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就觉得过去很好,不断地回到过去,后来他顿悟了,当下才是最好。这部影片讲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过往的好与坏都在人的臆想之中,所谓真相都在你的情愿之中,你真正能改变和享受的是你自己当下的生活。什么样的时代是黄金时代?民国在言论自由这个意义上算是吧,但那同时是一个千里饿殍、满地狼藉的时代,哪有什么想爱就爱的豪情和说走就走的浪漫?我觉得所谓的“黄金时代”是创作者自己所认为的,就像我们回忆童年,老觉得它美得不行。

  Q:说说电影所反映的1980年代吧。

  A:《不朽的时光》发生的背景是80年代,说这个年代好有它好的历史原因,那时候国家刚从禁锢中解脱,大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可以说是万马奔腾的感觉,那时候人人都写诗,胳膊底下都夹本名著,我记忆中经常有一群年轻的男男女女在河边弹着吉他,唱着歌,那时候许下了很多诺言,埋下了很多梦想。那时候梦想太美了,诺言也实在太掷地有声了。我真的很想现在问问他们,此时此刻,是否是他们当初梦想的结果?我觉得1982年这个年份很重要。1976~1982这6年从史学家角度来说是后文革时代,“文革”的阴影还在,人人都在梳理这个时代。这个电影开始的第一场戏是男主角从外面出来,外面一片百废待兴的景象,我用了一个七八分钟的长镜头,刻意表现了那种万象更新的过程。大家看我的电影会觉得80年代其实很残酷,但它很真实,真实不一定是人们所需要的那种美。如果影视剧拍得太贴近生活,就无趣了。它应该不一样,应该比你的生活更美,或者比你想象得更黑暗——你就会想看看主人公是怎么解脱的,人类该有多强的意志活下去?这部电影其实不是小情调的,还是蛮宏大的一个作品,我努力去做得令它活泼,我更努力地去令它像个电影,无论是制作还是镜头,都是严肃的。

  Q:这个故事是你的亲身经历吗?

  A:是比我大一点的人发生的故事,但电影里面也有身边很多同学的影子。那时候他们有理想,有青春,有懵懂的爱情,未知的犯罪,每个人在偏执一件事的时候,最后一定给他一个与之相关的结果。我觉得他们的故事放在80年代初也是可以的,间接或直接的,都具有时代气质,那份气质和当下是不一样的。现在这部电影拍出来了,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陌生,虽然这段时光距离大家并不算很遥远。但是大家对民国往往很熟悉,因为天天都在拍民国。我前前后后为这部片子付出了4年时光,想起来挺蹉跎的,从30多岁忙到40多岁。我对我这部片子的推荐语是:它是亿万笑声当中的一声叹息。

  文_别业青 图_本刊图片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