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带头 经济起飞

  • 来源:新报
  • 关键字:旅游,经济,小康,赫章
  • 发布时间:2016-05-04 11:27

  为了谋发展奔小康,赫章真是很拼的!

  4月21日-22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登贵州屋脊·看山地生金”正式启动,各家媒体纷纷将镜头聚焦在了这片“贵州屋脊”。近几年,赫章围绕“文化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稳步前进,在高原山地中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县的路子

  如今到赫章,你可以乘着缆车登上大韭菜坪看一看漫山遍野的韭菜花,也可以在阿西里西大草原上享受一把策马奔腾的豪气,渴了还可以去平山乡品一品省内本土的车厘子大樱桃,最后没准还可以去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住上两天……

  大小韭菜坪,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说到赫章,可能很多人第一个印象就是——“韭菜坪”。而殊不知,韭菜坪有大小之分。要说贵州最高峰,那要数小韭菜坪景区,即“天上石林”风景名胜区。小韭菜坪位于毕节市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主峰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最高峰。整个风景区由贵州屋脊小韭菜坪,洛布石林(又称夜郎石林)、高原竖井溶洞,天然万亩草场及彝族村寨五部分组成。

  而大韭菜坪景区,则是指“天上花海”风景名胜区,与“贵州屋脊”赫章小韭菜坪遥相呼应,位于赫章县兴发乡、白果镇和水塘乡的交界处,是全世界惟一的韭菜花带,主峰海拔2777米,为贵州第二高峰。每年农历七至九月,大韭菜坪漫山遍野开满了紫色的韭菜花,而每到农历八月初五,赫章、威宁、纳雍、水城等地的几万苗族同胞都会相聚这里,载歌载舞喜度“苗族花山节”,满山遍野、美轮美奂的韭菜花海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绝对夏季是休闲避暑旅游的一大好去处。

  大小韭菜坪的漫天花海和奇特石林,为当地带来美丽风光的同时,也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收益。以大韭菜坪景区为例,2015年已建成中营村游客服务中心1050平方米、观光缆车1.3千米、观光步道2.6千米、文化表演广场2000平方米、花卉基地50亩、烧烤场地、露营等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无疑对拉动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2015年,赫章县全县完成旅游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25.9%

  阿西里西草原的风VS可乐考古遗址的历史

  大小韭菜坪虽然著名,但并非赫章的全部。要知道,赫章还有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草原,这里有南方少有的“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景观,至今保持着完好的生态系统和原始风貌。想想,夏季当全国大多数地方都笼罩在“烧烤模式”下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来到这里,策马驰骋,是一种怎样的舒爽和豪迈。

  若说以上提到的几个景点都是“自然风光控”的福利,那么,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绝对就是“历史文化控”的心头好。可乐遗址是我省最重要的战国至秦汉时期古文化遗址,已出土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各类文物2400多件,占贵州同类文物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可乐古夜郎时期的墓葬发掘还被评为2001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想揭开古夜郎文化的神秘面纱?那么也许你应该来一趟可乐。

  如今,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已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赫章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要求,全面推荐“文旅兴县”战略,以“两坪(大韭菜坪、小韭菜坪)三原(园)(阿西里西大草原、可乐国家大遗址公园、平山-水塘国家级森林公园)两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建设为主体,以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阿西里西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合理配置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推进旅游业与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山歌唱起来,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旅游,看的是风光古迹,感受的则是文化。赫章,就是感受原汁原味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地方。以阿西里西风景名胜区的珠市彝族乡韭菜坪景区为例,环山而居的彝族同胞们三五户自成一寨,星罗棋布地散居山麓,由于地域偏远,很少受现代文明的濡染,民族传统因此很好的保存了下来,形成了独特的“阿西里西”文化。彝族的火把节,铃铛舞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在赫章,有一个“赫章夜郎民间艺术研究会”,这是一个由当地村民郭昌勇发起的民间艺术组织。作为彝族山歌的爱好者,60多岁的郭昌勇作为独资投资人发起了这个组织,希望传承彝族山歌的文化。他说:“我们这里大家都喜欢山歌,从机关领导到百姓都喜欢。”如今这个协会已经有了正式会员18人,大家时常拖着音响,走街窜巷,既是采风、又是宣传,同时还到处搜集民间歌本,希望能整理成册记录自己民族的文化。说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叠泛黄的读本展示给记者看,这其中有民间歌本,也有经年流传下来的故事话本,都是非常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料。

  协会成立以来,郭昌勇经常去夜郎广场转悠,听乡亲们唱歌,借机选择歌手。招来歌手,又组织他们排练节目,既唱老歌,也编新歌。郭老汉自豪地说:“我们去参加县里的民歌大赛,都拿了好几个奖了呢,还有外地的人跑来学山歌。马上樱桃节上就有一个西南三省民歌大赛,就可以展示我们的民歌成果了。”

  同时,赫章县委、县政府也非常重视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发掘,为了加强对夜郎文化的研究和发掘,还成立了赫章县夜郎文化研究院,对夜郎文化、彝族文化的相关历史资料、出土文物等进行了仔细的搜集和梳理,做了很多研究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在向记者介绍时骄傲地说,在赫章,彝族文化保存是非常完整的,这里有文物出土、有文字记载、有民俗传承,民族文化在百姓间的传承度也很好。他们表示,接下来赫章要思考的,就是怎么将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现代表达,将其打造成旅游品牌,让远到而来的客人不仅有风景可看,还有民俗表演可以欣赏,让赫章不仅能吸引游客,还能留住游客。

  如此这般,醉人的美景,辅以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风情,赫章定能吸引更多的目光。

  美丽乡村建起来,不用再外出务工啦!

  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以大韭菜坪所在的兴发乡为例,乡党委、政府以大韭菜坪景区旅游开发为契机,大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农家旅馆,既提高了景区的接待能力,又增加了很多就地就业机会。

  如今在兴发乡中营村,已经可以看到一幢幢漂亮的农家小楼拔地而起。兴发乡党委书记罗刚介绍到:“为了鼓励村民建农家乐,对房屋进行美化,在中营村,政府每户补助1.5万元。去年我们政府投入资金300万元,撬动了民间资金2400万元参与建设。”

  马春是中营村的村民,目前经营着一个叫“伊程苑”的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食宿。他原来是货车司机,去年投资搞了这个农家乐,除了政府的补贴,自己还投入了50万,“去年就赚回了十多万。”马春说,“去年10月县政府还组织村民参加了厨艺培训,我就报名参加,然后考取了厨师证。”有厨艺在手的马春,淡季就自己亲自掌勺炒菜,旺季就会多雇两个厨师来帮忙。显然,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乐呵呵地,“比跑车好多了,那个风险大,现在还能顾到家。”

  村里像马春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罗刚书记无不自豪的说,“前年,我们这里还只有3家农家乐,现在有了40多家,其中规模大的,可同时接待100人就餐,有40多间客房。”

  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像中营村这样的农家乐发展起来,乡村旅游经济,将被彻底激活,不仅能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还能带着当地村民富起来。

  文丨本报记者 张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