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总想着“证明自己” 就别指望“自我提升”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能力,职场
  • 发布时间:2016-05-13 10:05

  如何提升一个人的能力,尤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人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将一些基础和专业知识“还”给老师,替换为新的职场技能,这个学习、提升的过程自然地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具体到职场乃至生活中的某些细节,正如Jack Zenger & Joseph Folkman(两位都是领导力发展咨询公司高管)提出的,人们面对批评意见时的表现却存在差异,一心想着“证明自己”的人会对批评意见产生抵触,而倾向于“自我提升”的人则能坦然面对。

  J&J的观点同古语“满招损、谦受益”一起回答了开始的提问,一个人的自我提升,大部分归功于批评。

  “证明自己”是原始的人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但一旦过度将陷入“自我”的陷阱

  “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当初吹过的牛逼”,“证明自己”的更为普遍的情形是寻求认同感,很多情况下,获得认同是人们某些行为的驱动力,所以人们在“证明自己”的同时改变了整个世界。无欲无求、无上进心的人对环境无害,但也无用。

  自然科学中,很多物质对人的利害和剂量有关。类似地,过度地追求“证明自己”将走火入魔,落入“自我”的陷阱,成为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阻碍。这就是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在“成长型”和“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提出的区别,成长型思维的人注重学习提升,欢迎他人给予反馈意见,哪怕是批评;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回避甚至对抗意见和批评,“选择自己能轻松完成并能保持其良好形象的任务”努力证明自己。对后者的描述让人想到一句话:你永远也无法战胜一个纯傻逼,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个水平线,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我们都应该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过“固定型”思维的表现。

  自我肯定有错吗?

  究竟如何区分自尊心和虚荣心?

  任何事物加上“盲目”二字才变质,所以大家不必妄自菲薄。

  究其根本,自我肯定是对价值观的维护。一个组织有其文化和价值观,组织成员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如果人人都能获得自己和他人的肯定,人人都是自信的个体,这个组织的力量将非常强大。在企业,有共同的利益可以成为同事,但有共同的价值观才能成为合伙人。自我肯定在利益层面事实上是“求同存异”,在价值观层面才是团结一致。

  所以,自尊心即对自己价值观的自信心。而虚荣心源自只得其表不得其里,人们在拿某种有形或无形的事物装点门面,刻意标新立异。

  真正的自信,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无需证明自己;虚荣则必然强力证明自己。

  J&J的研究表明,急于证明自己的人普遍缺乏自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信心和接受批评的程度都会增强

  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年长的人很少说自己现在有多牛,但经常会跟人回忆自己过去有多牛——他没说谎,当时的感觉确实如此。J&J的研究表明,男性在45岁以前自信心在上涨,45至50岁之间迅速下滑,50岁至55岁之间再次上涨,之后可能再次下跌;女性虽然在年轻时不如男性自信,但从25岁到65岁,女性的自信心一直在增长,最后比男性更有自信。

  这个结论给我们提了个醒,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从现在开始思维的转变吧。

  但J&J同意改变态度难过改变行为的说法,他们建议大家首先从向同事征求反馈开始,管理者也要给下属提供反馈。

  结语

  在J&J的研究中,7000名提供自我评估的人当中只有8.3%的人有很强的“证明”倾向,8.4%的人没有明显倾向,而83%的人有“提升”倾向。这说明,人们向往美好、正确的东西,并且人们能够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

  文/吴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