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 盛宴之下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扎克伯格,虚拟现实,HTC,Oculus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6-17 15:15
扎克伯格的认定,厂商与资本的追捧,让虚拟现实(VR)开启了一场饕餮盛宴。但盛宴之下,设备与内容、技术与体验如何互促共荣,广泛务实的行业应用如何真正展开,都是我们应该冷静思考的。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作为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基于3D动态视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伴随大数据、可视计算、人机交互、数字感知、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轮新的热潮。超万亿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国内外众多IT巨头纷纷踏足该领域,一场全新的视觉革命正在悄然而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讲“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VR正是这样一种“真亦假”、“有还无”的事物。在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VR——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或者,我们也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是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仿真系统的技术。虚拟现实就是要将假的世界做成真的,并且让人们相信它是真的,欺骗人的感知,以假乱真。但这场“骗局”却格外值得关注。
VR元年到来
其实VR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不过,直到2013年,VR还处于行业低谷。从2014年开始,有厂商陆续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到了2015年,开始逐渐向上发展,2016年更被视为虚拟现实技术元年,新一轮热潮正在席卷全球。
VR产业发展迅猛,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根据预测,到2020年虚拟现实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虚拟现实设备销量,根据Gartner预计,2018年年底将达2500万台,据ABIResearch预测,2020年销量将达4300万件。虚拟现实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将是不亚于移动互联网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虚拟现实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不仅可以满足娱乐消费领域的需求,其社交属性带来的爆炸性需求将使虚拟现实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技术,将给医疗、教育培训、娱乐影视、展览展示、军工国防等诸多行业带来本质变化,虚拟现实的应用前景广阔。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曾表示:“社交网络的下一步是虚拟现实”。从国外的谷哥、索尼、惠普、三星、因特尔、苹果、Oculus等科技公司,到国内的乐视、华为、阿里巴巴、百度、HTC等科技公司都相应设计了VR的开发计划。今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实验室,首次对外透露集团VR战略。腾讯的Tencent 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系统阐述腾讯在虚拟现实领域的规划。小米探索实验室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虚拟现实……国内的VR市场遍地开花,目前已有超出200多家VR领域的科技创业公司,覆盖全产业链环节,在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个行业未来。
资本积极涌入
VR大军来袭,其融资情况更是一路走高。2015年8月4日焰火工坊获首轮融资1000万元。2015年12月25日,上海乐相科技有限公司(大朋VR)获得来自迅雷领投、恺英网络跟投的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2015年12月31日,奥飞动漫拟通过受让原有股东股权的方式,战略入股上海乐相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3月,兰亭数字公司获得3150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包括华策影视、康得新、百合网在内的上市公司……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在A股市场有近80家的上市公司在VR层面有所涉及,从总量和数字仍然可以看到VR火热非常。苹果公司CEO库克在接受采访时也称,“关于虚拟现实,我并不认为是小众产品。这很酷,并且有一些有趣的应用”。
《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通过体验、采访、梳理,试图揭开VR的神秘面纱,理清VR的技术与应用发展脉络。
设备、内容、技术共同呈现VR的自然表达
VR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三大特点,VR的实现,涉及程序、硬件、内容、技术、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每一方面都是VR的自然表达形式。真正的VR创业者们,喜欢用“脑后插管”来描述最优秀的VR体验。然而,目前VR的发展还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不论是设备、内容,还是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硬件设备标准不统一是隐藏在VR热潮之下的一大阻力;动作捕捉、眼球追踪等技术也有待提高。作为一种新兴技术,VR的表达还有待完善。
硬件设备定基础
市场上出售的VR设备并不在少数,目前,VR的明星四大硬件包括HTC Vive、Oculus Rift、PlayStation VR以及三星Gear VR,还有一些VR硬件厂商诸如灵镜VR、蚁视科技、大朋、Pico、暴风魔镜等也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产品构造与操作模式的不同,市面上的VR设备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产品本身无内置屏幕,需要智能手机配合使用的VR设备。以谷歌的Cardboard为例,与手工DIY很相似,其特点是开发成本较低,价格低廉,但是对手机依赖程度较高,产品体验直接取决于手机配置以及屏幕清晰度,沉浸式体验较差。
第二类产品采取内置屏幕的方式,但是需要与高配置的PC或游戏主机配合使用。这类设备以Oculus Rift为代表。一方面,内置屏幕加高配置主机的组合带来了更出色的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笨重的机身体积和重量也为其使用环境带来了局限性。但是研发成本较高,使用过程相对复杂。“手游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玩,但是长期让我戴很重的头盔体验VR,在目前的设备情况下即使是体验最好的HTC Vive仍有很大进步空间。”掌网科技的董事长李炜这样说。VR要普及发展,在装备上、基础设施上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改善。
中国(南昌)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负责人胥清皓曾说:“在虚拟现实的设备中,尤其是硬件,在产业的初期是非常重要的。”硬件设备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不容轻视。市场上繁多的硬件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原因在于缺少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交互方式,对设计者来说将会非常困难。”他表示,硬件平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亟待解决。
优质内容需创造
VR设备不能脱离内容独立存在,内容创造价值。今年厂商共同面临的突破口是内容生态,而衡量这方面成绩好坏的标准,最直观的数据指标是应用的数量和质量。
李炜表示:“目前VR的内容少、优质的VR内容更少,关键是缺乏标准。”每个厂商的设备、内容不尽相同,“每一家都想找到自己的生态链,都想自己做自己的内容,做自己的SDK,造成设备不兼容、内容不互通。”记者体验过几次,发现目前VR的内容大多聚集在游戏方面,有空中过山车、大摆锤、海底探险等。另外还有一些对抗性的,像枪战一类的游戏比较常见。其实不止于此,在GDC2016游戏开发者大会上,HTC和索尼都公布了各自在内容生态方面的规划,比较有意思的是,两家都宣称年内上线的应用会达到50款。同样,在HTC Vive大会上,就有近800家厂商在制作内容。火焰工坊的CEO娄池,对VR的内容创作非常有信心,他认为这将会是下一个“风口”。
技术支撑是关键
VR要达到以假乱真,就要虚构出一个“真实的世界”,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素材、信息,更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试想,如果将我们的眼睛每秒接受的信息全部数据化,这个数据文件有多大?是应该用GB来计算还是用TB来计算?试想,这些画面要有实时互动性,还要随时间、空间的转变而变化,需要怎样的灵敏智能。
画面重构 根据“全球VR技术标准”,首次明确VR产品三大关键技术标准——低于20ms延时、75Hz以上刷新率及1K以上陀螺仪刷新率,这成为VR新行业的游戏规则。北京大学教授查红彬在“2016年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大会”中的报告指出,虚拟现实需要通过三维场景重建与数据获取,把现实生活场景“搬”到计算机里,他说:“这个事情听起来很容易,但是对于大应用场景而言就不那么简单了。我们要把真实世界搬到计算机里去,是我们要打通一堵墙体是把现实和三维、虚拟分割开的墙体,这方面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一条日常的街道“搬”入计算机,小到人脸、表情的变化,风吹过树叶的摇动,大到运动的车辆,高楼的遮蔽等,都需要复杂的系统建设。“静态、动态场景不同,各种建筑物、各种不同对象的出现都要在计算机里建立模型。”不只是模型建立,在画面质量、网络延迟等方面的研究都需要技术的支撑。
交互新维度 电脑有键盘解决其互动方式,Windows有鼠标可以解决互动方式,最初苹果把触摸推到手机上代替了键盘,这就是人性的体验,让人通过最直观、最本能的方式交互。纵观科技发展,从大型机到PC再到智能手机,人机交互在不断升级,虚拟现实的创新将推动人机交互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就像马斯洛需求理论,底层设计决定上层建筑。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自然而然地开始追求下一个满足。同样,一旦基础崩溃,顶层需求也无以为继。换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VR并不是独立的行业,更多的可以看做是在交互上寻求迭代,进而渗透到各行业之中。
北京超凡视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朱昱地曾在极客公园公开课中演示酷炫的交互方式——动作捕捉,让VR体验升级。简单的抛接动作,需要与现实动作同步、与人的心理预期相符。他在接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的采访时曾表示,三维沉浸式的体验,用户无论是看视频内容还是玩游戏,容易出现眩晕感。另外,由于虚拟画面捕捉与人的心理预期画面不同,甚至有较长延时性,同样会产生晕眩感。而更精准的眼球追踪交互方式对技术又是另一重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沁平
虚拟现实可能是一项颠覆性技术,是未来互联网的入口和交互环境。其已经成为支撑各技术发展的新的现实平台,可以推动许多行业实现升级换代式的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 查红彬
三维场景的重建意味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把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重建,也就是把现实世界搬到计算机里去。需要重建系统、重建场景数据,最终要建立模型。
■掌网科技董事长 李炜
VR的本质是什么?是人与虚拟世界的连接。人与真实世界的连接包括信息的交互其实都可以通过VR这样新型的技术完美的交织在一起。
■北京幻视网络科技创始人 田子杨
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感知有5感,现在的VR只涉及了视觉、听觉上的感官变化。只是在谈1.5/5的VR,其他3.5目前来讲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六大行业应用上演VR+产业的“颠覆”
刷新朋友圈,无数的美景、无数的照片。可是你的朋友圈有720度全景VR照片吗?前些日子,一位朋友的聚会照片帅炸了朋友圈,原因在于照片拍摄的是数百人聚餐场景,竟然看得清每个人的表情。相较于以前的聚会照片里那密密麻麻的小脑袋,高下立见。
从现在来看,VR产品的应用场景只有一些游戏、视频等方面,但这绝不是VR的全部,如果仅仅这样,VR也不会成为科技企业追逐的焦点。
务实推进行业应用才能真正推进VR繁荣。当技术和产业链更加成熟后,VR的应用空间极为广阔。
VR+航天突破空间限制 航天装备是典型的复杂庞大,VR可以实现不同地域、不同单位的设计人员高效协同完成复杂装备的研制,为多个用户建立一个共享的可理解的虚拟孔,允许多个用户终端协同活动,允许虚拟物体安装在真实环境中。
在装备的维修装配方面,通过戴虚拟眼镜,在装备过程当中可以直接用说明书、提示信息进行操作。“如果装备在战场上、现场上发生故障后,特别出现疑难问题的时候,现场解决不了,可以通过VR技术与后台的专家互动,把维修知识推送到前台。”另外,VR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的战场环境,包括虚拟任务、虚拟目标、虚拟敌人、虚拟设施等。“这使得我们训练的模式更加实战化。”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熊新平教授这样评价。
VR+游戏肆意畅玩 VR应用首先体现在了娱乐方面,国外是怎么做的?美国佛罗里达的迪士尼乐园将会推出新的虚拟现实的新的体验区,游客可以驾驶千年隼号激烈对战。
日本环球影城也是最大的旅游体验公司之一,VR项目XR Ride备受关注。还有六旗游乐园,也推出基于虚拟现实的过山车项目,这个项目可以给人带来新的不同的体验。
在国内也有相似的主题公园。北京身临其境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宣付表示,提高回头率和用户粘度就是优秀体验内容。2016年5月31日,身临其境VR主题公园全球首发暨生态战略发布会在京召开,刘宣付勾画出公司基于主题公园平台重塑VR生态的发展战略。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娱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沉浸感、更多想象性、更强的交互性,同时对场地要求不高。“虚拟现实和主题公园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新奇性。因为内容可以替换,当游客下一次来体验时内容可更新,可以实现较好的重游性、运营性。”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涌天对VR在娱乐行业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或许可以在家中游玩迪士尼。
VR+电影极致体验 《星球大战》VR版、《攻壳机动队新剧场版》VR版、《复仇者联盟》VR预告片、《火星救援》VR版……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出VR版预告片和VR电影的信息,VR这阵狂风的袭来,将颠覆电影体验。
虚拟技术设备可以提供电影院级别的观赏效果,甚至还不用担心电影院不舒服的座椅,随便脱鞋的邻座,以及前边晃来晃去的脑袋,为什么还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呢?
VR+电影,有更多的自主选择,不拘泥于导演的镜头选择。在家中客厅里,借助于眼镜、头盔等可穿戴设备,辅以手柄、手枪、地毯等配件,还可以沉浸在游戏场景之中,给予其更真实的交互体验。
但是VR电影的拍摄并非易事,著名导演张艺谋或将进军VR电影,“VR技术会改变下一个十年的电影产业。”他这样说。
VR+房地产 精致生活 房地产是VR产业会影响到的又一个重要领域。无忧我房创始人李熠认为,VR会改变开发商展示和购房者体验的模式。美房云客董事长廖永斌表示:“VR+地产全场景解决方案包括城市规划、景区规划、园林规划、样板间展示,一房一景选择。”
在房地产商方面,与传统盖样板间作为展示相比,把房型展示通过VR呈现给购房者,不仅时间更快、成本更低,展示效果更好;在购房客户方面,将会享受更好的体验。你选择了某一户型,戴上VR就可以感受清晨的阳光、晚上窗外的灯光……
同时,VR对于家居装修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家装规划实现1∶1的虚拟效果。记者体验虚拟家居,感触颇深,从家具、地板的样式选择、到墙纸、窗帘的颜色搭配完美重现脑海中的画面。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体验中偶尔会发现自己站在了沙发上、桌子上、座椅上……瞬间跳脱出画面。
VR+旅游 足不出户游世界 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改变“旅行”的意义——虚拟旅行意味着,你不必舟车劳顿,不必坐飞机,不会出现时差综合症,不会碰上睡得不舒服的酒店大床……你只需要几分钟以及一张舒适的椅子,就能够享受到一个很酷的新旅行目的地。
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记者体验了一番海底探险。海底幽暗的光、鱼群、沉没的船仿佛就在记者眼前,转身还可以看到船舱斑驳的栏杆。这实际上就是VR今后的典型应用,把景点通过虚拟方式展示到用户的眼前。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身临其境”参观世界美景了。
VR+新闻 真正的现场报道 在全媒体时代,对于现场突发新闻,虚拟现实设备可以让受众以全视角亲临新闻发生的现场。美国广播公司曾推出过一种虚拟现实新闻报道,通过虚拟技术可以让读者身处新闻现场并自由移动。首个虚拟现实新闻报道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进行,新闻用户得到了亲临叙利亚战区的浸入式体验。
VR领域走得比较前沿的是纽约时报,拍了一部《流离失所》,讲述在战争环境下三个小孩家庭的故事。同时通过这个片子第一次让公众感受到VR是如何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世界,更加真实、更加沉浸,我们戴上眼镜可以看到爆炸面前滚滚的硝烟甚至闻到硝烟的味道。
VR在新闻媒体报道中打破了空间的束缚,在传统媒体中,受众只是个阅读者,但是在VR的新闻报道里面受众将是参与者、新闻的制作者。
青亭网创始人罗贤表示:“媒体的变革才刚刚开始,VR报道更好地完美融合了像声音、文字、图片和影像,它真正引领我们媒体的变革进入全媒体的时代。”
■美房云客董事长 廖永斌
VR+房地产首先解决2B市场,然后慢慢切入到相关产业中。包括整个运维阶段,也包括引入地产的游戏、VR+培训、VR体验中心等。
■三行资本合伙人 陆海
VR在涉及安全问题小的行业、商业模式清晰的行业容易爆发。比如线下体验店。如果要在民用汽车、医疗方面必然它的爆发是需要比较长期的过程。
记者手记
VR看起来一片繁荣,正在上演一场饕餮盛宴。但盛宴之下,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判断产业真正形势和发展问题。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VR设备与内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一直影响其产业发展。有人认为设备是基础,一定要先完善设备才能继续发展。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花大价钱买一台VR回家,却发现根本没有多少资源可以观看,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也有人认为内容创新是核心价值。但是VR的内容和资源,取决于其市场规模,没有足够数量的用户群,企业无法获得收益不会有热情去产生更多的优质内容。
其次,VR平台标准不统一,体验基本还在初级阶段,距离成熟还有距离等都制约着产业发展。
再次,VR的繁荣需要的是务实地、全面地推进各种行业应用。
最后,记者想说的是虚拟现实再火,我们也不能忘了真正的现实。
■本报记者 张兰兰 霍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