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时代 医疗信息化迎产业新机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家庭医生,医疗,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6-17 15:38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6月6日,备受关注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它将推进实现分级诊疗模式,有利于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模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同时,《意见》也明确表示,要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提升服务效率,这有望助力相关产业链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
近两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呈现飞速的发展态势,从1.0阶段快速演进至4.0阶段。1.0时代是传统信息化产品的普及,如医院信息化、社保信息化、区域医疗信息化等方面;2.0时代是以互联网医疗为主旋律;3.0时代是以“三医联动+健康管理”为终极目标,医疗IT公司纷纷切入医保控费、商业健康险等产业;医疗信息化4.0时代,即切入医疗服务的本质,而不仅仅是信息化工具。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精准医疗等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度实施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医疗服务并加强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
近日,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厂商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展示最新技术成果、打造生态圈、推行核心技术平台,将医疗信息化推到风口。
医疗+物联网 融合进化
在刚刚落幕的2016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CHINC 2016)上,新华三旗下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三通信)携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华三通信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亮相。华三通信企业系统部技术总监陈岩在“华三通信医疗物联网融合架构”主题演讲中,分析了未来医院IT建设需求,重磅推出华三通信医疗物联网融合架构,引起了强烈反响。陈岩认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提升,使得关乎医疗服务的移动护理、婴儿防盗、资产定位等业务被广泛使用,但也带来了多套网络、多套供电系统和多套管理平台重复建设等问题。
华三通信推出的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将移动医护和医疗物联网业务完美统一,满足移动医护“终端漫游”、“影像数据”、“抗干扰”三方面的需求,建立了医疗物联网AP“统一部署”、“多业务扩展”、“分布式架构”、“统一管理部署”等诸多优势。
打造互联网健康医疗生态圈
与此同时,在CHINC 2016上,涉足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近20年的万达信息也推出其新的解决方案——“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医联体、医院信息化管理、贯穿线上线下的患者服务和面向非公机构及政府监管的整体解决方案”,将万达信息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圈典型案例,切实呈现在大家面前。
“作为行业内首家打通线上线下医疗资源,面向政府主管部门、医院、非公立医疗机构及个人,全方位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企业,我们想要打造的医疗健康生态圈,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下载个APP,去实现网上挂号、在线问诊和健康咨询等单一需求。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医疗健康生态圈,其核心应该是交换,即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打通及贯穿从健康管理、预防、诊断、治疗、医药电子商务、药品配送到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医保结算等所有流程。”万达信息副总裁邬金国在会议现场表示,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医疗软件公司面临来自互联网的挑战,需要提升和加强互联网意识和能力。而互联网公司要吃透复杂的医疗健康业务,更需要对产业上下游相关需求,有更深入了解和研究作为依靠。任何一方的缺失,可能都会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构建一体化 打造核心业务
医院信息化,尤其以医院自身运营管理为主的信息化作为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既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重要的驱动力,它在优化就医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促进营收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打破各科室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医院运营管理以及与临床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一体化办公的基础与必要条件。
近日,联达动力隆重推出的“全新医院综合运营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是以医院自身运营管理为主线条切入,打造涵盖医院“人财物、医教研、护药技、党政事”的综合运营管理体系,并与临床业务系统深入融合,围绕质量、安全、效率、效益提供面向医院的一体化综合运营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卓有建树的东软集团也于近日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面向大型三甲医院的新一代医院核心业务平台RealOne Suite。“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服务流程”和“以医疗工作者为核心的医疗过程和管理”是医院的核心业务。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介绍,东软医院核心业务平台RealOne Suite打破传统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维定式,是对医院核心业务内涵和外延进行全新定义和诠释的产品,也是面向“互联网+”时代的领先产品,能够帮助医院更好地支撑核心业务高效运行和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能够帮助医院优化信息系统架构,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平台”。
精准医疗
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医疗信息化大力发展,精准医疗将成为医疗领域发展新趋势。在贵阳召开的数博会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原理事长郑纬民发表观点,认为大数据精准医疗有望突破不同病症同一疗法的传统医疗模式。
日前,英特尔发起主题为“精准医疗时代的协作创新”的英特尔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论坛,探索生命科学BT与IT的融合,共同解决未来10-20年的医学难题,带给医学界和科技界新思考,并以非营利性、开放的方式实现创新合作。
英特尔表示,有望在2020年实现24小时内完成基因测序-医学分析-制定医疗方案等一系列精准医疗过程。通过强大计算能力和医学方法的突破,大大缩短制定有效医疗方案的时间,更快找到抑制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方法和药物。
从全球范围来看,医疗体系的变革正在发生,精准医疗正处于爆发前夜。在中国,精准医疗国家指南在今年3月发布,自此,精准医学无论从应用方向,商业规划,还是技术开发方面都有了地图可循。
而在“十三五”纲要草案中,“加速推动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也入选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精准医疗是数据驱动的科学,离不开对海量的基因组、影像学、临床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一个人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过程即可能产生TB级数据,精准医疗的充分实施将涉及对成千上万人群数据的整合分析。
“在精准医疗领域,以数据分析、云计算为主导的IT技术已经成为驱动行业创新、发展变革的重要因素。快速的技术革新和应用,使得医生可以基于病患的基因信息、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表示:“英特尔致力于驱动云计算以及日益智能互联的世界,充分发挥从云到端的技术领先性,为精准医疗注入计算优势。我们期待凭借与本地产业伙伴结成的创新共同体,能够加速精准医疗在中国的落地,让更多人获得更加个性化、精准、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助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健康中国’长远目标的实现。”
■本报记者 陈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