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健康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健康意识,体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6-27 15:09
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面前,在严峻的慢病防控形势面前,我们的健康意识亟需改观,健康行为亟待改变。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虽然时光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不过,狄更斯的名言依然映照着这个时代的荣耀与苦痛,在享受物质财富极大膨胀、生活方式空前先进和便利的同时,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自然生态的破坏日益缩小了每个人的生存空间,而与物质进步同步的是,工作和生活压力的逼仄,居住和食品环境的恶化,人们在不断予取中,也在不断承受着各种代价。
我们身体最先做出了可怕的回应,在各种污染和压力下,癌症的高发数据简直触目惊心,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近二十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和死亡率走高的趋势,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到8人中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而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而女性癌症的高发率更是让人心痛不已。
【我们的健康意识很差】
卫生部公布过一个调查结果,是关于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的。什么叫“健康素养”?按照官方的解释,就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健康意识。中国人的健康意识有多强呢?调查结果显示,“每100个人中不到7个人具备健康素养。”其中,能够正确认识肥胖,知道“四害”会传播疾病、止痛药应该怎么用、骨折以后该怎么处置、成年人每天该喝多少酒,会看药品说明书的人,都不到20%。尤其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只有4.66%的人有正确的意识。在55~69岁的人中,健康素养水平尤其低。
其实说到对健康的关注,近年来在中国很有点甚嚣尘上的意思。尤其是“非典”以后,谁都不会再轻视健康。保健品、保健器械、私营医疗机构的广告满天飞,让健康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如果说中国人不舍得为健康投资,那真是冤枉。但钱花了,它花的值不值、是不是花到了点上,很成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慢性病发病率常年来居高不下;为什么媒体报道中有那么多被虚假保健品骗的老人;为什么有些人买了一大堆健康书籍,最后吸取的全是错误的知识?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健康意识有很大关系。
如果国民的健康意识能有所提高,那我们就能把钱更多地花在预防,而不是治疗上。有统计表明,现在中国人一生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都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中国城乡居民患病在过去10年间高达50亿人次;慢性病确诊者约有1.6亿。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吸烟人群最多的国家,也是饮酒消费大国。据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说,这些都属于中国健康不安全的因素。而健康不安全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仅2003年就高达8千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GDP的7%左右。也就是说,今天你可能不知道肥胖有多大的危害,明天这也许就变为中国发展的巨大威胁。
当然,除了政府要做的,老百姓也应该明白,自己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第一责任人。要想获得健康,就应该了解、控制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获得本来就应该有的健康,而不是加速疾病的形成和自己“谋害”自己。
【有“健商”有健康】
面对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有关专家提出“健商”新概念,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专家认为,健商三要素指一个人已具备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此三要素缺一不可。
健康意识指的是一个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重视程度。常言道病从口入,但现实生活中,如肥胖病、糖尿病、胃病等都是因为没有管好自己的嘴,是吃出来的病,是健康意识薄弱的表现。我们应树立“处处求生”的思想。
健康知识指的是一个人对学习保健知识、养生知识热心不热心,关心不关心。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可以是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大家要经常学习养生知识,要互相学习、交流养生心得。
健康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的敏捷性、平衡性、柔韧性、耐久力等这些体能保持得如何。因此经常性的运动锻炼是必不可少的。“生命在于运动”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健康能力可以通过锻炼得以保持和提高。
而“健商”则是一个人的健康指南。即“你是要主宰你自己的健康命运,还是要把一切都交给医生”。因此一个人要有很强的健康意识,学习了解必要的健康知识,掌握保持健康能力的方法技巧,通过自我保健使自己身心达到最佳状态,健康长寿,终其天年。
“从中国目前来讲,高智商的人很多,高健商的人却不一定多;特别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虽然坐拥财富,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90%的人只有在生病了才会去看医生,而当真正疾病来袭时,往往已经晚了。
健康投资是一个长期的、周而复始的工作,它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运动和合理饮食,拥有良好的养生习惯,这是我们保持健康的基础,而且不需要花费很多钱,就能带来长远的好处。另外一方面,要将健康作为个人的财产来进行管理。
【五大变化有喜有忧】
一项名为《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统分析》的报告,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完成并发表。
他们将1990年~2013年全球各地240种死因的死亡率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人健康问题主要发生了五大变化,具体包括: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延长8.6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6岁延长到73.5岁,女性从70.2岁延长到80岁;中国70岁及以上人群中,中风成为最主要死因;中国居民慢性肾病致死率上升147%;老年痴呆症致死率上升121%;肺癌致死率增加103%。
另外,国人死于肺炎的人数减少56%,死于疟疾人数减少88%。
面对这些数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分析认为,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与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全民医保体系提供良好就医保障等因素息息相关,且婴儿死亡率下降起着重要作用。而从中风成为我国老人首要死因,慢性肾病、老年痴呆症和肺癌致死率翻倍增加,可以看出慢性病攀升、癌症高发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
究其原因,曾强表示,吸烟、过量饮酒、“三高”饮食(高油、高盐、高糖)、运动少、久坐、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慢性病和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这些不良因素导致了2/3的慢性病。其次,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亿。
【健康观念需要转变】
曾强认为,这个数据研究很有意义,20多年来国人健康问题的变化值得我们去反思,同时也急需我们转变健康观念。
发展经济不能破坏环境和健康。2014年,环保部发布的“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果”表明,我国2.8亿居民饮水不安全、1.4亿居民的居住地环境受到污染,高发的肺癌与空气污染关系密切。国内生产总值(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不能破坏环境和健康。
别把预期寿命等同于健康寿命。虽然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大大延长,但不能过于乐观,因为预期寿命只代表生命的长短,并不意味着活得健康。国人应更加关注于延长健康寿命,即保持身体健康、无疾病缠身、不靠药物维持生命。2010年,联合国开发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健康寿命仅为66年,比发达国家少了10年左右。
从“病后治疗”转为“病前预防”。成倍增长的慢性病致死率,反映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较差,治未病观念尚未普及。
重视体检,揪出“沉默的杀手”。包括慢性肾病在内的很多慢性病,表现得非常隐匿,疾病初期多数患者没明显症状,常被忽视,一旦出现明显、典型的症状,往往病情较重,难以挽回。每年定期体检利于揪出“沉默的杀手”,是减少疾病致死率最管用的方式。
药物滥用应杜绝。近年来,国人药物消费越来越多,滥用会毒害身体,尤其是肾脏。
【良好习惯延年益寿】
好习惯延长健康寿命。曾强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利于延年益寿。
一日三餐应规律,并保证食物多样化,少在外就餐。
保证良好睡眠和愉悦心情。
戒烟限酒。
选择适合的运动并长期坚持。
定期体检。
(本文转自《潍坊保健》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