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亚路漫漫

  亚洲杯与欧洲杯的差距就像是旋转木马——彼此追逐,却永远隔着可悲的距离。

  当今世界足坛的格局就如同近代的世界格局一般,欧美列强始终站在金字塔顶端,而我等亚洲国家,即使强如日韩,在欧美球队面前依旧显得底气不足,且此格局短时间内很难会有什么变化。此时此刻,欧洲杯激战正酣,作为中国球迷、作为亚洲球迷,我们只能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观看这项欧洲最高水平的国家队赛事,而真正能够让我们激情澎湃的,还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亚洲杯。

  19世纪时,作为东亚最先接触近代西方先进文明的日本,有人提出了“亚细亚主义”(亦称兴亚论),此论点与著名的《脱亚论》相反,主张团结亚洲兄弟,共同对抗欧美列强。如今,在足球竞技层面,代表亚洲足球最高水平的亚洲杯是否已经可以和欧洲杯平起平坐了呢?

  赛制的比较

  作为洲际杯赛,毫无疑问2项赛事都采取赛会制。

  本届欧洲杯正式扩军到24支球队,分成6个小组,进行单循环3场小组赛之后,每个小组的前2名与4支成绩最好的第3名进入淘汰赛,这样一来,首轮淘汰赛就由8支参赛队变成了16支,比赛场次也就变多了。小组赛中,2队积分相同时,将按照欧足联的老规矩——先比较2队(或者3至4队)之间的胜负关系,然后是净胜球和进球数,同时也会引入公平竞赛积分的项目来帮助比较。

  再看看亚洲杯,以2015年澳大利亚亚洲杯为例,进入决赛圈的16支球队被分成4个小组,先进行3场单循环小组赛,前2名进入淘汰赛,之后捉对厮杀直到进入决赛。在小组赛中积分相同的情况下,同样是先比较之间的胜负关系。除此之外,亚足联也引入了根据得红黄牌数来辅助决定积分相同球队之间的排名先后的规矩。

  总体来说,亚洲杯和欧洲杯的比赛在赛制和规模上差别并不是很大,那么球迷们显然更关心的就是具体的比赛内容和质量了。

  硬件的比较

  在比赛之前,场地的硬件条件也会决定球迷观看比赛的舒适度和直观感受。本届欧洲杯的东道主是法国队,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法国在经济实力上明显要高出亚洲大部分国家一大截,所以其在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上都拥有先天的优势。本届杯赛共有10座球场作为比赛场地,其中里昂、尼斯、里尔、波尔多的4座球场均是新落成的,这无疑会给比赛的双方球员和远道而来的观众带来最酣畅淋漓的体验。另外,由于法国曾经举办过1998年世界杯,所以在大赛运营上面是非常具有经验的。除了本次东道主法国之外,过往的东道主如瑞士、奥地利、葡萄牙、比利时、英格兰等,无论足球水平还是经济水平都属一流。

  反观第三世界国家居多的亚洲,足球运动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无法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提并论。除去东亚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西亚的卡塔尔等土豪国家之外(注:韩国和卡塔尔被认为是广义上的发达国家),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大赛运营管理都存在着很多不足。就以我国为例,客观事实是我们的足球水平至今无论在国际舞台还是亚洲舞台上都排不上号,本土联赛也依旧停留在“土豪烧钱”的低级模式中,另外在场地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除去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之外,很多城市的体育场的草皮都不堪入目,如同菜地,硬件质量很难过关。

  另外,我国的专业足球场数量也非常有限,这对观众的观赛效果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男足决赛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很多球迷可能依旧对体育场里面硕大的跑道记忆犹新,球场离观众席距离过远让球迷很难看清楚球场上球员的表演。奥运会之后北京的工人体育场进行了改造,取消了跑道,延伸了看台,这都是为了能够让球迷更好观赛,但因为工体原本就是综合性的体育场,所以令改造的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当下经济实力在亚洲居于上游的中国都是如此,更不要说东南亚、中亚那些第三世界的兄弟了。

  所以,在赛事的硬件条件上,亚洲杯与欧洲杯的差距就非常明显了,这种差距是硬实力的差距,短时间之内很难弥补。

  内容的比较

  接下来再看看比赛本身,毕竟我们看的是比赛,场地不好、管理混乱还都可以忍受,踢得丑,球迷就不会同意了。

  作为世界足球的中心,欧洲可以说汇集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球星(当然这个时候必须忽略梅西这样的南美巨星),对于球迷来说,能够在一段时间之内看到这么多大牌球星的集体献艺是最好不过的了。简单来说,在大赛期间选择看球的球迷无非就是以下3种——星迷、队迷和只关注比赛内容的球迷。但无论是哪一种球迷,能够让他们坐下来观看比赛的先决条件就是这些比赛要值得一看。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国内有很多球迷不喜欢观看中超联赛,原因有很多,可能他们的家乡没有中超球队,但最为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中超的比赛内容和欧洲顶级联赛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举这个例子,笔者并非是想做道德帝——抨击这些球迷“不支持中国足球”,只是想从侧面说明足球比赛的水平高低真是决定受众群体大小的重要因素。欧洲杯中有球星,有顶级球队,更是有着世界足坛范围内都显得更为先进的技战术,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满足上述3种球迷的需求,他们各取所需,各自为乐,总有一款适合他们。这应该就是欧洲杯和世界杯这种所谓世界大赛的魅力,噱头十足,同样也是媒体的香饽饽。

  再来看亚洲杯,在亚洲足球水平明显不如欧洲足球的大前提下,无论球星、豪门球队的数量还是技战术水平都显得不具有可比性。这就很难满足上述3种球迷的胃口,尤其是前2种,而让人提不起兴趣的比赛是没人会愿意看的。作为中国球迷,在亚洲足球层面上支持中国队是理所应当的,但如今也有很多热爱足球的人们选择支持日本队和韩国队,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这2个国家作为我们的近邻在足球水平上已经领先我们一大截,他们的比赛让球迷觉得有得看,看着带劲,这种体验是我们在观看中国队比赛的时候很难感受得到的。

  所以,单说观赛欲望,亚洲杯就和欧洲杯有着不小的差距。而不能忽略的还有赛程,最近2届亚洲杯都选择在1月进行,这是因为亚洲幅员辽阔,亚足联考虑到气候原因做出这样的选择,但这对很多主力球员在欧洲主流联赛效力的日韩等队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些时候他们很难集结全部主力出战,这必定会对球队的成绩造成很大影响。另外,日韩澳3队由于在亚洲处于“独孤求败”的微妙位置,让他们对于亚洲杯的参赛热情大大降低,也令亚洲杯的精彩程度进一步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就更不要说2项赛事在转播、推广和商业运作上的差距了。

  路还很长

  通过上述大致的比较,我们都很清楚地看到亚洲杯与欧洲杯的差距就像是旋转木马——彼此追逐,却永远隔着可悲的距离。亚足联近些年来一直致力提高亚洲足球的影响力,并始终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但很可惜的是最近几届亚洲杯明显都是“赔本赚吆喝”,与亚足联的预期相去甚远。

  这就是亚洲杯和亚洲足球的现状,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文 高仁纲 高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