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迪士尼说游乐园的IP运作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迪士尼,游乐园,IP
  • 发布时间:2016-08-10 17:03

  迪士尼乐园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创立并运营的全球性主题乐园,如今俨然成为全球文化娱乐业的“航母”: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这些动人的卡通形象,影响了全球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并没有随着70后、80后的成长而老去,迄今为止,这些高龄的“老朋友”依然是全球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详”的人物。

  【收入的大头在衍生品】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如果单纯依靠门票收入,只能基本维持员工的工资,能够作为利润的部分极少。因此门票经济并非迪士尼乐园营收的全部,甚至只占到乐园全部营收的很小一部分,乐园60%的收益来自于衍生品等二次消费。米老鼠、汽车总动员、星球大战等电影中虚拟人物造就了迪士尼衍生品的产业链,其开拓了电影、乐园、邮轮、服饰、出版物、音乐剧、玩具、食品、教育、日用品、电子类产品等一系列消费品。

  当然,这些衍生品不仅是在乐园内售卖,也通过其他渠道销售,不过在迪士尼乐园内,这些衍生品的销量更集中。

  观察全球6家迪士尼乐园的选址,全部选在了离市区相对较远的地方,即便是占地面积最小的香港迪士尼乐园,想要玩遍所有的项目,用一整天时间恐怕也不够。而美国奥兰多迪士尼乐园的占地面积几乎是香港迪士尼乐园的10倍。来迪士尼乐园是寻找快乐,是种休闲游,没有哪个游客会把自己弄得很累,但乐园内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甚至还经常变化,下次来不一定能体验得到。这就是迪士尼乐园的高明之处,用这种“饥饿”营销的方式,吸引你尽可能在乐园内有更多的停留时间。

  然而毕竟每天迪士尼的营业时间有限,要想玩得更多,特别是带孩子的家庭游,就不得不考虑多玩一天,在全球最大的奥兰多迪士尼,还会出售多日门票,并且其定价策略是:你待的时间越长,平均每天就会支付得更少。如果待7天,平均每天的门票价格就会从99美元降低至不到50美元。

  而迪士尼乐园吸引游客多玩一天的理由并非项目多门票优惠,因为几乎所有需要多停留一天的游客,都会选择入住园区所属的“迪士尼酒店”,只有在这里才能享受到迪士尼的主题,但一晚的住宿价格并不便宜。但有数据显示,迪士尼酒店的入住率平均高达98%。

  除了乐园门票及酒店住宿,乐园内的餐饮服务亦是迪士尼的“摇钱树”之一。进入迪士尼乐园通过安检,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带水及食物,但一整天的乐园游玩,不吃不喝显然不行,因此乐园内食品、饮料的销售有了非常可观的收入。

  而餐饮这项刚需支出的价格并不便宜,上海迪士尼乐园试营业期间,前去体验的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上海迪士尼园区内的菜品表现平平,价格却不平常,几乎所有的正餐套餐都在70元~80元。

  纪念品及餐饮销售为迪士尼贡献了很大一部分的利润,因为这些业务的固定成本较低,但顾客都深爱迪士尼动画,能够以极高的溢价出售。

  在迪士尼乐园,任何一个游戏项目的出口,都设置了一家礼品商店,且在同一家乐园内,不同主题的项目旁边销售的礼品并不相同,甚至有些是同一乐园中“仅此一家”,这些礼品小到钥匙扣、毛绒玩具,大到服装、生活用品以及电子出版物等应用尽有,且礼品店的堆头设计琳琅满目,大大调动起了游客的购买欲望。

  至于纪念品的定价,属于单品仅比同类产品定价略高,能让游客负担得起,但看得眼花缭乱,各个都想买。另外不少惊险刺激的项目在游客不经意间,都会有照相机拍下精彩瞬间,需要支付的版权费用价格也不低。

  这几部分购成了迪士尼乐园营收的来源,在迪士尼乐园主营收入部分中,门票收入约占比为30%,餐饮15%,住宿13%,购物25%,其他17%。

  【卡通形象背后的“人性”】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这家全球第六家迪士尼从孕育到诞生,无不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就在上海迪士尼开业之际,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公开叫板迪士尼:“迪士尼不该来内地,好虎架不住群狼,万达会让迪士尼中国在未来10~20年都无法盈利。”前不久迪士尼公布了其截至今年4月2日的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收入129.7亿美元,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1.36美元,每股收益同比仍然增长11%,销售增长4%。但此前有分析师预期迪士尼一季度营收为131.9亿美元,每股收益1.4美元。这是迪士尼的每股收益5年来首次低于分析师的预期。

  迪士尼是一家拥有完整文化娱乐产业链的公司,2015财年的总收入524.65亿美元,约合3457.6亿元人民币,超过了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BAT)的总收入之和。迪士尼产业链以IP为核心,包括媒体网络(电视)、影视娱乐(电影)、公园度假区(主题公园)、消费产品(衍生品)和互动娱乐(游戏)五大板块。今年一季度影视娱乐收入增长喜人,但包括公园度假区、电视、游戏等板块的收入,并未达到预期。

  当前国内的主题乐园“扎堆”出现,包括欢乐谷、方特欢乐世界、安吉凯蒂猫在内的多个主题乐园正在运营,在建项目及即将开业项目亦多如牛毛。但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表示,目前国内主题公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至少有300家,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有良好经营业绩的主题公园只占10%,70%的主题公园在亏损,20%持平。

  迪士尼凭什么能够经久不衰,持续赢利?其以娱乐IP为核心的内容为什么是其核心竞争力?迪士尼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哪些部分值得国内主题乐园学习与借鉴?

  田螺姑娘、七仙女、孙悟空等形象有着强烈的中国文化属性,宙斯、雅典娜则是希腊或地中海文化的代表,但至今还没有哪个形象能像迪士尼中的米老鼠那样走向全球。

  “米奇是一位好先生,从不害人。他常身陷困境,但最后总能化险为夷,而且面带笑容。”这是米老鼠之父华特对米奇的评价。聪明、可爱又有独特的个性,是诸多卡通形象经久不衰的核心,背后是人性普遍的“真善美”的价值体现,这两者缺一不可,但目前国内很多形象,如喜洋洋、熊大、熊二等,都没能像米老鼠这般持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关键因素就是其背后的人性化挖掘有所欠缺。

  可以说,无论是迪士尼的电影、电视还是主题乐园,抑或迪士尼授权销售的文化衍生品,包括米老鼠在内的这些卡通形象都是其“主角”,无论男女老幼,都在“消费米老鼠”。

  【将卡通形象场景化、故事化】

  仅仅有这些被认可的卡通形象并不够,迪士尼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卡通形象场景化、故事化。不仅让每一位来迪士尼乐园的消费者“身临其境”,而且还能让这些消费者成为卡通故事中的一员,用“快乐”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让消费者融入其中,并且完成消费。

  比如每一个去过迪士尼乐园的游客,都会对定时出现在乐园中的花车表演印象深刻,有游客甚至不禁感叹,那个“白雪公主”的扮演者,简直与其心目中的白雪公主一模一样。但这白雪公主除了衣饰,面部既没有面具也没有浓妆,浑然天成。无论是白雪公主还是灰姑娘,或是其他卡通人物,当你走到他们身边,他都会和消费者亲切握手,用招牌式的微笑与消费者合影。如果是小孩子,他们要么蹲下要么将小朋友抱起,亲切地与孩子们聊天、握手、拍照,永远不厌其烦。

  这正是迪士尼与众不同之处。事实上,类似的花车表演,不仅在迪士尼,很多公园都有,甚至有学者认为,这种模式模仿了中国的庙会舞狮、踩高跷等形式。但是在很多消费者的心目中,只有迪士尼的花车表演是表演,而其他乐园中的花车表演,几乎都归类于“杂耍班子”。

  据不完全统计,每家迪士尼都有7~8辆主题花车,每辆花车至少有十多个表演者,通常一个主题贯穿全年,而每辆花车又有一个子主题,按照主题活动变化花车装饰。

  【花车“互动”可以降低焦虑感提升停留时间】

  花车巡游是迪士尼中满意度最高的项目之一,人山人海地围观给男女老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迪士尼乐园内的很多项目,都需要排队,有些项目甚至要排队等一个小时以上,这种等待,游客极易出现焦虑、烦燥等负面情绪,且相当容易传染,大大降低了游玩的满意度。

  但有了主题花车巡游则不同,当游客正焦燥地排队等待一个娱乐项目,突然伴着曼妙的音乐、热情洋溢的微笑走来一队花车,甚至还有其他游客跟随着花车一起游行,载歌载舞,焦虑情绪可能立马消失到九宵云外,同时将游客吸引到那些人流不那么多的地区,亦延长了游客在乐园的停留时间。

  不仅如此,花车表演将人们熟知的卡通形象通过动态方式呈现,加深了印象,带动了周边产品的销售,特别是那些夜间能发光的产品,很多游客都会觉得,头戴一个闪闪发光的发卡,或手挥莹光棒与花车一起游行很有气氛。

  (来源:中国经营报,有删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