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园中的孩子或许比家长更懂事

  如今的游乐场,一言不合就失控的场景屡见不鲜。

  很多家长,为了安检入门失控;为了在卫生间让孩子洗手失控;为了给孩子排队半天但孩子依然沉浸在上一项目中而失控;为了给孩子拍照别家孩子挡着了失控……

  她(他)们可以为了追逐自家孩子而无视其它正常玩耍的孩子;可以为了给孩子喂一口水生生跨过栏杆进入家长免入区;替孩子抢体验工具家长之间大打出手;在有限的座位区使出百般武器占座还振振有词……

  在这些孩子为主的场所,失控多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太多家长强势入侵了!是的,入侵!

  仿佛她(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家的孩子才是唯一,我要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让他无忧无虑的保护圈。

  【一家几口出动,全是家长在给孩子排队】

  带着孩子出来,目的就是希望能增强他自己动手和自主能力,并且能在公众场合养成一个良好的秩序感。但眼见排队的地方85%是被安排了家长,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刷着手机的爸爸,大包小包的妈妈……

  儿子疑惑的问我:妈妈,这不是孩子玩的吗?为什么这些大人都想玩?

  在孩子无邪的求知对比下,大人的很多举动显得那么可笑和讽刺。我只好告诉他,没办法,总是有很多并不守规则的大人,我们管好自己。

  游乐场的很多体验设施是限制人数的,几乎每次数到最后几名的时候就会引起骚动。为什么?因为总是有家长认为我不能再等下一批,于是就开始插队,继而发生口角。分明已经替孩子排队了,还要替孩子争抢,替孩子着想却给自己出气。

  【守秩序等于吃亏?】

  在很多人看来守秩序等于吃亏。“被别人占了甜头我不服气”,“我就是要出这口气”,“就是不能比别人显得无能”。

  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却无视红绿灯;告诉孩子我们要做一个有秩序感的人,但在很多事情中侥幸总是超过准则。

  有人这么辩解:如果买票到处都是窗口,没有人排队,我们还会加塞吗?公共汽车上座位比乘客多,还会有人抢座吗?社会资源还没有达到充分满足大众的水平,自然就会去争去抢,否则好事无份。难道这些要成为我们必须逃避秩序的理由?向好而生的赤子之心都要被不完美的现实所彻底击败吗?

  日本迪士尼,人数比国内游乐场多,从来没有因为排队而引起的争执,无论等待多久队型和氛围都没变坏。在迪士尼,除了fastpass卡,还有给单身人准备了优先通道,因为绝大多数人是结伴而行,为了不浪费上座率,会安排单身人提前上来补满座位。从来没人会和管理员抱怨。

  倘若在国内,必然有不分青红皂白指着管理人员理论解气。

  【你的情绪化,受害的是孩子】

  被霸屏的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受害女被打上了不懂规则、超级易怒、自作自受的标签。试想一下,发生在游乐场、科技馆的这些事例,哪个不是易怒易暴,只不过场地不在动物园而已。

  这种愤怒,大多时候不是对于外界,而是自己。在她们极度情绪化的世界里,有一点导火索,就能导致反击全人类、全宇宙。

  大人、尤其女人的失控,还有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孩子不听我的话!她们希望所有人服从我。有人分析说,严肃和着急,是上一代教育我们的方式,它潜移默化出现在很多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尽管我们不认同。但愿我们可以尽量的控制好情绪和脾气,不然比老虎更可怕的,是女人的情绪化。

  (来源:界面,有删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