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解决党内监督存在的认识误区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党内监督,认识误区
  • 发布时间:2016-08-16 15: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强化党内监督,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但一些党员干部在党内监督方面仍然存在认识误区,需要加以解决。

  误区一:

  过分强调民主监督,忽视组织监督

  民主监督指党员对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下级对上级的监督,组织监督指上级对下级、组织对个人的监督。一些同志片面拔高民主监督的地位作用,认为“党内监督的核心是民主”、“最彻底、最有效的监督,只能是依靠党内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等。这些认识反映在党内监督实践中,往往导致在责任分配上,淡化了上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在制度措施上,过度推崇“民主评议”“民主选举”“询问质询”“发动群众”等办法,弱化了组织监督措施的实施和创新;在监督手段上,用可以选择使用的民主权利,代替了强制性的组织权力,使党内监督刚性不足、宽松软问题突出。

  误区二:

  错把国法当党内监督尺子

  一些同志习惯用国法甚至刑法去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总觉得违法犯罪才是值得去监督的“大事”,单纯违反党纪只是“小节”。这种认识的后果,就是从纪律底线退守法律标准,对违纪视而不见、姑息放纵。这种情况下,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现象也就屡屡出现,大大降低了党员的行为标准,使绝大多数党员处于“脱管”状态。

  误区三:

  片面强调制度作用而忽视执行

  一些同志谈起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时,总是归咎为“制度不健全”;讲到如何加强党内监督时,总希望法规制度越全越好,而忽视人的因素、弱化了责任担当。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往往把制度建设重心放在了追求立规数量多、出台快上,往往忽视制度执行,条文中没有压实实施责任,出台后不开展督促检查;更有甚者用“没有规定”为借口搪塞自己应负的责任。

  误区四:

  认为强化班子内部监督就会影响团结

  一些同志认为,在班子内部经常开展监督批评,会引发矛盾、影响工作,有的班子成员还把各自分管工作视为“禁区”,相互不越“楚河汉界”。一旦有了这种观念,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致使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拖越深。相反,强化内部监督恰恰有利于增强团结。相互纠正思想、作风、纪律方面偏差,越是能够夯实团结的基础。

  文/林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