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3D实景智慧导医 节省15%就医时间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 关键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3D实景智慧医嘱系统
  • 发布时间:2016-09-28 10:58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地处市中心,相对狭小的占地面积使医院不得不利用更多的“纵向空间”,长长的楼梯、众多的科室、复杂的功能区域“绕”晕了不少初次来院的患者。

  3D实景智慧医嘱受欢迎

  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在院区来回兜转也不怕迷路;手捏一堆B超、CT、MRI检查医嘱,也不担心走错检查室;办完住院不必担心要在病床上“干等”……这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情景。随着3D实景智慧医嘱系统、一站闭环式出入院服务中心等一批细节服务“新菜单”的推出,这些曾经一度让患者产生“微恐慌”的就医痛点,正在进一步破题。

  该套系统以3D全景导航为切入点,并与院内HIS(医院信息系统)系统实时对接,使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通过医院内的WiFi网络自助完成叫号查询、科室查询、专家查询和取报告单,并把患者室内位置和医嘱进行智能结合,进行整个医疗流程的智能导航。

  患者进入医院范围内即可通过手机WiFi连接本地无线热点,无须下载任何APP。在页面输入当前位置即可定位患者,并察看到特定地点的实景图片。当患者选择院内某一目的地时,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并生成一条导航线路,并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展示,通过方向箭头,科室提示等信息,同步引导患者到达目的地。另外,这一系统与医院HIS(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可以实时获取患者每一个检查项目的状态。患者挂号并在页面输入就诊卡号后,系统将智能计算出其依次进行就诊、检查、付费等流程的最佳“医嘱路线”,为患者推荐最节约时间的路线方案,大大减少患者往返周折。

  据悉,自今年3月1日上线到8月底,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院区日均连上3D导航WiFi的手机终端为1500余台,累积连线超过25万次。在医院与第三方进行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这一功能获得了97.6%受调查者的好评。

  一站闭环式出入院中心

  住院最怕时间上的“耗”。等床位耗时间,手术前各种被打散的检查,“今天一个,明天两个”同样耗时间。第一人民医院在申城率先启用首个双轨制、集约式出入院服务中心。针对患者术前待床日较长、入院准备事项繁琐易遗漏、出院后长期随访不便等“痛点”,提供从入院登记到出院随访的“一站包围式”服务。上海市第一医院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过去患者入院检查通常需要一到两天。究其原因,住院患者检查是床位医生负责制。住进医院以后,床位医生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开出检查项目单。而现在,门诊医生开出入院通知单以后,在门诊中就提前开好入院检查项目单。一旦有床位空出来,出入院服务中心通知患者确认第二天能够住院的同时,就能在电脑系统中调出患者资料,根据门诊医生开出的检查项目单和检验科、CT室等检查科室预约检查时间段。患者在入院第一刻就能进入检查环节,当天完成手术前检查,直接缩短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日和平均住院日。“改变的是住院的流程,调动起来的是医院中所有的床位。”

  据悉,一站式出入院服务中心自2015年1月开始启动,同年6月在全院手术科室正式推行,陆续覆盖了胃肠、肝胆、甲乳、泌尿、五官、血管介入、胸外、骨科创伤等临床专科。

  从去年开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及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推出的《上海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依据,制定了以三年为时间轴的市一医院人文服务规划纲要,并牵头发起“人文公济,凝心创全”文明服务系列主题活动,推行了一系列蕴含人文内涵的便民服务举措。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一项被列入“市一人文服务10大工程”之一的医院移动智慧医疗项目。该系统如同著名的“高德导航”一般,通过在医院重点区域采集三维全景照片信息,向患者提供全院实景导航服务。患者进入医院范围内即可通过手机WiFi连接智慧无线网关放出的本地无线热点,获得医院门户页面的推送。在页面输入位置号或“扫一扫”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即可定位患者的当前位置。

  另外,患者挂号后在页面输入就诊卡号,可直接在页面了解到就诊过程中的下一步环节信息,包括就诊地点、医技检查地点与等候时间、取报告时间和取药地点等。

  “市一人文服务10大工程”是市一医院在2013年、2014年两轮“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主题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持续细化、完善、创新后推出的服务举措。

  其中不乏在全市具有首创性、先驱性,并使人眼前一亮的项目,除了3D全景智能导航系统外,一站式出入院处置中心亦颇具亮点。

  “3+2”模式360度患者系统

  当然,听喜亦听忧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升服务。市一医院为了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自主开发具有市一特色的“360服务反馈测试评价系统”。面向医院患者提供的问卷调查系统,患者或家属可通过调查平台对在住院期间或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的各个需调查的环节进行调查,医院通过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优化医院业务流程,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在统计路径方面,该系统融入“3+2”模式,即移动测评端(iPAD)、固定测评端(“一日清”、“一站式自助服务机”等)、服务窗口测评端(在挂号收费、药房、预约等窗口安装测评器)配合官网测评与院内BBS测评。以电子问卷代替纸质问卷,以环节评价代替抽样调查、以背靠背代替面对面,遵循大样本与全员评价相结合,奖励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移动技术开展实时、在线、全面的患者满意度评价。

  改善服务 始终在行动

  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文学,需要人文的滋润。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医学的发展,衡量医学质量的标准不再只是治愈率的高低,而是患者心理需求的满意度和生命的质量。旧的医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人的需求,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化医院才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也符合患者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

  医院人性化服务这一理念并不是由医学模式转变派生出来的新名词,而是长期存在并伴随于医学发展的人文科学之中。医疗技术并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而优良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理念却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就医感受,这也正符合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古训。

  市一医院所推行的3“D”服务,将患者就医感受放在首位,并以之作为衡量医疗服务的标尺。这意味着医院的理念已由过去的以医生为中心,改变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境界。这一改变不仅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还体现了医院乃至这个城市医疗行业的运营状况与发展前景。只有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多方位优质服务,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才能为医院不断提升社会竞争力,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以市一南部院区为例,截至今年6月,出入院服务中心已接待、服务住院患者1963人次,完成核磁共振、CT、B超、胃肠镜、心电图、血标本化验等检查项目共计4466人次。平均住院天数同期降低约0.64天,各项检查等待时间降幅在0.65~1.11天之间,患者满意度同期提高5.45%,节省的床位费用达到38.86万元。

  ■本报记者 李晓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