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旅游故事?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旅游,故事,经济
  • 发布时间:2016-10-18 09:40

  国庆黄金周结束,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7天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5.93亿人次,同比增长12.8%,累计旅游收入4822亿元,同比增长14.4%。而来自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

  十一期间旅游出现井喷,再度体现了旅游在拉动经济方面的巨大潜力。相较各地纷纷扰扰的地产热潮,更环保、更绿色的旅游产业显然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指出,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达到了10%,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遗憾的是,即便是如此亮眼的数据、如此强势的增长,也叫不醒一部分怀有执念的官员和管理者。每个长假都会出现的宰客、欺诈、景区拥挤等乱象,就像一贴顽固的膏药,甩也甩不掉。繁荣的背后,难掩游客个体糟糕的旅游体验。

  在很多地方及景区那里,旅游似乎并不是“放长线钓大鱼”“徐徐图之”,而是一种急功近利“挣快钱”的手段,反正中国人多,蒙一个是一个,根本不打算让他们来当回头客。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挣快钱”。多年以前,当杭州市决定西湖向游客免费开放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替杭州惋惜门票收入的丢失,而今,免费的西湖吸引来更多的游客,全面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游乐、购物、会议、养生、运动等综合性、多样化的终端消费,不仅旅游经济的盘子做大了,免费的西湖也为杭州赢得了绝佳的口碑与形象。

  还有“争议市长”耿彦波,当其在灵石县长任上修复王家大院、在榆次市委书记任上修复常家庄园、在大同市长任上改善云冈石窟环境、重修大同城墙的时候,其所遭遇的责难不绝于耳。而多年之后,这些地方强劲的旅游后劲却让责难者由衷生出敬意。无他,这一切都缘于耿彦波对于文化旅游的深刻认知。因为了解,所以才能践行,也才能讲好一个个旅游故事。

  当下,国内楼市正陷入疯狂的热潮,一些地方明显的“房产经济”也使得当地社会弥漫着一股深刻的焦虑。这其中,既有官员任期制、绩效考核制的“硬约束”,也有各种利益的绑架,而根本上则在于转型时期的发展理念迷乱。

  因为迷乱,所以很多城市急功近利、盲目造城;因为迷乱,即便是开发旅游,也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无视个体的体验,甚至把游客视为可以宰割的小肥羊。

  该醒醒了。特别是随着这些年国人出境游的急剧增长,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博弈也早已开始。如果我们依然坚执于固有的认识,不思进取,不讲服务,或者干脆就看不到旅游的拉动价值,那么,老百姓只好选择用脚投票。事实上,“中国游客”早已并正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出境游也不再是富人的专属,而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安排。

  作者 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