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看林张产业政策之争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互联网,林毅夫,张维迎,产业政策
  • 发布时间:2016-10-25 09:47

  最近,林毅夫与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从学界讨论,变成社会热点,从事互联网的人也应该关心。我想从互联网角度,对他们争论涉及的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我周围研究网络的人谈起林张之争,觉得有点隔着一层的感觉,他们是在争论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吗,还是在争论《经济学原理》与《新结构经济学》的学理?说不好。我觉得,张维迎与林毅夫之争,有点象上一代的吴敬琏与厉以宁之争,张与吴更倾向扁平化的组织(市场),林、厉更偏向分层化的组织(政府或企业)。但在互联网人看来,这都是上一代的典型问题,因为市场与企业(政府)都可归入简单性组织;而网络,是复杂性组织。搞网络的人越来越来习惯从社会网络角度切入问题,而不是从政府或市场这个角度切入问题。

  如果用互联网作裁判,林、张观点各有符合实际的地方。可以验证张维迎的,最典型的事实是,国家连续三个五年规划,从来没把BAT规划进去,但BAT却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些地方可以佐证林毅夫说的有道理,例如,互联网极大得益于硬件、软件基础设施的超前发展,在这方面我国信息产业的产业政策功不可没。

  用互联网发展验证林、张两人的学理,让人有一种错位感。林毅夫持比较优势论,上世纪就认为我国发展信息产业没有比较优势,为此我针锋相对提出竞争优势论,发表论文与之论战。结果,互联网就是在他认为没有比较优势的地方发展起来的。事后来看,我以为林先生忽略了市场规模的作用。互联网是个C2B的时代,没有资本,C的基数一大,纳斯达克的资本就被吸过来了。林先生是偏爱中小企业的,但真的论起互联网产业政策,我很怀疑按林先生思路会不会搞得象欧洲、台湾省那样,本来比较优势不错,但一个大平台搞不出来。

  与林毅夫相比,我觉得张维迎对互联网要更熟悉一些。他关于反垄断法的观点,尤其他说“反垄断的结果可能恰恰会是反竞争的”,我就特别赞成。在互联网反垄断案原原则性问题上,我看他比许多搞互联网的人头脑都更清醒。但他如此激烈反对产业政策,我觉得有点过。至少搞互联网还是需要向前看的产业政策的,BAT现在积极支持互联网+等产业政策,不是偶然的。互联网企业做大了,与产业就融为一体了。国家政策这个鞋,如果适合了产业这个脚,发展就好。当然官员瞎指挥另说。

  网络需要走什么路?林、张两人谈得比较少。我认为把产业政策看得重一点或轻一点,不是问题的关键,也不是最关键的问题。需要思考“网络何以可能”这种既不同于“市场如何可能”,也不同于“政府如何可能”的问题。它更象是介于市场和政府之间的问题,我称之为社会网络问题。需要有社会网络分析的新视野。

  发挥社会自组织、自协调的作用——当前主要是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可以比产业政策更好地解决诸如“为什么规划总是落空”的问题(这不是官员个人素质问题);可以比没有产业政策更好地解决诸如“为什么欧洲、台湾省出不了世界级电子商务平台,而中国却在一无所有条件下变成世界第一”的转形升级问题。这些问题,都既妖,且怪。因为问题本身跳出了我们传统思维的圈。它既不是政府的问题,也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网络的问题。

  其实,产业政策搞得好,对产业的贡献也未见得有出一堆腾讯的贡献大;没有产业政策,让企业瞎扑腾,释放的能量也未见得有出一堆阿里巴巴的价值高。经营好网络,就是在经营一个一个规模在苏格兰GDP上下的小国家。本身已足够经济学家绞尽脑汁了。

  我在这里代表搞网络经济的人,呼吁那些热衷掺和林张之争的经济学家,别整天争论那些属于19世纪、20世纪的问题,多帮助我们想想网络怎么搞,大家一起进入21世纪。

  文/姜奇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